首頁 → 名勝 → 經驗交流 ![]() |
|
警惕遺產保護的“厚古薄今”
日期:2008-04-14 來源:江南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剛剛結束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通過了《20世紀遺產保護無錫建議》,記者從中捕捉到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審視態(tài)度—— “今天,一座高層建筑或一組建筑群的拆除與重建變得再普通不過,新建筑的誕生往往伴隨著對過去時代建筑的否定和藐視。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公眾的支持,20世紀遺產必然會面臨比早期文化遺產更嚴峻、更危險的局面!边@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本次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上的精辟發(fā)言。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上,全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和相關專業(yè)的全體會議代表一致通過了《20世紀遺產保護無錫建議》,記者從中捕捉到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審視態(tài)度。 科學評估急需展開一提及遺產保護,人們總是對古代遺產的保護投入了較多關注――“厚古薄今”幾乎已成為習慣性態(tài)度。面對這一誤區(qū),無錫論壇首次在中國把“20世紀遺產保護”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文化保護 高度。 然而面對不過百年歷史、離我們的社會又是如此近距離的20世紀遺產,我們又當如何去界定哪些應當列入保護范疇呢?對此,江蘇省文化廳廳長章劍華稱:“面對數(shù)量龐大的近現(xiàn)代建筑物或建筑群,面對它們脆弱易損現(xiàn)象,我們如何鑒別遴選20世紀遺產,如何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20世紀遺產保護框架,形成獨具特點的20世紀遺產保護理論體系,使之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遺產保護同步發(fā)展、協(xié)調一致,成了需要我們首先解決的問題。” 為此,《無錫建議》專門提出“開展20世紀遺產的科學評估”的建議,提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應將20世紀遺產作為重點內容,通過普查準確掌握資源分布和保護的現(xiàn)狀。 記者了解到,盡管還沒達成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但國內已有很多20世紀遺產保護的案例。以江蘇為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江蘇30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中,有700余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其中28處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90%以上可歸屬于“20世紀遺產”范疇。 為此,單霽翔局長也表示,對于20世紀遺產的判定,也不能完全套用古代遺產的標準。對于相當部分的20世紀遺產來說,生命歷程尚未終結,發(fā)展狀況尚未成熟,突出價值尚未充分彰顯,其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往往仍在塑造過程當中,需要通過開展保護實踐,并對已有案例進行分析,界定20世紀遺產的多重價值,探索和提煉科學的保護理論和方法。 保護方法亟待探索 20世紀遺產與古代遺產有一個鮮明的差異,它廣泛運用了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使其保護方法存在不少難題。 拿20世紀最廣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為例。直到20世紀70年代,規(guī)范其使用的技術標準才完全制定出來,并開始實際指導人們對混凝土的使用,而在此之前施工的一些建筑物或構筑物,往往因為不符合相關標準,造成典型的腐蝕問題,導致混凝土材料過早退化。而對混凝土建筑來說,一旦出現(xiàn)混凝土的腐蝕,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就會出現(xiàn)問題,從而威脅到文化遺產本體的存在。就目前的認識來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安全使用的期限一般在50至100年間,目前還未開發(fā)出能夠有效延長其壽命的技術手段。 為此,單霽翔在他的主題發(fā)言中就提出,20世紀遺產的保護、修復、研究和價值認定,需要多學科合作,需要全新的知識結構支撐。這一建議得到與會專家的認可。 無錫保護可喜起步 保護的目的就是利用。《無錫建議》中提及“應制定20世紀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導則與管理辦法,規(guī)范保護手段和程序,對修繕和利用途徑做出明確規(guī)定”,同時也例舉了幾條合理利用的途徑。 對此,市文管辦專家章大為稱,雖然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評估標準,但每個城市應當根據(jù)城市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列出并保護一批近現(xiàn)代遺產。無錫20世紀遺產主要集中于民族工商業(yè)遺存以及具有無錫城市特色和對無錫經濟文化發(fā)展起到過決定性作用的遺存,比如上世紀70年代開挖的新運河,無錫特色的環(huán)城路,以及反映一定歷史背景的馬圩等。 據(jù)介紹,無錫在近現(xiàn)代遺存方面已有了不少成功的合理利用案例,也得到了國內專家的一致認可。比如,將20世紀遺產辟為博物館、紀念館:無錫民族工商業(yè)遺存――茂新面粉廠“化身”中國民族工商業(yè)博物館就是最為成功的范例。將遺存融入當?shù)仫L貌景區(qū)景點加以保護:無錫20多處近代私家園林,眼下都融入了無錫的景區(qū)景點加以保護,榮家私家園林梅園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并已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用遺產的舊有功能:無錫師范、東林小學、無錫市二院都還沿用著舊時學校、醫(yī)院的功能。利用老遺存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則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正是基于這一基礎,無錫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才提出“無錫實踐要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不過,無錫的文博專家也提出,盡管無錫的20世紀遺產保護已經有了很好的起步,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比如對于日漸式微的傳統(tǒng)街巷、特色民居以及新農村建設中的典型村鎮(zhèn)的保護已刻不容緩。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遺產保護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m.bodypridesp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