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吗,男人的天堂成京东热av,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濟南園博會青年設計師大賽入圍作品之一
[日期:2009-12-22]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作者:劉揚   發(fā)表評論(0)打印



  附件:主要種(或類)植物的文化內涵與底蘊

 。1)柏。

  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荀子》中又有:"松柏經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貞"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這里很清楚是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堅強性格。所以,歐陽修說:"凜凜節(jié)奇霜竿柏",宋·謝惠連《松贊》中有:"松惟靈,擬心云端。跡絕玉除,形寄青巒。子欲我知,求之歲寒。"《史記·龜策傳》寫道:"松柏為百木長。"這可稱是對松柏褒獎的總結和概括了。

 。2)木蘭。

  木蘭在唐朝是最受珍愛的花,明代詩人對此也倍加鐘愛。木蘭與蘇州又有不解之緣,據《嵐齋錄》:"張摶為蘇州刺史,植木蘭于堂前,盛時宴客,命即席賦之,陸龜蒙后至,張連浮酌之,徑醉。強索筆題兩句云: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于是頹然醉倒,客欲續(xù)之,皆莫詳其意。既而龜蒙稍醒,續(xù)日: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一時成為絕唱。另一位曾任蘇州刺史的唐代白居易,也曾有詩贊紫玉蘭道:其一,"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艷風吹膩粉開。悟得獨饒脂粉態(tài),木蘭曾作女郎來"。其二,"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皮日休作詩道:"臘前千朵亞芳叢,細膩偏勝素柰功。"陸龜蒙奉和道:"柳疏梅墮少春叢,天遣花神別致功。"王維作辛夷(紫玉蘭)塢于輞川別業(yè)。明代蘇州文人更對其鐘愛倍加。

  值得說明的是,張摶詩中的"木蘭船",是從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所記"當潯陽江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舟"~事,而這木蘭樹卻又是蘇州祖先吳王闔間所植,即《述異記》中所記:"吳王闔閭嘗植木蘭于潯陽江畔,用構宮殿。"木蘭樹、種樹人、賞花人似與蘇州都有絲絲情意,無怪蘇州園林都喜植木蘭,作為景點。

 。3)槐、楸。

  槐與楸是黃河流域的鄉(xiāng)土樹種,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都有其相應的記載,《朱子語類》中有:"國朝殿庭,唯植槐楸";《全唐詩話》中:"槐花開,舉子忙"等等。所以,槐與楸都是高貴、文化的象征。

 。4)合歡。

  合歡是復,小葉兩兩成對,晝開夜合故又名夜合花。嵇康《養(yǎng)生論》、雀豹《古今注》均說:"合歡蠲忿。"所以,韓琦說:"所愛夜合花,清芬逾眾芳。葉葉自相對,開斂隨陰陽。不慚歷滋,獨檀堯階祥。得此合歡名,憂忿誠可忘。茸茸紅白姿,百和從風揚!"由詩可知,合歡是屬于名、姿俱佳的花木了。所以,元·袁桷有句贊合歡:"一樹高花冠玉堂,知時舒卷欲云翔。"申時行寫道:"隙地不載無果樹,中庭那有合歡花。"看來庭前堂后都是合歡的適宜配植位置了。

 。5)梧桐。

  梧桐是被古人看作祥瑞物的!肚f子·秋水》篇中一段便是明證:"莊子往見惠子日: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以鵷雛之稀貴,而能停留在梧桐上,梧桐也就成了祥瑞之物。后人認為"桐能召鳳",曲由此出。晉·郭璞《梧桐贊》說得明白:"桐實嘉木,鳳凰所棲,愛伐琴瑟,八音克諧,歌以永言,噰勇喈喈。"

  可見,梧桐是十分古老的樹種。據清·顧震濤《吳門表隱》中"吳王夫差于甫里塘(今蘇州直附近)營梧桐園,廣植梧桐。"范成大的《吳郡志》、任叻的《述異記》均記述了此事。

 。6)榆。

  榆是火之源(《鄒子》),也就是文明的源泉,榆又是生命的保障,須曳不能離開的!短茣鋈粘莻鳌分校"陽城隱中條山,嘗絕糧,歲饑屏跡不過鄰里,悄榆為粥,講論不輟";《天文志》中:"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河北早,傷麥,民食榆皮。"早在漢高祖時,便禱豐于(白榆)榆之社(《漢書·郊祀志》)。榆成了漢的社木。明代吳寬曾作詩贊榆道:"始我種三榆……,生錢聞可食,貧者當瓜果……"

  (7)女貞。

  女貞是富于性格的樹。晉·蘇顏《女貞頌》寫道:"負霜蔥翠,振柯凌風,故清士欽其質,而貞女慕其名。"這"貞女慕其名",典出漢·蔡邕撰《琴操》中:"魯有處女,見女貞木而作歌",敘述了魯國有一家之次女,倚在樹上低吟長嘯,鄰人問道:想嫁人了么?!何長吁短嘆?這一問激起了她的沉重和氣憤,明明是愛國憂民之嘆,卻被人誤作相思之心。感到是奇恥大辱,羞恨之余,便操琴而歌日:"菁菁茂木,隱獨榮兮;變化乘枝,含蕤英兮;修身養(yǎng)志,見令名兮;厥道不同,善惡并兮;屈躬就濁,世疑清兮;懷忠見疑,何貪生兮!"這便是著名的《貞女引》。這貞女慕其名,是貞女和女貞性格上的相通。明·張羽《雜言》寫得好:"青青女貞樹,霜霰不改柯。"是贊其形,也是頌其志。

  (8)柳。

  春秋魯國有展禽者,身行蕙德,人稱"圣之和者",家有柳樹故號柳下惠。柳于是與惠德并稱了!柳又極富感情,據《三輔黃圖·六橋》中:"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后世因以"折柳"為送別之詞。唐·雍陶有《折柳橋》詩道:"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樂府詩題有:《折楊柳》,多懷念在邊疆征戰(zhàn)之親人,所以說柳是富有情感的。柳又是春的象征,《南朝梁元帝(肖繹)詠陽云樓檐柳》詩:"楊柳非花樹,依樓自覺春。"陸放翁的七絕對此更作了清楚的描繪:"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來頻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好一派林間早春景象!

 。9)石榴。

  晉代潘尼盛贊石榴是:"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潘尼把石榴的漿汁種子,比作天空星宿,晶亮閃耀珍愛有加。晉·張協《安石榴賦》也稱其"耀靈葩于三春,綴霜滋于九秋。"春花秋實,四季有景。宋·晏殊的"五絕"更把石榴的配置位置,也作了說明。詩道:"開從百花后,占斷君芳色。更作琴軫房,輕盈瑣窗側。"宋·宋祁則著力夸其景觀是:"不競灼灼花,只效離離實。"這詩是對石榴花、果俱麗的描繪,宋祁對石榴可算是情有獨鐘了。

  民間還流傳"榴開百子",《北史·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李氏女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薦于王前,王棄之。宋氏見,乃作解釋道:"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母望婿、女多子孫。王大喜。"于是相沿流傳,成為民俗。

 。10)梅。

  梅是古來傳誦的名花。宋·楊萬里在《和梅詩序》中寫道:"梅肇于炎帝之經,著于說命之書、召南之詩",這是贊的梅果。"然花如桃李,顏如舜華,不尚華哉,而獨遺梅之華何也?至楚之騷人,飲食芳菲,佩芳香而食葩藻,盡掇天下之香草嘉木,以苾芬其四體,而金玉其言語文章,遠取江蘺杜若而近拾梅……"于是,古有南朝梁·何遜的對梅彷徨終日,被稱作"梅癡";鐵腳辟寒道人赤腳走雪中,興發(fā)則朗誦《南華秋水篇》,嚼梅花滿口,和雪咽之日:我欲寒香沁我肺腑(《晚香堂清語》),是謂"梅癖"。又據《宋史·隱逸傳》:"林逋結廬西湖孤山,不娶無子,植梅畜鶴,因謂妻梅子鶴。"梅遂成了清高之物,《埤雅》稱梅是"清艷兩絕"。范成大在《梅譜后序》中稱梅是"韻勝"、"格高。"都是對梅作了確切的定性。"縱覽古今之詠梅詩篇,何止萬千,詩詞都以褒為主,絕少貶語,這和名士誦揚有關。其中贊梅的沖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揚維楨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梁·簡文帝有"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之句;毛澤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似為梅的精神贊揚的小結。而林逋的七律:"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則可謂"梅以韻勝"的千古名句。

 。11)紫薇。

  被楊萬里稱為"長放半年花"的紫薇,具有花期長,且在初夏缺花季節(jié)開放的優(yōu)點。許多古典園林均配置紫薇,備受文人青睞?计湓騽t與白居易的兩首詩有關,其一:"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其二:"紫薇花對比薇翁,名目雖同貌不同。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這兩首詩首先把紫薇花與紫薇郎(翁)對應起來,而紫薇郎是唐代的官名,又稱中書侍郎,是中書省長官。掌管機要、起草詔書等職,是極為重要的管職,不輕易授職。白居易把花名與官名聯系起來,花的身價也就驟然倍增;詩第二層意思,寫出了紫薇花的配置和景觀特色,因此士人們也就愛護倍加了。實際上紫薇花的花期正處于夏季缺花時期,所以園林中也就廣泛選用了。

  如果在綠苔斑斑的庭院中,點植幾株紅艷紫薇,那么正應了王安石的詩句:"紫薇花對綠苔斑";王十朋的詩:"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自慚終日對,不是紫薇郎。"

 。12)桃。

  在牡丹面前只能斂跡的桃花(唐·舒元輿《牡丹賦并序》),其實是理想世界的花,這在晉代陶潛的《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中都可窺其梗概,后世把理想境界稱作世外桃源,都與陶潛的文章有關。桃是古老的植物,早在《詩·周南》便有:"桃之天天,灼灼其華";梁·簡文帝:"……葉底發(fā)輕香,飛花入露井,交干拂華堂,若映窗前柳,端疑紅粉妝。"可見,桃是姿色并茂的。任日方作詩贊桃是"……開紅春灼灼,結實夏離離"。春夏咸宜,花果并茂。從簡文帝的詩中可知,桃、柳相間的配植形式,早在南朝已開始了。皮日休所寫桃花《賦與序》褒獎桃花是"艷外之艷,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又說:'我欲修花品,以此花為第一。"詩人欣賞,宜乎受人愛戴。

  桃不僅是理想世界的花,桃又和人們的愛情生活相關聯著。唐代書生崔顥的《題城南詩》便是一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祗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進士不第,獨行尋春,酒渴求飲,扣門遇艷。重尋不遇,桃艷如昔,題詩左扉。這便是《本事詩》所錄的著名詩篇。崔顥在無限惆悵中寫下了這首帶有戲劇色彩的抒情詩。把感情寄托在桃花上,美麗的往事抒發(fā)在詩情中。于是桃花便與愛情思戀捆縛在-起。在封建盛世的唐代,一個書生竟把相思之情刻意描繪。連同桃花也就被人貶低三分了!所以,唐代楊思本《桃花賦》便寫:"才人陌上,少女閨中,將花怨綠,攬鏡啼紅";《三柳軒雜識》、《西溪叢話》等更將桃花貶之日:"桃價不堪與牡丹作奴","人且以市娼辱之"。這是多么可怕,桃簡直是成了輕薄與低賤的象征。近代凡涉及愛情思戀的報道,稱之為"桃色新聞",是否與此詩有關呢?!自古以來,人們對桃花,有褒獎、也有貶低,褒貶不一。、也可以這樣認為:越是褒貶多,正說明了對桃的關注之深。

  另外,桃還與避邪、逃兇等傳統風俗有許多聯系。如《典術》:桃之精生于鬼門,以制百鬼,故今作桃梗人懸門以壓邪";《莊子》有:"插桃枝于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風俗通》:"上古時有神荼、郁壘兄弟,性能執(zhí)鬼,度索山上桃樹下,閱簡,百鬼妄禍害,……除夕飾桃人,畫虎于門,以衛(wèi)兇也。"由此,后世便以紅紙畫桃符張貼門上,趨吉避兇,流傳至今。是精華?是糟粕?這將隨科學文化的發(fā)展而作出評價,但無論如何,這在傳統文化的寶庫中,總難抹去它的痕跡。

  桃還有許多神效為古人所鐘!渡裣蓚鳌份d:"高丘公服桃膠面得仙";《抱樸子》:"桃膠用桑木灰漬過,服之愈百病,久服體有光";《神農本草經》中:"服桃花三樹盡,則面如桃花";《太清方》:"桃李花服之可卻老者"等等。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產生一定的觀念形態(tài)。但是人的種種美好愿望,莫不與桃花相維系,不能不說人對桃是情有獨鐘了。

  (13)木槿。

  木槿是夏秋天又一花灌木。一般被看作是"粗花",是農家的花(因農家院中栽以作籬并采葉供洗濯衣物等用)?墒翘扑蚊覅s極喜愛,李白盛贊木槿是:"園花笑芳年,池草艷春色。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槿花與嬋娟并提,可見李白對槿花的愛戴是明顯的。唐·楊凌則贊木槿不在春風中湊趣,而在少花時節(jié)獨呈紅姿,"綠樹竟扶疏,紅姿相照灼。不學桃李花,亂向春風落。"范成大說:"槿花紅未落,槿心傾裱露。"無名氏的《木槿》詩,則更傾心于木槿花期、花容的富于特點。詩中有"……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藥。"這是悅目于木槿的有芙蓉、牡丹之容;"炎天眾芳凋,而此獨湊鑠。慰目聊娛情,蒼松在巖壑"。這又是傾心于炎夏缺花,木槿卻冒暑怒放,真有松柏般的骨氣,可以慰目娛情。那么木槿是完美的花了!農村中喜用木槿編籬,園林中用木槿作籬,可以產生田園風光的效果。且可用于圍護、分隔園中景觀。楊萬里有句證實了這點,詩道:"夾路疏籬錦作堆。"真是實用與觀賞兩相宜。

 。14)蠟梅。

  蠟梅因是臘月的花,故頗覺珍貴。唐代詩人詠蠟梅者似不多見,宋代則對蠟梅十分關注,蘇軾、陳與義、范成大、周必大等詩人均有詩、詞贊頌蠟梅。蘇軾有句欣賞其色與香:"玉蕊檀心兩奇絕",色、香均是柔和的,"夜間梅香失醉眠",在柔和中芳香醉人。陳與義欣賞其耐寒,故有"歲歲逢梅是蠟花"之詩句,同時又寫道:"薰我欲醉須人扶",可見對蠟梅的芳香也是十分欣賞的。楊萬里的七絕也點出了蠟梅的耐寒和麗色:"江梅珍重雪衣裳,薄相紅梅學杏裝。渠獨小參黃面老,額間艷艷發(fā)金光。"韓元吉的《菩薩蠻》更把蠟梅的適栽位置、景觀都寫清楚了。詞道:"江南雪里花如玉,風流越樣新裝束,恰巧縷金裳,濃薰百和香。分明籬菊艷,卻作梅妝面,無處奈君何,一枝春己多。"

 。15)李花。

  《承平舊篡》載:"李有九標,謂香、雅、細、淡、潔、密、宜月夜、宜綠鬢、宜白酒",幾乎囊括了諸多雅韻。張九齡說:"成溪謝李徑";楊萬里說:"李花宜遠更宜繁,惟遠惟繁更足香。"《灌園史》載:"李花如女道士,煙露泉石間獨可無一耳!"李花的清雅幽素一至于此,這是古人的與之性格的相通。上述兩句同時也寫明了李花的景色,點明了配置方法。楊萬里的詩是詩中有景,聚景可以成園!

  (16)海棠。

  唐代賈耽稱之為"花中神仙",所以名儒巨賢的清辭麗句極多。宋代陳思《海棠譜序》中有:"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下。"陳思把海棠與"韻勝"、"格高"的梅花、號稱花王的牡丹相并論,足證對其看重之甚!

  可惜海棠欠香,不然真要艷冠群芳了。、但卻由此引出一段趣事,彭淵材曾說:平生所恨者五事。人問其故,淵材不言,久之日:"我論不入時聽,恐汝曹輕易之"。問者力請乃答日:"第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桔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宦務叽笮"(《冷齋夜話》)。士人愛戴,真是無香勝有香也!

 。17)樟。

  從《高士傳》記述堯與許由的一則故事中可知:樟與賢者是并列的,故事說:"堯聘許由為九州長,由惡聞,洗耳于河。巢父見謂之日:"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深藏"?巢父認為像許由這樣的賢者,應像樟樹那樣生活于高山,避世深藏,使人不能得。這里顯然把樟與賢者互比了。再看《南史王儉傳》則更清楚地表述了,樟與賢者、與人材相比擬的觀點。其中寫道:"儉幼篤學,手不釋卷,丹陽尹袁粲聞其名,及見之日:宰相之門也,栝、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梁氣,終當任人家國事。"可見樟與栝(圓柏)、柏(側柏)、都是思想的比德樹木。園中選用富有文化內涵的植物,作為造景的材料,是文化需要。

 。18)芍藥。

  芍藥是遲開的花。宋·曾鞏說:"小碧欄干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元·馬祖常有詩:"芍藥花開端午時。"芍藥在端午前后開花,一些傳統花卉到此時已大多凋萎,唯有芍藥正花開"不勝妍"。所以蘇東坡寫詩形容芍藥花開于暮春,詩道:"一聲鶗鳺畫樓東,魏紫姚紅掃地空。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因此又把芍藥稱為"殿春花"。明僧德祥有詩道:"玉階宜有此花開,金鼎調香宰相才。莫謂人間無彩筆,寫將濃艷入云臺。"白居易有句:"夾砌紅藥欄";宋·戴復古寫道"翻階芍藥遲。"從這幾句詩看,芍藥是宜植階前欄邊。芍藥又是晚春遲開的花,韓元吉的《浪淘沙》再次點明了這一點:"鶗鳺怨花殘,誰道春闌?多情紅藥待君看。濃淡曉妝新意態(tài),獨占西園。"詞中的芍藥更能成為圓中主景,網師園中便有以芍藥為主景的庭院小區(qū),取名殿春,是花景也詩境。'

 。19)迎春。

  自"一樹獨先天下春"的梅花,變成"漠漠殘香靜里聞"后,只有"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的迎春花,迎來了"百花千卉共芬芳"(宋·韓琦)的春景。白居易的七絕更點出了迎春的配置手法與季相景觀:"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代迎春花招劉郎中》)宋·趙師俠的清平樂寫出了迎春的姿色和景觀:"纖秾妖小,也解爭春早,占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20)荷花。

  古人對荷是情有獨鐘,孟浩然贊荷花是:"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周茂叔《愛蓮說》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文章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漣漪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花中之君子者也。"周子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潔身自好品格的寫照,是人們品格磨煉的極好榜樣,也就是"敷文化以柔運"的潛移默化的功用。

 。21)

  竹也是古人情有獨鐘的一種植物。早在晉代,戴凱之便寫出了世界上關于竹的最早專著--《竹譜》。繼而白居易又寫了《養(yǎng)竹記》,他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等多樹之庭實焉";"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自居易著實把竹的特性,作了高度的評價。正是"君子比德于竹焉"(劉巖夫《植竹記》)。劉氏又說::"不受霜雪,剛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聳,必相依以林秀,義也;雖春陽氣王,終不與眾木斗榮,謙也;四時一貫榮衰不殊常也;垂實以遲風,枌樂賢也;歲擢筍以成竿,進德也。"劉巖夫更進一步褒贊了竹的種種優(yōu)點,足以與君子比德也!不僅如此,竹又是孝的象征:"孟宗至孝,母好食筍,宗入林中哀號,方冬為之出,因以供養(yǎng),時人皆以為孝感所致(《楚國先賢傳》);毛竹又稱孟宗竹,即由此名。晉·丁固泣竹生筍以奉母(《筍譜》),也是千古美變,老少皆知的佳話。有些數端,無怪王子猷(徽之)"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間,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日:"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辣·雅量》)。蘇軾也有"不可居無竹"之說。

 。22)菊花。

  菊花可稱是全民族的花,不論智愚莫不知悉菊花。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總是歌頌其雅潔,特別是魏晉時期,真不愧為愛菊的朝代,詩人們無不以詠為雅舉。茲錄晉·陶潛的五古《飲酒》以供共賞:"結廬山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陸放翁就陶潛《歸去來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賦詩作解,進一步總結了菊花的"性格"。詩云:"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名紀先秦書,功標列仙方。紛紛零露中,見此數枝黃。高情守幽貞,大節(jié)凜介剛。乃知淵明意,不為泛灑觴。折嗅三嘆息,歲晚彌芬芳。"

  褒獎頌詠之詞不可勝數,獨不見有貶語者,可見菊之精神,猶民族之靈魂!

【分頁導航】
第1頁:引言及平面圖 第2頁:設計說明
第3頁:植物的文化內涵與底蘊
編輯:royal | 閱讀:
【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