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大師哲學:讀《建筑家安藤忠雄》

2011-12-23 09:20:29    作者:拉夫諾曼     來源:光明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關于安藤忠雄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說它養(yǎng)了兩條狗,一條叫丹下健三,另外一條叫勒?柯布西耶。這兩位現(xiàn)代建筑巨擘都是安藤忠雄心中神級的人物。安藤對建筑的熱愛源自他們啟蒙。如果安藤還有一狗,會叫它什么名字呢?我猜答案是:路易斯?康。這位大器晚成的建筑家,與安藤一樣熱愛旅行,對建筑有宗教般的信仰情結,最后時刻都倒在旅程上,安藤時大學課堂講述康的作品和故事時表示,他希望自己最后的人生也像康那樣,將生命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終結。生于1941年的安藤忠雄,今年已經(jīng)70歲了,按照勞動法規(guī)定,早已經(jīng)越過了退休的界線,但他依然像晚年的路易斯?康一樣,每天帶著極大的工作熱情,去自己的建筑設計事務所,去世界各地旅行觀光,參加來自各大城市建筑工程競賽邀請,還花大量的精力去大學講座,宣告他新的“海上森林”植樹目標。我們從他身上一點也看不到已經(jīng)置身建筑的世界四十余年來的疲倦感,也看不出這位享譽全球大師級的建筑家半點驕傲的影子。三得利佐治先生曾告訴安藤忠雄一句烏爾曼的詩:“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青春是一種心境。”否許,從那天起,安藤忠雄就將這句詩記在心上。

  安藤忠雄的一生堪稱傳奇。我想,即使是好萊塢的金牌編劇也不會否認這一點。很多已經(jīng)上演的傳記影視作品并沒有安藤的人生精彩。戰(zhàn)爭年代,安藤出生在一個大阪平民家庭,從小跟隨外婆生活,戰(zhàn)時戰(zhàn)后的艱難生活培養(yǎng)出安藤獨立、堅韌、追求自由的性格,并形成“守信、守時、不說謊、不找借口”的人生信條。17歲的時候,他拿到職業(yè)拳擊手執(zhí)照,只身飄洋過海去泰國參加拳擊比賽。回憶那段人生,他說:“拳擊是一種毫不仰賴他人的格斗競技,比賽前幾個月,會只為了那一戰(zhàn)而拼命練習,有時還必須絕食來鍛煉肉體與精神。如此賭上性命,獨自承受孤獨與光榮。”

  此后,“獨自承受孤獨與光榮”,伴隨安藤忠雄至今。

  高中畢業(yè)后,一次偶然機會去東京游覽,看到由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帝國大飯店,觸發(fā)他潛意識里的建筑夢想。他開始自學建筑設計。“只要碰到讓我感興趣的事物,我都會想挑戰(zhàn)看看。例如去聽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函授課程,還有上設計學的夜校。”幸運得很,他在書中碰到了人生導師勒?柯布西耶。“我知道了柯布西耶這位現(xiàn)代建筑界的巨匠,實際上也是自學出身的建筑家,通過文字敘述,我了解到他與老舊的體制相抗爭,從而開創(chuàng)出一條新的道路。他的存在,讓我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崇拜。”20歲的時候,他環(huán)游日本,遍覽日本境內丹下健三的作品。24歲的時候,他踏上歐洲之旅,從橫濱港搭船到納霍德卡,轉乘大車經(jīng)西伯利亞鐵路前往莫斯科,從莫斯科到芬蘭、法國、瑞士、意大利、希臘,再到西班牙,最后從南法的馬賽繞經(jīng)非洲的開普敦,再到馬達加斯加、印度、菲律賓之后回國。為期七個月的旅程。他親身體驗了大量的建筑,從遠古羅馬時代的萬神殿到希臘雅典衛(wèi)城之丘的帕提農(nóng)神廟,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安東尼奧?高迪的建筑,到意大利羅馬、佛羅倫薩米開朗琪羅的雕塑、畫作,再到勒?柯布西耶的朗香圣母禮拜堂、拉圖雷特修道院和馬賽的集合住宅。這既是一次現(xiàn)代建筑的溯源之旅,也是一次心靈的朝圣之旅。遺憾的是他最終無緣見上那年去世的勒?柯布西耶。饑渴的安藤,通過實地旅行,觸摸到建筑的本質和真諦,二十幾歲的旅游,成了他此后的人生無可取代的財產(chǎn)。

  這樣的故事讀來讓人產(chǎn)生錯覺和幻想,以為在讀著自己的人生。

  自學和旅行,這一階段的人生將近十年,安藤開始踏上建筑設計師之路。這條路一走就是四十多年,從一個大阪平民家庭的孩子巨變成蜚聲海外的建筑大師。但回首這四十多年的建筑人生,安藤用四個字作了概括:連敗連戰(zhàn)。從飽受爭議的處女作住吉長屋開始,到享譽全球的光之教堂,這中間是十年的跨度。安藤總是苦口婆心地說,二十幾歲的人生,是看不到收獲的,充滿緊張感地生活,不停地學習、旅行、實踐、成長,才能迎來四十幾歲之后人生的曙光。“……在現(xiàn)實社會里,想要認真地追求理想,必然會跟社會沖突??峙麓蠖疾粫缱约核?,而過著連戰(zhàn)連敗的日子。盡管如此,仍然不斷地挑戰(zhàn),就是作為建筑家的生存方式。只要不放棄地全力沖刺,總有一天會看到曙光。愿意相信這種可能性的強韌意志和忍耐力,就是建筑家最需要的資質……”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安藤總是如此說。

  成就安藤忠雄建筑家的三大法寶,除了自學、旅行,還有結交。上世紀60年代中期,安藤經(jīng)常從大阪前往東京,與當時藝術界的前衛(wèi)派年輕人來往頻繁,其中包括劇團人士高松次郎、筱原有司男、寺山修司、唐十郎,平面設計人士橫尾忠則、田中一光,攝影師筱山紀信等等,經(jīng)常與他們一起流連于劇團、風月堂、沙龍酒吧,談論對藝術的認識。1996年春,安藤去東京大學建筑史任教,三得利的佐治先生“為了讓大阪的安藤不會在東京被欺負”,特地邀請了熊谷信昭、三宅一生、中村雁治郎等友人,幾位東京大學的教授,以及關關西財經(jīng)界的人士為他餞行,單是這頓飯,就可以想到安藤的結交面有多么廣泛。除了三得利的佐治先生,安藤與關西地區(qū)的財經(jīng)界其它有力人士也頗有交往,例如朝日啤酒的樋口先生、三洋電機的井植先生、京瓷美達的稻盛先生,安藤結識的這些企業(yè)界的知名人士,都是享譽世界的,他們給安藤建筑事務所帶來很多上門的生意:唐十郎的移動劇場,京瓷美達贊助的“都市巨蛋”、三洋電機贊助的“本福寺佛堂”、朝日啤酒的“大山崎山莊美術館”、三得利的“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館”。

  說了這些,還是回來談談建筑家安藤的作品。

  我不認為我有任何資格來談論建筑。盡管之前讀過一本與建筑相關的作品,比如隈研吾的《十宅論》,那是年輕時候隈研吾的理論式作品,像是博士生畢業(yè)論文一樣,偏向于學術氣息,盡管大抵能看得明白,但味道等同白開水煮大白菜。通過隈研吾,對日本的傳統(tǒng)住宅類型有了大致的了解??赐臧蔡龠@本書之后,才算明白,今天的日本建筑完全不是如此。比如他的作品住吉長屋、小筱邸、六甲集合住宅,完全不是之前的印象和觀念,完全是顛覆性的。而且,通過這些簡單有趣的作品,安藤先生將他的設計理念、住宅建筑實現(xiàn)的經(jīng)歷,一一闡述,一些常識性的道理卻像珍珠般閃閃發(fā)光。建筑設計這樣看似復雜苦澀難懂的東西,竟被他說得簡單有趣、通俗易懂,與哪些學院派張嘴閉口理論術語滿天飛的大師相比,安藤特別民間。他說:“建筑設計的目的,是要建造合理、符合經(jīng)濟效益,且更重要的是舒適的建筑。但是,悶在封閉的不透氣的室內,和住在多少有些不便卻可以仰望天空自然呼吸的庭院里,兩相比較,到底哪種比較"舒適"呢?生活在里面的人最有發(fā)言權。如果更深一層去思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問題,建筑的可能性便會增加,變得更加自由吧!人的身心其實遠比想象中來得堅韌。”與具重高度、規(guī)模、技術、結構、色彩、理念推導和數(shù)據(jù)模型的建筑設計師相比,安藤花更多筆墨談論他的設計理念,直白、簡單的表述,一下子讓人抓住他通過建筑作品的訴求、意圖和想法。“將光線與風等抽象化的自然導入建筑內部”的住吉長屋,“以光為主題的清心寡欲式生活空間”的小筱邸,“讓京都的水岸空間再次重生”TIME"S,“讓過去繼續(xù)活在現(xiàn)代”的表參道之丘,“與水畔風景合二為一”的本福寺水御堂,“水面上浮著十字架”的水之教堂,“光與影彈奏的交響曲”的光之教堂……那種莊嚴而美麗的,直搗人心的空間,就一首首美好的詩記在內心深處。在他的作品之中,能夠最大限度呈現(xiàn)思考的結果。很多時候,安藤像是一位哲學家,在思考建筑與城市、自然、光影、生命之間的關系。

  “以建筑來表達對都市的觀點。”

  “以建筑來對都市有所訴求。”

  “建筑能夠擁有的力量”

  “讓生活融入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質。”

  安藤通過他的作品表達了很多建筑常識。安藤經(jīng)常說:每個城市都各有獨特的魅力,對每個地方我都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他所有的建筑思考原點:建筑的生命和再生。如果不了解那個地方的歷史、人文、自然環(huán)境、城市規(guī)劃、居住習慣,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談論那個地方的建筑設計。由此,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不同國度不同城市的文脈、社會生態(tài)和建筑風格。他不會去追隨浪潮,他對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狂熱消費主義嗤之以鼻:“跳脫出把舊的東西視為垃圾而拋棄的消費主義圈圈,善用現(xiàn)有事物,將過往聯(lián)系到未來;只要重拾我們在過去美好的時代里愛惜事物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夠造就屬于自己的都市風景。”他認為,如果一味地迎合業(yè)主,恐怕會迷失建筑本質;倘若卷入商業(yè)建筑的金錢游戲,恐怕會迷失自己。由此,他感到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并自覺地與商業(yè)性建筑項目保持一定的距離。“項目承接與否的判斷標準,不在于預算與規(guī)模,只看自己能否和客戶討論夢想并迎接挑戰(zhàn)。”他甚至說:“我也一直認為:建筑家應對自己設計過的建筑負責,只要建筑物還存在,就該對它負責。”在這個缺乏信仰的年代,我們從安藤身上,能夠找到所有稀缺的品質。也許是旅行、自學、對自由的信仰、從來沒有體制的束縛,等等這些,成就了安藤的這種品質。我認為,這才是建筑家身上最重要的東西。藝術是藝術家人性的呈現(xiàn)方式。同樣道理,建筑也是建筑家人性的表現(xiàn)。

  “不要模仿別人!創(chuàng)造新事物!跳脫出一切事物的框框,自由萬歲!”

  書中很多這樣的安藤式觀點。我認為,他講述的其實都是關于生活的一些樸實觀念,然后,通過他的哲學思考,將其以建筑的形式來演繹。安藤經(jīng)常以發(fā)問的形式來啟示大家,“面對都市,建筑該是何種樣貌?建筑能對都市做什么?”“建筑物是為誰而建?社會現(xiàn)在的需求為何?”“為什么這個世界不能更有趣呢?社會不能更好呢?”“如何讓建筑耐久?”……發(fā)問、思考、意念、堅持,隨之結合安藤的建筑作品創(chuàng)意,將他對建筑的認識和設計理念娓娓道來。在深受啟發(fā)之余,引發(fā)更多的思考。安藤問:“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安藤答:“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這些問題好像是從安藤身體里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像綠色植物。

  之前很少聽到國內建筑專家談及。我們視野里的話題更多涉及到的是規(guī)模、高度、結構、色彩、象征意味、形式,理念層面及精神層面的東西沒有人愿意敞開心扉來議論,這就難怪很多常識性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點也鮮為人知,更不用說形成通識、共識了。說白了,就是我們的理論閣樓不是建筑在美學基礎常識上,還是建設在浪潮、高見、遠識、妙論、奇談上。所以,城市發(fā)展的結果是,越來越丑陋、無序、龐大、混亂、錯愕,污染、堵塞、水患、噪音,層出不窮,鋼筋水泥建筑的城市,成為囚禁無意識大眾的鐵籠。正如安藤所說的那樣:“只會仰賴經(jīng)濟理論,一再重復建設與破壞的循環(huán),最后產(chǎn)生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混沌"都市。”有什么樣的民眾根基、土壤,就會誕生什么樣的花朵、植被。在中國這塊普遍被污染、被拆遷、被塌方,好大喜高,快速推進不顧建筑壽命的地方,談建筑美學,基本上是侈談、空談、妄談。被無知者嘲笑,被無恥者譏諷。很多年輕時候肩負理想頭扛夢想的建筑設計師,在這樣的世俗社會和愚昧理念中,開出無數(shù)朵惡之花,還美其名曰中國城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無知和無恥是美學的天敵。無知讓我們蔑視科學理念,蔑視自然規(guī)律,蔑視歷史人文;無恥讓我們肆無忌憚、不計后果、暴殄天物。痛心而懦弱的民眾,要么袖手旁觀,要么流亡海外。殃殃大國竟無處可覓當年梁思成。幾年前,汶川大地震曾檢驗過中國建筑的成色,不談上層意識的美學,就連基礎技術層的品質都無法過關,這對中國建筑界本身就是最大的諷刺。汶川中是癌細胞裂變呈現(xiàn)出真相的冰山一角,真正窩藏在背后的建筑黑洞應該是世界之最。我們的某些公共工程脆弱得連紙尿褲都不如,橋梁、公路、高架橋、學校、醫(yī)院、政府廉價房,如果連基本的品質都無法保證的話,又何談美學創(chuàng)新、藝術性呢?難怪安藤如此說:“中國建筑再過五十年仍達不到一流。”可是,我們還在津津樂道: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樓建筑,有6座誕生在大中華地區(qū)。

  安藤忠雄24歲那次橫穿歐亞大陸的旅行,繞道去了開普敦,途經(jīng)了印度、菲律賓,竟然對毗鄰的中國不屑一顧,大抵他在心中早就掂量過中國的社會生態(tài)基本上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建筑樣本了。我們在現(xiàn)代建筑史上毫無爭議地缺席。我們有時候連舉手發(fā)問的勇氣都沒有,為什么中國這么多城市,近年來,堆砌那么多高樓大廈,卻沒有一棟建筑漸入閣下的法眼呢?一想到這個問題,我羞愧得無地自容。腦海里頓時呈現(xiàn)幾個瞬間:暴力拆遷、地王地標、高鐵動車、GDP和房價飆升,有關城市建筑的印象竟然如此這般。

  處于地球村的時代,安藤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意大利特雷維索FABRICA、意大利米蘭阿瑪尼劇場、意大利威尼斯古跡海關大樓、美國沃夫茲堡現(xiàn)代美術館、德國霍姆布洛伊美術館、阿布扎比海洋博物館、巴林遺跡博物館等跨地區(qū)作品。安藤忠雄是日本出口到世界最好產(chǎn)物的代表,像我們熟知的紫式部、清少納言、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北野武、三船敏郎、高倉健、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原研哉等名字之于日本一樣,像我們熟悉的菊花、櫻花、俳句、和歌、茶道、浮世繪、歌舞伎、武士道、富士山、北海道等事物之于日本一樣,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世界級、國際性的專有名字,是日本現(xiàn)代的名片。世界的安藤有很多譽稱,其中“清水混凝土詩人”最為有名,也廣為流傳。安藤是建筑宗教最忠實的信徒,“筑禪”既是他的心語,也是他的境界。像16C中葉西方基督教的傳教士一樣,現(xiàn)在的安藤在借助任何機會傳播、講解、教授他對建筑、創(chuàng)造、學習、生命的理解和領悟,去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建筑作品展覽、擔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出版多種關于建筑的書籍。當然,今天的安藤就像羅馬一樣,不是一天建成的。

  之前讀過《安藤忠雄論建筑》、《安藤忠雄連敗連戰(zhàn)》兩本書的朋友,現(xiàn)在再來翻閱《建筑家安藤忠雄》,只能說是溫故知新了。因為本書的內容大多是從前兩本講課實錄的內容中整理出來的,除了增加部分安藤少年時期的人生經(jīng)歷。但是,書冊的裝幀質量、排版、圖片,感覺完全不同,文字傳遞的感覺也就完全不一樣了。此外,書中大量采用了荒木經(jīng)惟、大橋富夫、松岡滿男等日本著名攝影家的作品,圖文穿插,很好調節(jié)了閱讀的節(jié)奏。值得收藏,一讀再讀。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讀經(jīng)典》中說過:“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fā)現(xiàn)的書。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我們以前讀過的東西的書。”我想補充的是,經(jīng)典作品既不會被現(xiàn)在的各類印刷品洪水所淹沒;也不是專門為某一類型的專業(yè)人士撰寫的?!督ㄖ野蔡僦倚邸肥枪鈱懡o那些準備從事建筑設計師行業(yè)的年輕人或者那些建筑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閱讀的嗎?我看未必。

  文/拉夫諾曼

  2011年11月30日初稿

  2011年12月08日終稿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參觀大師安藤忠雄作品 考察大阪住宅與商業(yè)建筑

參觀大師安藤忠雄作品 考察大阪住宅與商業(yè)建筑

4月30-5月1日,由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園冶杯國際競賽組委會、園景人微信平臺聯(lián)合組織的日本景觀專業(yè)考察團,考察了安藤忠雄作品淡路島夢舞臺、海的教堂,以及大阪的大型商業(yè)綜合體NAMBA PARKS難波公園【詳細】

劉利劍:設計師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屬性

  3月23日下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詳細】

這位設計師花了32年,沉淀出了一片荒野景觀

  Piet Oudolf,他的設計綜合了生態(tài)與美學因素把充滿詩意的自然美學通過理性嚴格的科學栽種環(huán)境實現(xiàn)。【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