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城市雨水資源打造水景觀

2014-07-01 08:07:00         來源:     瀏覽次數:

  中國和美國目前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資源。一些平均降雨量較大的城市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水資源短缺的困擾。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和中國北京這樣的城市如今正面臨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威脅。

  造成這些城市地下水位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道路和停車場仿佛一張“密不透風”的網,雨水很難滲入地下,也就無從補給地下水。解決雨水排放問題最典型的工程方法是將雨水引入混凝土排水渠,然而這只能使問題變得愈加復雜。目前中國和美國都主要采用這種設計方式。采用這種工程方法的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并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也只能使城市問題愈演愈烈。

  我們所要做的是尋找地表雨水收集并使其有效滲入土壤中的各種方法和途徑。在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制定的各項環(huán)境法規(guī)的指引下,美國景觀設計師正在努力探索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創(chuàng)新舉措。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利用雨水之美來營造城市生活的宜人之處。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一些實例來簡述如何利用雨水打造獨特的水體景觀。

  特別要提出的是,像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qū)的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和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這樣的城市,終年雨水充沛。景觀設計師在這些地方經常運用“雨水花園”來增強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車場等城市公共環(huán)境中,這種“雨水花園”能夠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變廢為寶。

  停車場地面上的雨水沒有流入傳統的雨水排放系統,而是通過“雨水花園”收集到名為“生態(tài)池”的專門排水系統中,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澆灌植被、滋潤土壤或補充地下水。由于“雨水花園”將雨水收集起來,因此特別是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系統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它們有效地減輕了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只有在降雨量非常大的時候,“雨水花園”才需要另辟一條溢流管將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統中。

  規(guī)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園”位于波特蘭,緊鄰俄勒岡會議中心。它由梅爾里德景觀設計事務所負責設計,主要收集5.5英畝(約合2.2公頃)屋頂上的雨水。收集起來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淺水池中,仿佛山間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園”幾乎吸納了會議中心屋頂上所有的雨水堪稱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詳情請參考2004年9月出版的美國《景觀設計學》雜志中的《記憶中的雨》一文。)

  一項日益盛行的利用雨水打造水體景觀的重要創(chuàng)新之舉就是采用“綠色街道”。所謂“綠色街道”就是通過入滲池、雨水花園以及街道與人行道之間常有的淺溝來收集雨水。就像本文所提到的其他景觀設施一樣,“綠色街道”同樣也有效地減輕了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波特蘭已將這種功能性的“綠色街道”作為城市正在實施的示范項目。一般來說,“綠色街道”設在現有城市肌理的隱蔽處或縫隙處,如學校周圍、停車場、林蔭大道、雜貨店入口或住宅區(qū)的停車位。它們仿佛是現代城市中冰冷堅硬的街道及停車場中的“星星之火”,為城市搭建起一條處理城市雨水的生態(tài)體系。在典型的“綠色街道”中,雨水在排水溝中流經整條街道,最后注入一系列種有植被的洼地,雨水在這里經植物凈化滲入土壤。降水量大的時候,多余的雨水則排入傳統的城市排水系統中。

  波特蘭的“綠色街道”每小時至少可以吸收兩英寸(約合50毫米)的雨水,大大減少了對較大雨水系統的影響。這些“綠色街道”一般無需維護,只需要每年例行的簡單清污和植被修剪。同時監(jiān)測“綠色街道”的土壤質量(重金屬含量安全范圍內的當前流量)來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換土。無論是波特蘭還是大規(guī)模采用“綠色街道”的其他城市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只有整個城市完全采用了“綠色街道”才能真正減少雨水流失。(詳情請參考2006年9月出版的美國《景觀設計學》雜志中的《綠色實例》一文。)

  華盛頓州西雅圖是另一個實施“綠色街道”計劃的多雨城市。西雅圖交通部和公共事業(yè)部已經開始攜手創(chuàng)建覆蓋整個城市街區(qū)的“雨水花園”。小范圍的實驗在減少雨水流失方面已取得成功即使在降水量小的情況下也能減少99%的雨水流失。西雅圖也已經劃分了隨后的實驗區(qū),而且規(guī)模不斷擴大。這些種植著灌木叢和觀賞草的“雨水花園”不僅提升了周邊環(huán)境的價值,而且促進了該地區(qū)房產的增值。(詳情請參考2007年10月出版的美國《景觀設計學》雜志中的《西雅圖的綠色排水系統》一文。)景觀設計師和波特蘭環(huán)境服務署在設計或規(guī)劃“綠色街道”和“雨水花園”時提出四點主要注意事項:

  1.水源頭管理

  越早實現水資源對土壤的滲透,就會越早減輕下游排水系統的負擔。“綠色街道”吸收了至少80%的降水,這也就意味著下游的管道、水池和水處理設備將減少80%的負擔。

  2.地表徑流管理

  盡可能的少安裝管道設備。因為管道不僅容易堵塞、結冰,而且投資浩大。陸地上的傳輸管道的安裝和維護相對容易,同時水可以被蒸發(fā)、植被吸收或滲入土壤。

  3.發(fā)揮自然的潛力

  自然界的植被和土壤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凈化有毒化學物質、避免腐蝕,而且可以降低城市建造成本和現有基礎設施的運營成本。

  4.利用雨水打造社區(qū)景觀

  “綠色街道”也像“雨水花園”一樣為周邊環(huán)境營造優(yōu)雅美景。綠樹繁花營造出城市少有的花園景致。此外,波特蘭的“綠色街道”也為打造安全的人行交叉路、美化的停車場和寧靜的城市街道貢獻了一份力量。

  然而,你也許會問,藝術在哪里?雨水打造的水體景觀的建筑表達方式是什么?優(yōu)秀的設計能否將雨水利用和運用雨水本身所形成的融合建筑體驗的“場所創(chuàng)造”聯系在一起?答案是肯定的。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景觀設計師已經發(fā)現雨水所蘊含的藝術潛能。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樣,關鍵是表達出雨水在整個設計中的獨特動感之美。景觀設計師史蒂夫科赫為波特蘭的一座公寓設計的庭院景觀就是一個典范??坪盏脑O計將屋頂雨水收集起來,水流在高低錯落的水道中歡快地跳躍著,最后注入巖石圍筑的水池。水池下是一個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值得注意的是科赫的這個成功作品還借鑒了印度傳統的建筑圖騰。景觀設計師在利用雨水打造水體景觀時,要充分學習當地傳統文化,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設計中。(詳情請參考2006年9月出版的美國《景觀設計學》雜志中的《雨水利用的藝術》一文。)

  我希望這些創(chuàng)新的設計能夠啟發(fā)更多的中美景觀設計師利用雨水打造水體景觀。中國歷史悠久,擁有諸多的寶貴經驗,像中國傳統農業(yè)中利用雨水灌溉農田、采用梯田等其他方法控制腐蝕風化。這些傳統農耕方法的現代全新演繹在土人景觀設計的沈陽建筑大學項目中可窺見一斑。

  中國設計師在運用這些傳統方法時需要追溯歷史,研究中國偉大的農耕傳統,因為這些傳統強調如何更好的與土地相結合。有時候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些傳統方法也許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在景觀設計中它們卻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編輯:zhufe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運河交織出的“水都”風情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河網交錯,河道縱橫,被稱為北方威尼斯。有大小165條人工開鑿或修整的運河,1281座橋梁構成的75公里長的運河網。完成于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運河帶作為城市建設和建筑設計的藝術品,在世界上是【詳細】

應對氣候變化的雨水彈性設計

  隨著美國休斯敦和佛羅里達州災難性的暴風雨來襲,再次敲響了美國各地城市發(fā)展模式的警鐘,現今先進的設計傾向于制造可滲水城市表面,一個丹佛社區(qū)的可持續(xù)設計戰(zhàn)略脫穎而出。【詳細】

烏魯木齊人民會堂周邊片區(qū)將打造水景觀

烏魯木齊人民會堂周邊片區(qū)將打造水景觀。【詳細】

雨水花園:永續(xù)利用花園和園林中的水資源

雨水花園:永續(xù)利用花園和園林中的水資源

20世紀80年代晚期,雨水花園的概念在馬里蘭州出現。隨后,這個概念隨著家庭園林景觀的發(fā)展迅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其他挑戰(zhàn)我們環(huán)境的因素不一樣,雨水花園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比如降低了我們日常的生活成本,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