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shù)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m.bodypridespa.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lǐng)先綜合門戶 |
俞孔堅:風水,中國城市的宜居夢想
“葫蘆”是最好的風水模式 既然一個理想的風水景觀模式是一個四壁圍合,僅有一豁口和廊道與外界相通的葫蘆,那么,根據(jù)葫蘆落到之處的不同,便有了不同的城市或居所的風水,我想大概可以把它們歸納為5 種。第一種是坐落山頂?shù)暮J,即昆侖山模式。無論是在神話中,還是在道教傳說中, 昆侖山都被中國人作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山仙境加以描繪,并不斷加工提煉,終于使它成為一個能滿足人的一切欲望,甚至可以使人不死的理想境域:“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山海經(jīng)· 海內(nèi)西經(jīng)》)在此高峻的孤島之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是其疏圃……”(《淮南子· 形訓》)。原來昆侖山竟是一高峻的孤島城市,神仙之都。世界有兩座城市堪稱昆侖山仙都落凡,其一是印加帝國的馬丘比丘,而今已成廢墟;另一座便是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至今香火鼎盛。只因這樣的城市實在太過理想化,大有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因而只能作為圣神的宗教場所。 第二種是飄在水上的葫蘆,即蓬萊模式。中國神話中的另一仙域模式是海上仙島,有“三山”或“五山”之說。三山即蓬萊、方丈和瀛洲,“五山”則還包括岱輿和員嶠二山。諸仙山俗以蓬萊概而名之,故可稱為蓬萊模式:蓬萊“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十洲記》)可以看到,這東部海中蓬萊仙境與西北部之昆侖仙境,竟都有一些趨同化的結(jié)構(gòu)特征:高峻的山體,被重洋所阻的島嶼,非羽仙不可及,還有珠玉、黃金及珍禽異獸等珍貴的資源,這恰好說明了,中國人心目中的仙境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對理想景觀的典型化、模式化的結(jié)果。這樣的好風水城市世界上很多,島嶼城市大都可列入此。比如中國的海南、臺灣,國外的夏威夷、巴厘島以及太平洋諸島嶼大多屬此。中國的大江大湖中也多有許多村鎮(zhèn),保持它們的島嶼狀態(tài)是維護其好風水的必要條件,然好事者不諳此理,修路筑橋,往往把好風水毀得一干二凈,使其失去令人向往的魅力。 山間的葫蘆,即桃花源模式可以稱作第三種。讀一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你便可知中國文化中理想風水的最佳景觀格局:一條溪谷,夾岸桃花,經(jīng)一小洞,進入盆地,豁然開朗,阡陌縱橫,有魚塘桑竹之屬,群山環(huán)繞,內(nèi)居者只知有秦不知有漢,與世隔絕。這是一個融合農(nóng)業(yè)時代社會理想與風水理想的景觀模式:一個和諧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個和諧的社會。以此為模式構(gòu)建的中國城市與鄉(xiāng)村的風水景觀有很多,杰出的大城市如關(guān)中的西安和咸陽,難怪可成為多朝都城。太原和成都也有同樣的理想風水格局。長江流域和東南地區(qū)的丘陵盆地中的許多大中小城市、村鎮(zhèn),都堪稱為絕佳的風水寶地,如我的家鄉(xiāng)浙江金華,還有蘭溪、仙居、麗水、永康、東陽等市縣,以及諸如俞源、郭洞、諸葛村等無數(shù)的村落,更是桃花源式的洞天福地;江西的衢州、婺源,湖南、湖北和安徽則更是處處都有如桃花源般的風水吉地。每逢中原戰(zhàn)亂,這些地方往往是北方大戶南遷的避難之所,也便成為陶淵明心中那天堂的原型。西南地區(qū)的廣西、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地區(qū),高山峻嶺中的大小壩子也儼然是桃花源模式的翻版,諸如大理、麗江、閬中等至今令人向往,并常喚起人們的歸隱之心。 由于中國多山的自然地理特點和季風氣候下的農(nóng)耕文化特征,風調(diào)雨順且易于捍衛(wèi)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與成果的盆地,便成為能將理想與現(xiàn)實功利相結(jié)合的最佳風水格局。不同尺度的盆地與不同尺度的社會群體相對應,小到一家一戶盤踞的山間小盆地,典型如韶山毛澤東故居,大到人口過千的村落,如浙江俞源、安徽宏村,再到一個個縣城,具有地理分型特征的系列盆地結(jié)構(gòu),是中國大地上綿延千年的超穩(wěn)定農(nóng)業(yè)社會的風水基礎(chǔ)。 另外一種是山邊的葫蘆,即胎座模式。穴(城市或聚落)對自然山體的傍依格局也包含在上述各個理想風水模式之中。翻開中國各州府的史志,開篇便是地理章。對自然屏障的依賴性,既是人類的共同特征,更是中國聚落選址的風水必備。如同餐廳里吃飯,人們最偏好的座位是溜邊靠窗的一排,大小平原和盆地中的城市和聚落風水的最佳處仍然是溜邊:坐北朝南,背靠山脈,面向平原(明堂)。明堂越大,則格局的氣勢越大,而“靠山“的特征從不可喪失。實際上,在上述桃花源模式中,聚落(穴)的位置也是以“有靠山”為上好風水特征的,如西安、太原、沈陽、南昌都是如此,只是格局遠不如北京之宏大。西安以及周民族的多次遷都皆以秦嶺為依靠,不肯離去。而在這方面,北京堪稱有最佳的風水,背依軍都山脈,并連接太行與燕山山脈,俯瞰的明堂乃是中國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恢弘大國之氣勢,格局之大,無出其右者?v觀中國人文地理大盤,國興國衰、或分或合、或殘或全,好風水的都城也有幾十座之多,但能一統(tǒng)泱泱大局而持久者,似乎非北京莫屬。因此,對大明堂和強靠山這種景觀格局的偏好,風水上有形象的比喻:胎息!好風水源于生命對母體的依賴,可以理解為人對自然的依賴。 我想描述的第五種類型是水邊的葫蘆,它有擁山抱水的港城模式和長藤結(jié)瓜模式兩種。港城模式以擁山含水最為理想,次之則是有水而無靠山。它可以理解為“山邊的葫蘆”模式的一個亞型,只是把作為明堂的平原換成湖海。但北邊(包括東北和西北)有靠山仍然是理想風水不可或缺的要素,大連、廣州、杭州、深圳、昆明都堪稱為佳地。大連坐西北而面東南,東南海域又有大山、二山和小山諸多島嶼,構(gòu)成水口關(guān)欄,藏風聚氣,當然有極佳風水;廣州大局也是坐西北,而面東南,背靠粵北綿延群山,面向珠江口,而水口含合,論都市風水,嶺南無出其右者。類似這樣好風水的城市還有多個,如廣東汕頭、廣西欽州、福建泉州、山東威海等。 水邊的葫蘆的另一種格局是長藤結(jié)瓜。傍依河流廊道是聚落風水的理想格局之一,以河道之凹岸(即非侵蝕岸一側(cè))最為理想,是聚落有三面環(huán)水之態(tài)勢。小河小溪只能承載村鎮(zhèn),大江大河方可承載大都會,如南京、武漢、重慶等便是典型。 必須強調(diào)的是,理想風水格局之間是可以復合而存在的,而且,復合程度越高,風水越好。這點也可見北京之缺陷,那就是缺水。試想,如果北京南方有一如太湖般的水面或如長江般的大江,那該多好! 然而理想與現(xiàn)實畢竟是有距離的。從風水意識的深層含義來看,我們關(guān)注的應該是風水的審美的、非功利的層次。而實際上,今天的所謂風水已不再是農(nóng)業(yè)時代的風水概念。現(xiàn)實的功利性往往替代了對理想風水的追求,昔日的許多風水寶地,如今已風光不再。但是,對于城市和人而言,“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和諧共生”或許可以作為評價現(xiàn)代城市風水的一個指標。
編輯:ellen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