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莫讓珍稀菊花敗在我們手里
日期:2008-10-31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10月24日,一場規(guī)模達100多萬盆的精品菊花展在南通園博園精彩開幕。其中,首次亮相的100多個新品種,令人嘆為觀止。 鮮花美景中,全國勞動模范、中國菊藝大師陸占山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初,菊花被評為南通市花。也就是從那時起,農民出身的他,在遠離市區(qū)的唐閘公園開始了菊花保種的艱辛探索。在其后的10多年時間里,這個小公園不斷從國內外收集、引種,并創(chuàng)新自育新品種,到1998年這里幾乎薈萃了國內外大部分名貴菊花品種,被中國菊花研究協(xié)會正式確定為我國菊花保種基地。目前,全國共有菊花品種3000多種,唐閘公園就有1600多種,占了一半多,特別是這里自育的100多種新品種,更是被視為我國菊花珍稀品種中的“絕密檔案”。 保種基地的施久云技師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如今全國大大小小的菊花展覽、比賽都以能邀請到南通參加為榮,要不然檔次上不去。據介紹,從1985年以來,該基地先后參加全國、國際性大展15次,共奪得200多枚獎牌,其中金牌68枚,在國內獨占花魁。更令人稱奇的是,我國現有的10位菊藝大師中就有陸占山、顧艷兩位出自這里。隨著不久前天津菊花保種基地的衰退關閉,唐閘公園成了全國僅存的菊花保種基地,每年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會前來采種,這里也真正成了我國菊花品種的“花庫”。 然而,光鮮的背后,唐閘公園卻舉步維艱。 在游客稀少的唐閘公園,記者費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了菊花保種基地。它隱蔽在公園一個小小角落里,占地20多畝,擁有兩個很不起眼的育種大棚,僅有兩三個工作人員在忙碌。對保種基地做出重大貢獻的陸占山嘆了一口氣,“保種實際上是一個賠本的買賣,不太好做”。他介紹道,菊花的生長周期慢,一個菊花新品種培育出來之后,由于前兩年存在著變異的可能,無法對其定性,只有到第三年品種不變異后,才能根據其觀賞價值大小決定是否予以保留。像紫瑯秀女、墨王、紅妝這些基地自育的精品從培育到最后確定保留、定名都花了3年以上的時間,是一項很大的投入。若是培育出來的品種無太大觀賞價值,則幾年的心血、投入就要打水漂,這種情況在育種過程中時有發(fā)生。 另一個困難是資金。3年前,市里每年撥給基地4萬元,而基地每年的人工費、水電費、藥肥費等就要花去10多萬。去年唐閘公園改制為企業(yè)后,品種外銷就成為保種基地的主要經費來源。靠著知名度,外銷菊花品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地的經費壓力。但是,這種“以菊養(yǎng)菊”的做法能走多遠,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天津基地走的就是“以菊養(yǎng)菊”的路子,結果不到兩年工夫,菊花敗了,基地也完了。由于保種基地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部分設施也已經老化,難以適應現在菊花保種的要求。“皇帝的女兒住破窯,”陸占山苦笑著說,“現在農村花農的設施可能比我們基地的還要好,那些鮮切花享受的待遇要比我這兒的寶貝疙瘩高多了! 更讓人擔憂的是,菊花保種基地還面臨著人才青黃不接的危機。目前基地四位菊藝技師中,陸占山屬于退休返聘,其他三位技師均年近半百,而且?guī)孜粠煾稻窒聼o徒。陸占山介紹說,菊花育種和養(yǎng)護,技術要求高,不容易掌握,要培養(yǎng)一個菊花保種人才至少需要10年。整天跟泥土打交道,每日與菊花為伍,沒有一分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是不行的,再加上待遇又很“羞澀”,基本上沒有年輕人愿意接班,保種基地發(fā)展后繼乏人。 中國花卉協(xié)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菊花保種關乎國家物種發(fā)展戰(zhàn)略。菊花原產于中國,17世紀傳入歐美,經過300多年的發(fā)展,歐美菊花培育在品種、技術等方面都已后來居上。一些原產于我國的物種由于缺乏保護而瀕臨滅絕,最后不得不從國外引進。從這個層面來看,唐閘公園菊花保種基地的前途命運就不是一件小事,政府、社會都應該來關注和扶持。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