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專家聚首深圳

2016-07-05 09:00:40    作者:董思     來源:深圳商報     瀏覽次數(shù):

  7月4日至5日,由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辦,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國際城市低影響開發(fā)(LID)學術大會深圳分會在深舉行。此次大會上,來自美國、法國等地共計12名LID領域的國際頂級專家,圍繞低影響開發(fā)研究和技術最新發(fā)展、相關法規(guī)和技術導則、城市低影響開發(fā)LID應用實例、城市低影響開發(fā)LID的推廣策略等內容安排了12場主題報告以及一場自由論壇。

  據悉,國際城市低影響開發(fā)(LID)學術大會(InternationalLowImpactDevelopmentConference)是始于2004年的由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環(huán)境與水資源分會(ASCEEWRI)主辦的系列會議,已成為國際上LID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系列學術會議。為了配合和支持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2016年國際城市低影響開發(fā)(LID)學術大會首次在美國之外的國家舉辦,此前已于6月26日~29日在中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深圳是此次會議唯一的分會場。

  我市海綿辦積極主辦此次會議,不僅有利于我市的專業(yè)人員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和教訓,服務于我市的海綿城市建設;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深圳海綿城市建設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我市國際形象;同時,也再一次體現(xiàn)了深圳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心與力度。

  據與會專家介紹,“海綿城市”是一種生動的比喻,指城市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又可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在國際間有不同的稱謂,美國稱之為“低影響開發(fā)”,澳大利亞稱之為“水敏感城市”,英國稱之為“可持續(xù)排水系統(tǒng)”。由此可以看出,海綿城市最主要的特質,即低影響、可持續(xù)、高透水率、高綠化率等,而其中最基本的莫過于“低影響”,即盡最大可能減少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生態(tài)的影響和開發(fā)。

  深圳市早于2004年就在全國率先引入了低影響開發(fā)的概念,光明新區(qū)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qū)。今年4月22日,深圳正式入選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我市制定了《深圳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未來深圳將在24個片區(qū)因地制宜實踐,涉及面積254.6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03.7平方公里。除成片推廣區(qū)外,政府投資的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公共建筑、水務項目以及達到一定規(guī)模的社會投資的城市更新項目,將全面要求采用海綿城市的理念進行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預期到2020年,全市將完成國務院下發(fā)的“城市建成區(qū)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總體目標要求。

編輯:lianq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guī)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xiàn)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guī)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qū)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lián)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qū)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