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行海綿城市建設交流研討會 新技術亮相

2015-12-09 08:55:20    作者:陳思親     來源:東南網     瀏覽次數:

  生態(tài)陶瓷磚,不僅排澇能力超強,還能抗酸堿。新型生態(tài)停車場,樹草結合防止水淹……

  8日,廈門舉行海綿城市建設交流研討會,國內海綿城市專家為廈門海綿城市建設出謀劃策,各種新型防澇利器也紛紛亮相。

  記者從中獲悉,廈門海面城市建設已開始全面鋪開,并開始逐步采用新的排澇技術設施,同時,廈門成立了專家智囊團,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吸水利器

  新型生態(tài)陶瓷磚狂吸水還抗酸堿

  在加州花園、夏商國際商城,一種由新型生態(tài)陶瓷磚打造而成的路面已經悄然服役。“名字是陶瓷磚,強度卻比石頭還耐勞。”研討會現場,專業(yè)人士一邊解釋一邊將水倒入瓷磚內。“國家標準的海綿透水材質,一平方米每小時滲水0.36噸,而生態(tài)瓷磚可以滲水1.16噸,透水能力是一般透水磚的數倍。”據現場專家介紹,生態(tài)陶瓷磚由廢棄陶瓷經過高溫高壓鍛造而成,抗風化和酸堿能力爆表,抗壓性也極強。“生態(tài)陶瓷磚沒有靜電吸附,防滑效果好,可避免大量灰塵附著。”據專家介紹,瓷磚下方每平方米可儲存60公斤水,雨天過后這些水分蒸發(fā),可以改善周邊微環(huán)境,降低熱島效應。

  不過,生態(tài)陶瓷磚性能優(yōu)越,成本也比透水磚貴,目前僅在廈門少部分地區(qū)使用。根據海綿專家考核,其今后比較適用于內澇比較嚴重的區(qū)域。

  防水利器

  混合型綠色護坡可“養(yǎng)魚養(yǎng)蝦”

  生態(tài)陶瓷磚透水,另一種防澇神器——混合型綠色護坡,則可以護水,防止雨天滑坡。

  據悉,綠色護坡通過一層土壤混合物,直接固定于城市道路護坡、建筑物墻面和屋頂,然后再向里面種植綠草、灌木等植物,在雨天時蓄水護水。同時,綠色護坡底部還安裝了防沖刷生態(tài)植物材料,在一些水體沿岸地帶,可以為小魚小蝦提供生活空間。

  昨天的研討會中,這種新型護坡備受專家青睞,記者了解到,目前,廈大翔安校區(qū)部分教學樓、云頂北路墻體、雙十中學BRT站附近護坡,以及廈門觀天下博物館墻體等,已開始逐步采用綠色護坡。

  儲水利器

  生態(tài)停車場和吸水玻璃強力蓄水

  透水、護水,廈門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還在逐步使用新材料儲水。

  據專業(yè)人士介紹,目前,在海滄馬鑾灣片區(qū),一種新型的河馬井已經開始安裝,這種長方體儲水模塊,可存儲幾十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的水量,通過地下管網,可將地表雨水收集于地下蓄水池,在晴天時,先通過地下過濾井去除雜質,然后再通過泵站抽水,用于澆灌、綠化和道路清洗。

  除了河馬井,生態(tài)停車場和玻璃輕石等新型設計也在昨天的研討會上亮相。根據專家演示,生態(tài)停車場通過在停車坪縫隙內種植草溝填充搭配大樹,形成天然蓄水綠池,地下則安裝小型儲水器,這樣一來,生態(tài)停車場不僅可以自身滲水儲水,還可通過彎曲設置將周邊硬地路面水流引入,而樹池下方積蓄的雨水則全部流至河馬井。另一種材料玻璃輕石,則將平日的回收玻璃研碎煉制,用于屋頂、濕地等區(qū)域,幫助土壤層吸水透氣,并凈化微生物細菌改善環(huán)境,這些新材料計劃在廈門逐步應用。

  相關新聞

  頂級專家組建廈門海綿城市“智囊團”

  記者從廈門海綿城市研討會獲悉,為推進廈門海綿城市建設,廈門于近期成立廈門市海綿城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聘請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院、住建部等國內9名專家,組成專家智囊團。

  今后,技術研究中心將依托專家團,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技術把控,以及后期績效評估監(jiān)督。據悉,廈門計劃到2017年在全市實施249個海綿建設項目,總投資達62億元,今年馬鑾灣和翔安新城兩個試點區(qū),計劃完成5.6平方公里海綿建設。目前,廈門正在對島內老舊小區(qū)海綿改造進行可行性等前期研究,并研究在杏林灣、同安灣和九溪河口三個區(qū)域,實現水質凈化,新建平原水庫提供水資源。

編輯:wangy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guī)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guī)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qū)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qū)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