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沿線修繕 再現(xiàn)三處歷史文化景觀
中軸線西翼是西城區(qū)文道、商道、綠道三道建設中文道所在的重要區(qū)域,從南到北,天橋歷史文化景觀、北京坊建筑集群、雁翅樓風貌建筑為中軸路增添了新的活力。
它們的出現(xiàn),得益于西城區(qū)多年來在名城保護工作領域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西城區(qū)提出了名城、名業(yè)、名景、名人四位一體的名城保護工作理念,本著“該修則修、該用則用、該建則建”的原則,在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上下功夫,在民生改善上大投入,在城市有機更新上做文章,中軸路上的這幾處新景觀正是這種工作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修’‘建’‘用’這三個字就是西城今年名城保護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西城區(qū)區(qū)長王少峰說。
文化地標天橋歷史文化景觀再現(xiàn)
目光移向中軸線南部,北京平民文化的發(fā)源地和見證地——老天橋,因為1934年拓寬道路拆除了天橋,曾背負了“有名無實”的詬病將近80年。近年來,社會各界呼吁復建天橋的呼聲逐年高漲,但建不建、如何建不是簡單的事情。
西城區(qū)就此專門開通渠道、廣納高見,邀市民專家一起出主意。歷史上的天橋,位于現(xiàn)今前門大街與永安路、天壇路十字交叉路口,正是交通繁忙之處,在這里開辟空地再造拱橋顯然弊多利少。
根據專家意見及網上公示結果,西城決定在老天橋南面40米處綠化帶中重建新天橋,還力邀文物古建專家王世仁老先生任顧問,細摳橋體的景觀方案。老先生親自對石拱橋及石碑形制進行細致考證,依據文獻記載、實地測繪、老地圖研究的成果,確定石拱橋形制以及石碑的位置和形制。
不僅這一處天橋,其實中軸線歷史上還曾有很多橋,由南至北依次有:天橋一座,正陽橋三座,外金水橋五座,內金水橋五座,萬寧橋一座。
目前,新天橋底下已修好一個地下通道,連通著中軸路東西兩側。昨天,記者從西城區(qū)規(guī)劃分局了解到,一組展示這些古橋歷史的壁畫正在籌建中,共選取了七座橋采取片段式連接,依次為永定橋、天橋、正陽橋、金水橋、內金水橋、神武橋、萬寧橋,擬采用素描手法一一展示神韻。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xiàn)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xiāng)花卉產業(yè)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huán)花木中心(四環(huán)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