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與共生:從安藤忠雄作品透視日本文化
在眾多的日本建筑師中,安藤忠雄(以下簡稱安藤)可以說是極為獨特而杰出的一位。在當今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潮流中,安藤對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他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nèi)涵的追求使其作品在紛紛擾擾的各式建筑中顯得如此卓爾不群,并以其寧靜、孤遠而神秘的意境深深地打動了世人。
安藤是自學成才的建筑大師,非科班出身的他對日本文化的理解與演繹,可以說是一種直接而單純的領悟。正是這種直指本心的對建筑的理解和領悟,更容易讓我們直觀地對安藤的建筑作品進行解讀,而在他的作品中,日本文化的矛盾性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
日本是亞洲東緣的島國,處于浩瀚大海包圍之中,使其呈現(xiàn)出一種既開放、又封閉,既遼闊、又狹窄的地理狀態(tài),海嘯、臺風等自然災害使得其生存環(huán)境極為惡劣。而位于歐亞大陸和太平洋海盆的接觸線上,又造成斷層、火山特別多,地震終年不絕。不穩(wěn)定的自然環(huán)境使日本民眾處于一種生存憂患的狀態(tài)中,這樣的生存狀態(tài)在日本文化中衍生出兩種極端的表現(xiàn):一種是放縱自我,把用理性壓抑的對物質(zhì)欲望的追求暴露出來,盡量滿足人的感官需求,從而形成最初的生活文化;另一種則是冷靜面對,用嚴格的規(guī)則使自己脫離對欲望的渴求從而反省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禪宗思想形成之源——對超自然力的崇拜、恐懼以及對生命的反思使禪有了一種冰冷而理性的美。
處于兩種文化影響下的日本人想要超越生命——即不再為生存而恐懼,且注重精神的超脫;但日益豐富的物質(zhì)資料又使他們難以拒絕誘惑,從而沉迷于物質(zhì)世界。于是他們在兩者之間徘徊,最終選擇了現(xiàn)實中的生存之道:既不排斥豐富的物質(zhì)資料,在思想上又接納禪宗的教義,由此形成了日本矛盾的文化表現(xiàn)。
光之教堂是安藤的代表作之一,于1986年建于神戶六甲山頂。由于受到日本花園回游風格的影響(注:安藤建筑內(nèi)庭的構成手法有天井式和自然式,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工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也就是人工化自然。兩者的精神都與佛教禪宗思想一致,強調(diào)抽象性、象征性),在建筑的導入上形成了幾個轉變。導入建筑的長廊貼著方形的教堂,由一系列2.7米見方的預制混凝土框架構成,框中鑲嵌磨砂玻璃;頂部是用H型鋼做的1/6圓弧,中嵌磨砂玻璃,纖細的不承重的梁和曲弧形肋,在優(yōu)雅中蘊含著張力,在寧靜中潛藏著緊張。當日光投射下來,婆娑的樹影在磨砂玻璃上留下美麗的輪廓。
建筑中光影的變化記載了時間的流逝,體現(xiàn)出時間的量度,也透露出對光陰易逝的生命感悟,而這正是禪宗的重要內(nèi)涵。這一點在光之教堂中更是成為表現(xiàn)的主題,但對于建筑這種媒介,安藤從不將它作為橋梁而是作為堡壘。安藤的建筑仿佛是一個被工業(yè)化的冰冷包圍但內(nèi)心卻纖細而敏感的孤獨者,讓人在感受到強硬的同時也感受到脆弱。
在安藤作品的室內(nèi)空間中,常??梢愿惺艿剿谧非蠓鸾痰臒o常與虛幻感。對安藤來說,建筑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媒介,是一個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他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暫時的,都處于易變的流動狀態(tài)中。因此,他常用素混凝土與變幻的光影作為追求變化的手段,由此使人沉思冥想,體會日本禪宗的枯淡、靜穆、孤寂之美。這是安藤對禪——也就是精神文化的追求。
在材質(zhì)的處理上,安藤則表現(xiàn)了對觸覺感官的重視:素混凝土澆筑后將模板小心移開以免破壞表面的紋理,把硅膠樹脂噴射或滾涂于表面,使之細膩且光潔,在觸覺和視覺上都更舒適;以后每2-3年都要對其進行一次清洗并重新噴涂一層新的硅膠樹脂。這種設計細節(jié)固然是受到了人本主義的影響,但對觸覺的重視,更多的則體現(xiàn)出安藤在日本生活文化影響下對感官滿足的強調(diào)。素混凝土是冷漠、孤靜的,與熱烈、活潑的光搭配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素混凝土本身是粗糙不平滑的,但被噴上硅膠樹脂后,在觸覺上變得光滑了,這又是一個矛盾的兼容。
在建筑與外界的關系處理上,安藤使用了很多“灰空間”,即室內(nèi)外的過渡空間,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筑內(nèi)外的界限,并將兩者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讓兩者的對立關系變得融合??梢哉f,這種處理方式是生活文化與精神文化融合共生的產(chǎn)物,而這種融合與千利休——日本茶道之祖有著密切的關系。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創(chuàng)造的用以染茶道服飾的煙灰色調(diào)子,被稱作利休灰——由紅、黃、藍、白4種矛盾的顏色調(diào)和而成,而非單純的黑和白的調(diào)和。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將矛盾的東西加以融合從而所具有的多元性。
安藤反對機能主義,他認為這種舒適建筑切割了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但他又不是完全的和諧共生,他所創(chuàng)造的人工自然、幾何空間與真實自然、傳統(tǒng)空間完全對立,以這種處理方式賦予建筑精神上的禪意,這也是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延伸。安藤說:“西方的理性和東方的非邏輯性,抽象和具體,純樸幾何構成中有機自然的引入,建筑的自主性與基礎的默契,各部分的分割和整體的有機統(tǒng)一,我認為建筑創(chuàng)作乃是努力融合這兩種鮮明的雙重性于一座建筑之中,使其達到更高層次的完美。”
在對日本建筑傳統(tǒng)的認識方面,安藤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了傳統(tǒng)的精髓——追求傳統(tǒng)文化精神及用現(xiàn)代手法來表達多元文化的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空間。在他的作品中有著奇妙的協(xié)調(diào),既緊張又舒緩,既對峙又和諧,既重視精神家園的回歸,又強調(diào)感官上的愉悅和舒適,種種對立沖突的矛盾的共生使安藤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性。安藤以自己對建筑、對日本文化的獨特理解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這也正是安藤的魅力所在。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參觀大師安藤忠雄作品 考察大阪住宅與商業(yè)建筑
4月30-5月1日,由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園冶杯國際競賽組委會、園景人微信平臺聯(lián)合組織的日本景觀專業(yè)考察團,考察了安藤忠雄作品淡路島夢舞臺、海的教堂,以及大阪的大型商業(yè)綜合體NAMBA PARKS難波公園【詳細】
安藤忠雄希望綠墻提案因版權問題被叫停
安藤忠雄的提案,沿著梅田藍天大廈建造希望綠墻的計劃可能落空。這個即將運行的綜合項目因為創(chuàng)造者的身份和版權問題而被叫停。 負責地面設計的設計師,吉村元男——在大阪設計了1200個以自己...【詳細】
六角鬼丈:設計師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圖)
建筑是不能夠脫離城市,不能夠脫離社會的,我們所做的事情全都是圍繞社會去做的。但是現(xiàn)在年輕的學生,他們沒有這種思考的意識,他們不了解社會,也不了解城市。【詳細】
品味大師哲學:讀《建筑家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一生堪稱傳奇。我想,即使是好萊塢的金牌編劇也不會否認這一點。很多已經(jīng)上演的傳記影視作品并沒有安藤的人生精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