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物何以消失?工程建設破壞多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大戲曲家湯顯祖一語道破了古往今來多少游人對安徽的向往。在這片歷史悠久、群星璀璨的江淮大地,有三國故地,有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亭,更有有“中華文明曙光”之稱的含山縣凌家灘聚落遺址。
然而,這些歷經了千年風雨、傳承了千年中華文化的文物,卻在當今社會面臨著消失的危險。自2007年,安徽省文物局啟動了歷時5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普查人員的腳步踏遍了全省107個市縣。經國家普查辦核定,安徽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5005處,其中5年間新發(fā)現的文物有17185處,復查登記7820處,登記消失文物2134處。
文物因何消失
據安徽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普”是對全省不可移動文物全面普查,包括復查,新登記的文物涵蓋了各個歷史朝代,尤以建筑類遺址居多。消失的文物主要為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消失的原因比較復雜,其中城市建設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時,地方公布的各級不可移動文物并沒有消失。部分消失文物沒有定級,且地理位置比較偏遠。
文物普查后呈現出的數據并不代表文物完全消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李虹說:“距第二次文物普查已過去20多年,由于受到當時普查條件限制、人工統(tǒng)計不夠準確等原因,使得‘三普’之后文物消失的數據才會如此驚人。”同時,由于古遺址、古建筑群等占地面積廣,不可移動文物不可避免地與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城市建設規(guī)劃發(fā)生沖突。李虹說道:“文物消失主要是因為配合經濟基本建設、土地開發(fā)、農田水利建設等,對涉及的文物點做考古發(fā)掘,一些發(fā)掘以后回填的遺址,不再作為不可移動文物保留。二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不少文物古跡散布于廣大田野、山區(qū),無人管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坍塌、損毀。”
消失在城建中的文物
安徽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進行工程建設之前,我們都會對這片區(qū)域進行勘探,如有文物點,我們都會進行搶救性挖掘,原則上是原址保護和盡量避開,如果計劃實在避不開,我們會要求施工從邊緣進行。”
因為工程建設,文物遺址遭到破壞的情況屢屢發(fā)生。合肥市的桃花店墓葬群共勘探發(fā)現6座古墓,但其中兩座已在施工時毀壞殆盡。該古墓群屬于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7月有關部門已在此地立碑保護。經過連日搶救性發(fā)掘,兩個西漢時期墓葬和一個明朝古墓重見天日,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古幣、一把鐵劍、釉罐等文物。大量保存完好的隨葬品相繼出土,提供了合肥地區(qū)兩漢特別是西漢墓葬葬制、葬俗方面的實物資料。
安徽省一處距今約6000年的遺址也正面臨著消失。據悉,這片發(fā)掘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遺址,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鐵器、瓷器等珍貴文物800多件,發(fā)現新石器時代和宋至明清時期墓葬、房屋建筑基址及各類窖穴、灰坑等300多處,是目前安徽省一次性發(fā)掘面積最大的一處史前遺址,也是該省史前遺址出土文物最多的一處。但此遺址位于修建的蕪湖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水庫范圍,該電站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屆時一旦蓄水,整個遺址將沉沒于水底。
阻擋文物消失的腳步
文物延續(xù)著歷史記憶和文化價值。當城市化進程加速對文物造成損壞,保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物成為一項挑戰(zhàn)。安徽省文物局文物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秉著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合理利用的關系,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將保護規(guī)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及城鄉(xiāng)建設總體規(guī)劃中。及時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并對其價值進行評估,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相應加大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力度,切實改善文物保護狀況和保存環(huán)境。”安徽省在文物保護方面不僅將文物保護的有關要求納入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同時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民參與的文物保護工作新局面,文化遺產保護正在步入全民參與時代。
“為了普及文物知識,讓老百姓成為文物保護的參與者,合肥市專門設計了文物、古建、遺址、墓葬的卡通宣傳畫,在公交車、路牌上投放公益廣告,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并向社會公布熱線電話,請市民提供文物點線索。”合肥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此外,安徽省在城鄉(xiāng)成立一支支志愿者隊伍,義務保護文物。
廣德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楊仕偉表示:“目前,我縣共有志愿者13名。這支志愿者隊伍是經過選拔的村民,擔任當地的不可移動文物點的義務看護員。他們負責文保單位的外部環(huán)境及夜間巡視,每月兩次將自己巡視的情況報告文物管理所。遇到突發(fā)情況,他們會及時和當地公安派出所聯(lián)系。這支志愿者隊伍有效地遏制了違法犯罪的發(fā)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對文物義務保護的積極作用。”
編輯:qij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fā)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zhèn)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zhèn)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zhèn)發(fā)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華藝園林作品:無為城南公園景觀工程
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遙望亭、休閑綠道、親民廣場、燈光音樂噴泉、臨水平臺…【詳細】
運河文化帶文物三年全修繕
236處文物三年內完成修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