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大古典園林展示(2):青浦曲水園

2012-07-31 12:00:00    作者:anna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曲水園傍環(huán)城河,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建有覺堂、得月軒、歌薰樓、迎暉閣,后青浦曲水園又增建岸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縣期內(nèi),園林又拓展荷花池、疊假山、筑曲水長堤,建涌翠亭、濯錦磯、喜雨橋、迎曦亭、恍對飛來、花神祠,取名為“靈園”。清喜慶三年(1798年)江蘇學使劉云房,應知縣楊東屏之邀,在園中吟詩宴飲,見園臨大盈浦,園內(nèi)池水迂回,取“曲水流殤”之意,易名曲水。

  青浦曲水園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起,拓地池筑堤累石,增建樓臺,前后歷四十余年,建成二十四景,三十余廟的園林。園內(nèi)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于城隍廟東先后建有覺堂、得月軒、歌熏樓、迎暉閣等建筑,供香客小坐休憩。三十二年,又沿小溪流建旱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等。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縣期間,在得月軒東面浚池壘山,架水為梁,植以紅蓮,亙以長堤。增建涌翠亭、濯錦磯、喜雨橋、迎曦亭、恍對飛來、花神祠,至此初具園林規(guī)模,取名靈園。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江蘇學使劉云房蒞青浦,應知縣楊東屏之邀,會集文人雅士在園中吟詩宴飲,見園臨大盈浦,園內(nèi)池水迂回,便取王羲之蘭亭會飲,曲水流殤之意,改園名為曲水園。

編輯:ann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zhèn)的景觀設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qū)景觀設計副總監(jiān),致力于園林景觀規(guī)劃及設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jīng)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qū)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