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樹:人工建造的生物棲息地(組圖)

2012-07-17 10:20:15    作者:雪冰     來源:建筑中國俱樂部     瀏覽次數(shù):

  由于世界各城市正不斷進行伸展以滿足70多億人口生存的需要,隨之而來的就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則是越來越少。幸好還有不少人會用新點子為這些動物做出貢獻,“海樹”(Sea Tree)就是其中一個方案。

  海樹是由阿姆斯特丹的 Waterstudio.nl 提出的概念方案,它由水上和水下兩部分組成,采用分層式結(jié)構(gòu),由固定的海地部分向上疊加。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樹最終會形成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像有些地方會用沉船來充當人工珊瑚的做法一樣,但它還有上層結(jié)構(gòu)可以滿足鳥類的棲息需要。

  這種名叫“海樹”(Sea Tree)的“綠色摩天樓”自然保護區(qū)由飄浮的階梯狀的平臺組成。它可以為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從魚到鳥類和昆蟲,提供棲息地,而人類不能到達這里。

  “海樹”能用鋼纜拖到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底部,它的高度和形狀隨它所在的位置而定。

  “沃特工作室”試圖說服石油公司在它們所工作的城市贊助建造一個造價450萬美元的“海樹”,以顯示它們對環(huán)保所盡的義務。“海樹”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海上石油鉆井平臺。

  “沃特工作室”的阿哈萬(Akhavan)說,“海樹”將建造在倫敦、紐約和上海的河流上。

  他說:“這種建筑可以為城市增加額外的公園,也為鳥類、蜜蜂和蝙蝠及其他小動物增加額外的棲息地,將為城市的環(huán)境帶來積極的綠色影響。”

  他說:“這種美麗的設計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同時不占用昂貴的土地,并且生活在‘海樹’周圍幾英里的人們都將感覺這種積極的影響。”

 

編輯:xiujua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fā)布建筑設計新規(guī) 釋放建筑創(chuàng)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guī)劃國土委發(fā)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guī)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guī)則(修訂稿)》)。據(jù)悉,《規(guī)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nóng)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