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chǎn)——蘇州古典園林
1、滄浪亭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內(nèi),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為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詩人蘇舜欽(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為名將韓世忠宅。滄浪亭造園藝術(shù)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見一泓綠水繞于園外,漫步過橋,始得入內(nèi)。園內(nèi)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古木森森,山頂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滄浪石亭。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fù)廊相連,廊中砌有花窗漏閣,穿行廊上,可見山水隱隱迢迢。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與明道堂東西相對的是五百名賢祠。園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樓,看山樓北面是“翠玲瓏館”,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滄浪亭清幽古樸,適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盡鉛華,無一絲脂粉氣息。
2、獅子林
獅子林位于蘇州潘儒巷內(nèi),東靠園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獅子巖,而園內(nèi)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獅子林平面成長方形,面積約15畝,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墻峻宇,氣象森嚴。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巖壑,奇巧盤旋、迂回反復(fù)。園內(nèi)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nèi)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zhuǎn)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運,一草一木別具神韻。
3、留園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jù),始稱留園。留園占地約50畝,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為主,為原留園所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西、北部為清光緒年間增修。入園后經(jīng)兩重小院,即可達中部。中部又分東、西兩區(qū),西區(qū)以山水見長,東區(qū)以建筑為主。西區(qū)南北為山,中央為池,東南為建筑。主廳為涵碧山房,由此往東是明瑟樓,向南為綠蔭軒。遠翠閣位于中部東北角,聞木樨香處在中部西北隅。另外還有可亭、小蓬萊、濠濮亭、曲溪樓、清風(fēng)池館等處。東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館,因梁柱為楠木,也稱楠木廳。五峰仙館四周環(huán)繞著還我讀書處、揖峰軒、汲古得綆處。揖峰軒以東的林泉耆碩之館設(shè)計精妙、陳設(shè)富麗。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樓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為明代舊物,冠云峰高約9米,玲瓏剔透,有“江南園林峰石之冠”的美譽。周圍有貯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園建筑數(shù)量較多,其空間處理之突出,居蘇州諸園之冠,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編輯:liang
相關(guān)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zhèn)的景觀設(shè)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xué)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qū)景觀設(shè)計副總監(jiān),致力于園林景觀規(guī)劃及設(shè)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jīng)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qū)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