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m.bodypridespa.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明魯荒王陵[山東濟寧]
明魯荒王陵,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區(qū)。陵園原占地面積七萬多平方米,地宮封土面積約為一萬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莊嚴,建筑典雅富麗,是一處典型的明代親王陵園,也是山東省解放后發(fā)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座明代墓葬。 魯王朱檀系明太祖第十子,生于公元1370年,十五歲時就藩兗州。朱檀本來謙恭下士,博學多識,甚為朱元璋所喜愛。其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親藩。洪武二十三年封為魯荒王妃,子一人肇輝。但他后來走入邪路,信奉道教,終日燒煉“仙丹”以求不老之藥,結果毒發(fā)傷目只活到十九歲。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惱怒,認為他的行為荒唐,故謚曰“荒王”。 朱檀墓共出土各類文物一千余件,充分反映了明代勞動人民高度的工藝水平,同時也是對魯王朱檀生前王府豪華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其中出土數(shù)量較多的是玉制品,玉器中最好的要數(shù)玉帶,從這些玉器的雕刻琢磨工藝水平看,充分表現(xiàn)了五百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明代的織綿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品,朱檀墓出土的主要是袍服之類,大多用金線織成,這些絲織品對于了解和研究明代的絲織技巧有重大價值。 明魯荒王陵展示廳中展示的這批豐富珍貴的出土文物,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燦爛瑰寶,對研究明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資料價值。 一、朱檀其人 但就是這個魯王,十五歲就藩兗州后,信奉了道教,終日焚香誦經(jīng),燒煉仙丹,求長生不老之藥,結果“餌金石藥,毒發(fā)傷目”,僅活到19歲,就中毒身亡,朱元璋得知后又疼又氣,認為他的行為荒唐,謚曰“荒王”,魯荒王陵由此而來。 魯王世系從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到南明永歷七年(1653年)取消魯監(jiān)國,前后283年,傳十代十三王,這在全國藩王史上是不多見的。 二、陵區(qū)概況 陵區(qū)共分導引、陵園、陵寢三個部分。建有內外城墻,外城墻南北長1200米,東西寬800米,總面積約為96萬平方米;其中陵園南北長206米,東西寬80米,占地面積1.648萬平方米。陵區(qū)共有3個墓冢,中為朱檀墓,西側60余米處為次妃戈妃墓(現(xiàn)兩處已發(fā)掘并對外開放);正妃湯氏墓,目前位置不祥。 三、地面建筑 從欞星門往北200米處有白馬二泉,為白馬河源頭,中間架單拱石橋。名曰“御橋”。橋上以青石鋪面,橋兩側精雕石蓮柱欄桿,柱頭為24節(jié)氣雕刻,欄板上飾有透雕寶瓶圖案。橋寬8.5米,南北長16.2米。 過御橋40米便進入內城,修復前尚存原址的殘垣斷壁。南墻有三門,稱陵門、中門道寬約3.6米,左、右側門道寬約3.2米,中門獨高,側門較矮,翼然并列,系門洞式斗拱建筑。四周建有高 3.7米,寬0.7米,基厚1.4米的圍墻,為冰盤檐式磚石結構,墻體均用40厘米長的青磚砌成,異常堅固。早年內城墻的四角建有角樓,為守陵人員護陵之用,布局嚴謹,各具格局。內城中間設一隔墻,分前后兩進院落,前院稍大于后院,呈后高前低狀。 第二道門,亦稱祾恩門,與南門建筑在一條中軸線上,為四楹三門式木結構歇山飛檐建筑,墻壁外側為青磚建成。后院中部的享殿,又稱祾恩殿。臺基東西寬33米,南北長20.4米,殿前有長10米,寬15米的月臺,周圍鑲有玉石欄桿。享殿為陵區(qū)主體建筑,清代傾倒后,改為三間關帝廟,“文革”期間損壞,1987年按原規(guī)格恢復基礎,現(xiàn)有26根柱礎尚為明代遺物。從臺基的高大寬廣和柱礎的規(guī)模,可以推知當年享殿的巍峨宏大。 沿陵園三門而出,到達陵區(qū)的第三部分,迎面而立的是方城明樓,通高13米,方城高7.5米,磚石結構,下為線條雕刻粗獷有力的須彌座,頂部是正方形平臺,東、南、西三面建有女兒墻,北面則修建矮垣一道,東、西、北三面設石階以通上下。明樓為歇山飛檐斗拱建筑,建在方城之上,四面辟門,原明樓中立石碑一座,碑額前后刻有二龍戲珠,正面篆刻“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刻楷書“魯藩荒王之陵”,字體端莊有力。登明樓四望,陵區(qū)風光一覽無余。 四、地宮格局 墓道正直向南,外口寬,向里漸窄,呈外高里低斜坡狀,里口寬3.9米,北距金剛墻1.5米。墓道內筑有用石灰、糯米汁、豆汁混合澆鑄的三道擋土墻,其中第三道墻亦稱封門墻,高8.86米,上部厚1.6米,向下漸寬作砥墻狀,墻基向外伸入墓道中。墻用大磚砌成,封堵牢固,至今痕跡可見。 封門墻后為紅色金剛墻,通高8.2米,寬5.35米,上部是用綠色琉璃磚、瓦筑起的門樓,墻面敷一層堅硬的紅灰泥。門樓的上部、左、右、后三面附有磚砌的檔土墻,與前面的擋士墻接齊。在門樓上又筑起一道東西長條形的護槽,頂上覆蓋兩層石條,用以負擔上面的夯層封土,防止損壞門樓建筑。墓門在金剛墻下部的正中,門洞高2.4米,寬2.25米。上部用一米厚的石條橫擔,已有裂痕,洞口以磚封門。墓室通長20.6米,共有兩重門,分前后兩室,兩室之間有甬道相連,除門部為石料制成外,余為磚砌券頂,方磚鋪地,四壁及頂部敷以白灰,壁上飾雙條墨線。兩道門形制相同,第一道門縮入洞口1.5米處,雙扉樞軸式。墓門以整塊巨石做成,高2.4米,寬1.3米,厚0.2米,每扇重約1500公斤。正面雕有縱橫九排乳狀門釘,門涂朱漆,門釘貼金,鑲有鐵質涂金鋪首銜環(huán),色澤鮮艷。門環(huán)以長57厘米的插簧式鐵鎖鎖住。 地宮的前室,南北長8.05米,東西寬5.25米,高4米,頂部為東西起券。甬道的券頂較矮,高1.9米,長1.95米。后室為棺室。南北長5.45米,東西寬8.2米,較前室高大寬敞。前室正中部置一大缸,直徑1.1米,高1.5米,缸內有鐵芯燈座,即萬年燈。中部隨葬品有龐大的木雕彩繪俑群,共432個,分別為儀仗俑、車、馬等。比例相稱,刀法簡練,神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有手持金瓜、鉞斧、朝天鐙、刀、槍、劍、戟的武俑;有手持各種樂器的樂俑;有拱手而立的文官和身材魁梧的侍衛(wèi)。后部中央設御案一張,案上放盝頂寶匣3只,內置木制貼金的“魯王之寶”印。 后室中部砌有南北長3.85米,東西寬3.1米,高0.5米的磚質須彌座,朱漆金絲楠木棺槨,置于棺床之上。棺床兩邊有桌8張,其中4張為鑲礫石桌心。東側放有兩個戧金漆箱,內裝冠、冕、袍、靴和玉圭、玉帶等,兩邊桌上放文房四寶和琴棋書畫等物。其他隨葬品為木、竹、銅、錫做的小冥器。隨葬品的擺放,體現(xiàn)了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的思想。 朱檀墓西60余米處,有王妃戈氏墓,地面有何建筑,史無記載,墓室較魯王墓淺,距地表約8米,墓室為磚砌券頂,分前后兩室,通長15.2米,寬4.3米,高4.13米,前后室兩側及后壁各有一龕室,當為放置隨葬品之用。墓門高2.3米,寬1.3米,厚0.2米,為雙扉樞軸式,共兩道石門,以自來石支頂。從建筑工藝上看,做工遠不如朱檀墓精細。 據(jù)《魯王妃壙志》載:“妃戈氏乃良家子入侍親藩,洪武二十三年封為魯王妃。子一人肇輝,嗣封魯王。正統(tǒng)五年十月初九日以疾薨,享年72歲,以薨之次年4月19日葬于九龍山之原! 據(jù)史料可知,戈妃死時朱檀早已下葬,因魯王是第一個薨逝,未定合葬喪制,所以襯葬于此。戈妃墓于1975年被當?shù)剞r(nóng)民耕地時發(fā)現(xiàn),墓中文物被盜竊一空。 朱檀墓出士各類珍貴文物1300余件,是山東省建國后發(fā)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明代親王墓葬。它充分顯示明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明代王族生活的縮影,為我們研究明代親王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五、當前狀況 1985年冬,鄒城市市委、市政府本著“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原則,在省文物、旅游部門的指導下,組成專門班子,重新挖掘、加固墓道,實施陵區(qū)村民搬遷,恢復陵園地面建筑,歷時兩年多時間,基本恢復了原貌,作為文物旅游景點,于1988年3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游覽。199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3月,該所又對戈妃墓恢復修建,使之與朱檀墓成為一個整體,作為人們了解歷史、娛樂休閑的一處景觀。自開放以來,共接待各級領導,中外游客數(shù)百萬人次。 六、比較分析 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這些文物,很多都是孤品或珍品,為研究明代親王禮制政治經(jīng)濟,科學工藝提供了珍貴的物證,這也是全國其他親王陵所不能比擬的。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魯王朱檀在親王中第一個薨逝,陵寢為第一個建造,其建制和禮制為其他王陵所沿用;陵園占地面積最大,地宮距地表最深;出土文物最完整,價值最高;魯王中賢王較多,傳位時間最長。因此可以說魯荒王陵稱為明代親王第一陵,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魯荒王陵位于鄒城市東北12公里處的九龍山南麗,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及其嬪妃的陵墓區(qū),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區(qū)北依九龍山,南與朱山遙遙相望,東、西有臥虎山、玉皇山拱衛(wèi),陵前有“白馬”二泉,為白馬河源頭,完全按照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的“前朱雀、后宣武、左青龍、右白虎”的泗神方位選址營建,整個陵區(qū)居高臨下,向陽瀕水,藏鳳聚氣,碧色參天,一派皇家氣派。陵區(qū)分陵園和地宮兩大部分,地面建筑有御橋、陵門、陵恩門、享殿遺址、明樓等;地下有朱檀、湯妃、戈妃的墓室,朱檀墓距地表26米深,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地下宮殿,1970——1971年發(fā)掘,出土文物1300多件,其中多為國內孤品,1986——1987年按原貌恢復地面建筑,1988年3月17日對外開放,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正擬申報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