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nèi)名勝 | www.m.bodypridespa.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解析“醉穎堂”和“藥圃”
藝圃位于蘇州閶門內(nèi)文衙弄5號,是一處明清風格的古典第宅園林。1984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2000年增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關于藝圃歷史上建造年代和園名的解釋仍紛爭不定,筆者近來有幸接觸到一些史書籍,對上述問題即不同時期的園名及建造年代作了一些考證,謹供大家參考。 1、關于“醉穎堂”建造年代和堂名解釋 藝圃最早稱醉穎堂,《蘇州古典園林史》上稱,袁祖庚在考中進士當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即構造了“醉穎堂”。《蘇州園林》期刊1995年第1期上文章注釋“醉穎”也就是韜略才能,收斂鋒芒不問世事的意思,表現(xiàn)出封建士人高蹈遁世的隱逸思想傾向;《藝圃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藝圃舊主”一文中如下表述:“醉穎”即醉筆之意,醉穎堂為飲酒作詩之堂。 袁祖庚建醉穎堂是無異議的,關鍵是何時建?為何題名為“醉穎堂”?據(jù)明代徐學謨撰寫的《贈憲副袁先生七十壽序》、《明浙江按察副使袁公墓志銘》中可以得知徐學謨與袁祖庚是同時代的好友,交情頗深厚,所以徐的文章應該是詳實可信的。 1.1 袁祖庚其人其事 袁祖庚,字繩之,生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自小天資聰慧,十四歲就下筆如流,十六歲補縣學,郡院試俱第一。22歲中三甲進士,先任紹興推官,四年后入京,任禮部客司主事,再任精膳司員外郎、郎中,后調(diào)任荊州知府,三年后調(diào)升浙江按察司副使,袁祖庚與戚繼光(戚繼光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diào)浙江任參將,時年二十七歲)等在臺州、磐石一帶大破倭寇,取得了很大的戰(zhàn)績,獲得了朝廷嘉獎,不料因其部下僉事王德私自外出被倭寇殺害之事所遭受牽連,受一小吏誣告,先降級,后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朝廷罷官,削職為民,并非許多文章上所述是辭官。(當時袁祖庚才四十一歲,古人以“強仕”為年到四十之略稱,所以在清歸莊的《跋姜給諫匾額后》中才有了強仕之說。) 1.2 袁祖庚何時建了“醉穎堂”? 從墓志銘中可看出,袁祖籍是吳縣,其曾祖父因家中變故入贅長洲(今蘇州)陽山惠氏,祖上既不顯赫,又不富有,出仕時才22歲,所以不可能在出仕前建造“醉穎堂”。他為官清正廉潔,極有才能和遠大政治抱負,直到被罷官返鄉(xiāng),所以“醉穎堂”只能建于他被罷官、返鄉(xiāng)之后,而且由于袁本人財力所限,所以選擇了“屋宇絕少,荒煙廢沼……吳中士大夫往往不樂居此”之地。“醉穎堂”也僅是他的居住之屋,建筑稱之為堂,而不稱“莊”、“園”,可想其規(guī)模也不宏大。 1.3 何為“醉穎堂”? 袁祖庚為什么把他所居之屋取名“醉穎堂”,這要從他的人文歷史背景分析。他出身一般普通人家,22歲出仕,從紹興府推官到京城禮部客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到荊州知府、按察司副使,“紹興推官以精嚴用法為名”,“其守荊州能先修百姓之急,以馴服悍王有豈弟神明之稱”。他共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芝麻小吏到達官顯貴,應該講仕途一帆風順,年輕有為,平步青云。正當蒸蒸日上之時卻被罷官,從一個位居要職的朝廷命官變?yōu)橐唤?a href="http://plant.m.bodypridespa.com" target="_blank" title="植物">草民,人生起伏跌宕,悲歡心情,即便是如今社會現(xiàn)代文明人也難以接受,更可悲的是被罷官的原因并沒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所以他從被罷官直至終老,心情是郁悶、哀怨的,精神萎靡不振,所以他的好友徐學謨比喻他“然則世之夢夢者常以醒為醉,而皎皎者反以醉而為醒,而公之自逃于酒也!痹娓哉J為有遠大抱負,經(jīng)過實踐,也是有治理國家的杰出才能。“以高蹈聞於前”。無奈朝廷不用,只能整天以酒澆愁,來逃避現(xiàn)實社會。穎:《辭海》解釋為“尖端,脫穎而出,才能秀出,聰敏!痹诨栌沟姆饨ɑ食y(tǒng)治下,這類精英的棲身之屋只能命之為“醉穎堂”。 2 眾人紛說的“藥圃”及建造年代 2.1 “藥圃”的建造年代 袁祖庚之后,“醉穎堂”歸文震孟,他把“醉穎堂”命之為“藥圃”。文震孟何時得到“醉穎堂”?清初文學家歸莊的《跋姜給諫匾額后》文中“圃之名則始于萬歷末年(1620年)”清楚地告訴我們,“藥圃”在萬歷末年就已有了,從建筑學名來看,“堂”是主體建筑,而“圃”是占地面積較大,里面可以包含“廳”、“堂”、“亭”、“臺”等建筑,就是說“藥圃”比“醉穎堂”的面積要廣,范圍要大。文震孟得到“醉穎堂”后,再加以擴建,營造成了面積、范圍更加宏大的“藥圃”。至今,“藥圃”(今藝圃)旁邊還保留著文衙弄的地名,可以想象當時“藥圃”的地域廣大。 文震孟究竟何時得到“醉穎堂”?從徐學謨的文中得知,袁卒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他先娶文氏后再繼王氏、謝氏、終生只得一子孝思。袁孝思仕途不順,出身只是儒生,家境逐漸敗落,直到晚年赴京城上林苑任監(jiān)署丞。由于經(jīng)濟的困難和常年在京任職,所以變賣“醉穎堂”是可能的,時間也應在其父袁祖庚過世后不久,而文震孟也應在萬歷年間購買,通過若干年營造、擴大,在萬歷末年(1620年)初步完成,取名“藥圃”。 2.2 文震孟為何取名“藥圃” 何為“藥圃”,目前較有代表性的解釋有四種:①“藥”表明園主志向高潔;②“藥圃”之“藥”,古讀作“yue”(第四聲),是指一切氣息芬芳可用來制作香料的草本植物;③以“藥圃”命園也正是用的情懷之高潔;④“藥圃”就是用竹籬圍起來的園圃,“藥圃即園圃”。這幾種說法筆者都認為值得商榷。 文震孟出身名門望族,是文征明的曾孫。他博通經(jīng)史,尤長《春秋》,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獲鄉(xiāng)試,年僅二十一歲,“年少歌鹿鳴,束躬砥操,絕不染熏時世習,不知車裘饔食之喻,伊吾不輟,六經(jīng)左國,手錄成帙。”可謂躊躇滿志,而后赴京會考,屢試不中,這對于一個從小出身于儒學名家,醉心于科舉出仕,才華橫溢、滿腹經(jīng)綸的人,不可謂不是個打擊。況且明朝會試要去京城,路途遙遠,交通落后,僅靠馬車、船,路途勞累,身心疲憊。三年一會試,也就是講,要準備二年多,第三年去京城考試,而且屢試不中,高興而去,失望而歸,再認真苦讀,充滿信心去京城會試。這種狀況從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到天啟二年(1622年)長達二十七年之久。他在萬歷年間,得到“醉穎堂”經(jīng)營數(shù)年后,在萬歷末年命之為“藥圃”,當時他已年近半百,仕途迷茫,在追求科舉制度的功名下已身心疲憊,談不上什么志向高潔,情懷高雅,應該是很俗,很現(xiàn)實的,非常想通過科舉來求得一點功名利祿,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參加會試,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急需有個靜養(yǎng)身心的地方。《辭!分小八帯绷硪环N釋義:治療,即養(yǎng)傷。因此,“藥圃”應該是文震孟科舉會試屢試不中,急需療養(yǎng)身心的之地,把自己居住的第宅命之為“藥圃”,應該是非常貼切的。 文震孟步入仕途后,由于他秉性耿直,品行端莊,剛方貞介,也三起三落,褒少貶多,直至崇禎八年(1635年)方任禮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是他一生中最大職務,也是最輝煌的時刻,可惜好景不長,因與首輔溫體仁不和,未及三月而遭貶斥。當時,由于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自成、張獻忠農(nóng)民起義已成星火燎原之勢,關外清軍已兵臨城下,大明皇朝已內(nèi)外交困,病入膏肓,岌岌可危,急需休養(yǎng)生息,而回到蘇州“藥圃”的文震孟則“相國杜門埽軌,屏居蒔植!币源藖碇委熥约涸谑送局猩钍軇(chuàng)傷的心靈,不到半年,他便在郁郁寡歡中告別了人世。 以上是筆者對藝圃部分歷史變遷的解釋,在這里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處,請方家指正。
編輯:ree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