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一座城市的靈魂——讀李昊《城歸何處:一名城市規(guī)劃師的筆記》
“你喜歡一個城市的理由,不在于它有七種或七十種奇景,而在于它對你的問題提示了答案。”正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里所言,《城歸何處》開篇,知名城市規(guī)劃師、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信息中心智慧城市業(yè)務負責人李昊即以筆記的形式回答了“理想城市的十個要素”。
“人,詩意地棲居。”他認為,盡管“友善市民”“大片水域”“四季分明的氣候”“自然與城市的融合”“風情濃郁的老城區(qū)”以及“讓城市柔美的林蔭道”“緊湊的城市和發(fā)達的公共交通”“免費開放的體育設施”和“城市的規(guī)模”“國際范”等因素決定著一個城市的品位,然而最終取決于個人感受及靈魂。從“城中村:另類的都市遺產(chǎn)”到“綜合體城市主義:作為異托邦的魅惑與疏離”,從“新城城市化:一次夜間漫步”到“我們心中既有一個紐約,也有一個小鎮(zhèn)”,選擇城市就像選擇另一半那樣,哪怕這座城市什么標準都沒達到,只要打心眼里喜歡,那就是心中最美好的城市。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標志,凝聚著一段段歷史,沉淀著一個個故事。因為對城市的愛,李昊常游走于各地,借助城市規(guī)劃這雙眼睛,在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尋找城市的詩意和情感的共鳴。如其所言,“人類建設城鎮(zhèn)的過程,包含了與自然環(huán)境的雙向互動,進而形成了偉大的景觀。”城市是迷人的書,通過不同視角,能獲得不同的解讀和閱讀體驗。李昊認為,那些根植于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的文學作品,就是當?shù)刈骷覀冇涗浵碌某鞘?,而人們又在作品基礎上不斷再造著對城市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城市與作家融為一體,而我們也通過文學作品對那些城市產(chǎn)生一些新的、更加立體的認識——文字可以提升城市的軟實力,甚至能成為城市的名片。
繁華又往往與悖論相隨,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雷同的建筑、相似的設計,置身其間,千城一面總使人有種“找不到北”的感覺。“我不想替紐約辯護”,正如美國評論家埃爾文·布魯克斯·懷特在《這就是紐約》中所言:但是,“這座城市是恒定的,又是不斷變化的”;它有一種神奇的節(jié)奏,“紐約就像一首詩:它將所有生活、所有民族和種族都壓縮在一個小島上,加上了韻律和內(nèi)燃機的節(jié)奏”,給人以一種“持續(xù)的興奮”。紐約如此,我們的每一座城,莫不如此,從“那些足球,那些城”到“悖論哈迪德:用凝固的音樂表達無根的漂泊”,從“郊區(qū)的夢想”到“我們都是城市的闖入者”,從“戰(zhàn)火中的城市”到“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敘事”,從“民謠里的城市”到“和諧動物城——冬季到春城來看鷗”。在《城歸何處》中,李昊不僅以普通人的視角去觀察城中人的個體命運,還“表達了城市規(guī)劃學的詩意”(梁鴻),提供了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他山之石”。
一座城,惟歷史和韻味不可辜負。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歷史,也就談不上文化和內(nèi)涵,更遑論城市的靈魂和意志。在《城市并非樹形》中,建筑理論家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將城市分為“自然城市”和“人造城市”,并提出“在人造城市中總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意大利建筑師阿爾多·羅西認為:城市的組織構造是由兩種元素構成的,其一是由建筑物形成的街道和廣場而組成城市的結構;其二是紀念物,即大尺度的建筑,它們兩者帶給每個城市獨特的個性,體現(xiàn)城市的記憶。作為一名城市規(guī)劃師,李昊通過近百個國內(nèi)外城市的游記和132張照片、30萬字的記錄,從體育、音樂、電影、娛樂等諸多方面解讀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城市。
每一個城市都具有各自突出的個性,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自己的歷史建筑或者老城區(qū),就如同一個人沒有記憶。在歐洲,每一個城市或小鎮(zhèn)都有一個廣場。廣場不只是市民自由活動的公共空間,更鐫刻著此地的文化記憶。城市的管理者、規(guī)劃者,不僅把家國情懷演繹到了極致,還將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與藝術相融合,使“飽經(jīng)滄桑”的城市廣場、街心公園變成了城市的靈魂。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全在金碧輝煌處,也在一條老街道的人們?nèi)绾握鎸嵣睢3鞘幸?guī)劃及建設,除了追求對宏大新城的向往,更應發(fā)掘老城區(qū)的美好。
城市,承載著無數(shù)的夢想與希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城市終究是人與物質空間相互塑造、雙向互動的產(chǎn)物。在快速發(fā)展與急劇轉型的城市化進程中,在住宅地產(chǎn)開發(fā)的浪潮之后,“綜合體城市主義”成為塑造城市形態(tài)的重要動力。在《城歸何處》中,李昊考察了東直門附近的當代MOMA和工體一帶的僑福芳草地。從城市的發(fā)展看,如果說新城市主義是以高密度和混合用地開發(fā)模式來對城市蔓延和功能分區(qū)進行校正,確實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被披上了城市榮耀的光環(huán),并順理成章地成為城市再造的一種期盼。城市規(guī)劃或者城市發(fā)展的歸宿,是讓人詩意地棲居。故而城市的發(fā)展,核心是要在規(guī)劃中融入城市的文化基因,而非“為了塑造一個不朽的、顯眼的造型”。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chǎn)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jù)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