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建筑“神話”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
南靖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墻體保存完好。 陳曙光 攝
在客家土樓夯土體驗館,游客在體驗土樓夯土技藝。江峰 攝
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福建土樓(南靖)旅游景區(qū)里的“客家土樓夯土體驗館”游人如織。體驗夯土技藝,探尋土樓故事,成為許多人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一種方式。
土樓夯筑,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夯土施工技術的巔峰,造就了土樓數(shù)百年屹立不倒的建筑“神話”。隨著以這門技藝為主要內(nèi)容的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入列國家級非遺項目,對它的記錄、保護、傳承和展示也已時不我待。如今,南靖縣給出了自己的答卷——以守正促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強守正,讓這門古老技藝重新煥發(fā)生機。
木板木棍下隱藏的秘笈
“之所以說土樓夯筑技藝是巔峰,主要在于墻體高度與厚度比例達到了極致。”據(jù)南靖縣博物館館長簡榮偉介紹,南靖境內(nèi)1300多座大型土樓一般為三四層,高的可達五六層,有的高度超過20米,而它們的墻體高度和底層厚度比例普遍達到了10∶1。
在大型土樓出現(xiàn)之前,這個比例只有3∶1。“底層墻體厚度比以往足足減少了3米,向上延伸時再逐漸變薄,略向內(nèi)斜,呈梯形狀,向心力強,抗震效果好。”簡榮偉說。
稀松生土如何蛻變成堅如石頭的墻體?層層疊加的夯土如何保證不坍塌?土墻遇水如何保證不松軟?這些問號是揭秘土樓夯筑技藝的基石。簡榮偉表示,土樓夯筑并不只是擺弄幾片木板木棍,事實上,它對生土材質(zhì)選取及分量、人力投入、鋪設松木片、夯筑技術、時節(jié)天氣、夯筑周期等一系列問題都有講究。
以南靖懷遠樓為例,這座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土樓共有四層,高14.5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建筑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huán)圓形土樓,堪稱傳統(tǒng)民宅建筑藝術的佳作。
“懷遠樓筑造時,共出動了幾十個人,攪拌生土、架設工具、測量、夯土、鋪設松木片、拍打墻體……各人分工明確,工序井井有條。為晾干牢固墻體,每夯筑完一層就歇工一年,前后共花了4年多的時間才完成。”簡榮偉表示,懷遠樓墻體至今堅固無剝落,得益于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單松木就用掉了上百根。
傳承人堅守背后的情愫
“土樓夯筑要掌握好擊、敲、打、拍四個動作;生土要黏性好且夾帶沙子……”在客家土樓夯土體驗館,70多歲的張民泰堅持親自向游客示范土樓夯筑。作為客家土樓營造技藝漳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十多歲就跟著師傅學建土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參與建設了福建土樓代表性建筑之一的河坑土樓群。
上世紀70年代之后,南靖縣停止新建大型土樓,張民泰也經(jīng)歷了轉(zhuǎn)業(yè)。2008年,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共20座土樓升格為世界遺產(chǎn)。2011年,由南靖縣申報的客家土樓營造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彼時,已賦閑在家的張民泰重新燃起了對土樓夯筑技藝的想法。
張民泰坦言,兩項“入遺”讓他激動,“現(xiàn)在土樓以及土樓夯筑技藝更加珍貴,作為傳承人,我應當帶頭去記錄、傳承、展示這門古老技藝”。
一有空,張民泰就輾轉(zhuǎn)于南靖各大土樓群,積極向游客展示土樓夯筑技藝。客家土樓夯土體驗館2017年投入運營后,張民泰便成了“義工”。張民泰感慨,正是土樓蘊含著客家文化的精髓,促使他幾十年來一直堅守著這門古老技藝。
由于不再建造新的土樓,加上現(xiàn)代建筑模式及材料更新,南靖縣內(nèi)能夠嫻熟操作土樓夯筑技藝的人已鳳毛麟角——老師傅們上了年紀,他們的徒弟大多還未獨當一面就已轉(zhuǎn)業(yè)。張民泰擔憂,和許多非遺技藝一樣,土樓夯筑技藝傳承難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守正與創(chuàng)新帶來的期許
作為文旅結合的創(chuàng)新景點,客家土樓夯土體驗館兩年來已讓不少游客了解到了土樓的奧秘。南靖土樓管委會副主任王耀章表示,體驗館加強了景區(qū)與游客的互動,挖掘了旅游資源的內(nèi)涵。“類似的舉措還有土樓博物館、土樓營造技藝展示館等的開辦,這都是我們保護、弘揚、傳承土樓文化的創(chuàng)新嘗試。”
近年來,南靖縣還邀請專家、傳承人陸續(xù)編寫出版了相關書籍,加強培育一批傳承人并邀請他們走進校園作講座。
與高校“聯(lián)姻”是傳承的另外一種有效途徑。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建筑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就設在體驗館?;刂饕l(fā)起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李鎨翰教授來自臺灣,他“癡迷”閩南風格建筑,對土樓夯筑技藝有獨到的研究。他表示,南靖縣境內(nèi)大型土樓數(shù)量多,歷史悠久,形狀各異,是研究土樓夯筑技藝的活素材。“學院有一支完善的科研實踐團隊,在學校也有實驗夯筑建造的場地。而在南靖土樓設立教學實踐基地,便于把師生的實踐成果服務于南靖土樓保護。”
在李鎨翰看來,保護和傳承土樓夯筑技藝,既要守住“根”,從土樓文化著眼,賦予它更多的內(nèi)涵,又要大膽創(chuàng)新,與現(xiàn)代元素相結合,開創(chuàng)出富有成效的保護和傳承的方式方法。他透露,下一步,學院計劃以“旅游+文化”為主題,整合當?shù)刭Y源優(yōu)勢,推進土樓夯筑技藝融入生態(tài)茶園的改建,讓建筑“神話”的秘笈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chǎn)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jù)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