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著名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更多綠色空間

2018-12-06 08:40:49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提起越南著名建筑師武重義(Vo Trong Nghia),國內建筑與景觀界并不很陌生。今年42歲的武重義,1976年出生于越南廣平省。2002年進入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師從內藤廣教授,2004年獲得土木工程設計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回到越南發(fā)展,2006年在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設計事務所——武重義建筑事務所(VTN Architects)。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武重義

  竹子是越南文化和生活場景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武重義的建筑設計,秉承環(huán)保、可持續(xù)理念,常利用竹子等環(huán)保材料創(chuàng)作可持續(xù)的建筑空間作品。他試圖在工業(yè)化社會重新開辟竹建筑的地位,挖掘其藝術價值,其設計的竹建筑不僅追求材料的精美,神奇的表現力,同時也重視成本及工業(yè)化的建造方式。在國際上,對竹運用較好的還有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等。

  武重義和VTN的建筑作品,包括竹建筑、文化教育、商業(yè)辦公和酒店建筑等,在國內外獲得很高的評價,受到建筑設計界人士及環(huán)保組織一致贊許。近年來,武重義的建筑設計作品獲得越南國家建筑師獎和亞洲建筑金獎、美國綠色優(yōu)秀設計獎等多項國際大獎。2015年由他操刀設計的米蘭世博會越南館,一經亮相便驚艷四座,也讓人記住了這位越南建筑師。他被視為越南最有潛力獲得“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師,越南當代建筑設計風向標。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武重義作品:竹子森林

  在參與事務所的設計活動的同時,武重義也積極投身于建筑教育事業(yè)。目前,他擔任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廣島工業(yè)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到中國參加學術交流、發(fā)表演講。

  武重義認為,如果繼續(xù)按照固有設計思想不變更,人們將會陷入混凝土叢林,作為現代建筑師最重要的使命是讓綠地重回地球。他的設計理念崇尚與自然共生,以環(huán)保建筑將太陽、風、水的力量引入生活空間,希望能為城市爭取更多綠色空間,建立起人與自然更為緊密的關系。

  武重義部分設計作品

  2015米蘭世博會越南館

  2015年,第42屆世博會在意大利米蘭舉辦。武重義主持設計的米蘭世博會越南館,主題為“滋養(yǎng)地球,生命能源”。場地僅有880多平米,在進行退線之后只剩下不到400平米,但是整個建筑卻如同一座森林一般,上面種植了46棵樹。設計者希望將樹木的環(huán)境重新帶回城市,讓人們能夠享受自然與城市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樹木不僅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了沖擊力,同時也為建筑提供了陰影來遮蔽陽光的直射。場館的柱子被竹材包裹,給予了一種能為人帶來平靜感的機理,同時也代表了自然中一種十分精巧的材料。20位學習過越南竹制建筑作法的工匠展現了越南手工藝的魅力。這一“樹木的建筑”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提供了歡樂。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米蘭世博會越南館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米蘭世博會越南館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米蘭世博會越南館

  樹之家

  項目位于越南胡志明市。設計旨在通過高密度住宅結合大型的熱帶植株,將綠色空間還之城市。整個項目由五個混凝土盒子組成,被設計成可在頂端種樹的“容器”,厚厚的泥土層還使它們成為小型雨水調蓄池。5個盒子配合基地不規(guī)則形狀,組出一個中庭和幾個小花園,并由帶屋檐的鋼制跨橋相接。有了屋頂樹木的遮擋,中庭與花園也成為一樓起居空間一部分,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共存的熱帶生活方式。建筑使用當地天然材料,外墻采用現澆混凝土和竹子模板,內墻則以裸露的當地磚塊作為飾面。通風隔層將混凝土與磚墻隔開,以保護室內空間免受熱傳導影響。在四周越南傳統(tǒng)長屋的圍繞下,樹之家就像一片綠洲般引人注目。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樹之家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樹之家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樹之家

  竹棚屋多功能空間景觀

  項目位于越南胡志明市。八個大小不同的竹棚屋聳立在西貢河附近的公園樹林里,被作為一座公寓的多功能社區(qū)空間。竹棚屋頂部是茅草覆蓋的穹頂,穹頂的天然結構完全由竹子做成,設計雛形來源于傳統(tǒng)的竹制禽舍,均由經驗豐富的工人在現場分塊編織完成。精心設計的結構細節(jié)形成了有特色的雙層屋頂,外懸的茅草外殼形成了深深的屋檐,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和暴雨。另外六個稍小的竹棚屋,由12個預制竹構件單元做成傘狀結構。在穹頂的頂部設計了一個圓形天窗引入自然光,使穹頂內部在白天不需要人工照明。同時,天窗還可排出熱空氣,保持穹頂下的空間陰涼。傳統(tǒng)建筑形式結合現代設計理念,使建筑能夠適應現代生活。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竹棚屋多功能空間景觀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竹棚屋多功能空間景觀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竹棚屋多功能空間景觀

  農場幼兒園

  項目位于越南胡志明市,是一座可容納500 名學前兒童的幼兒園。建筑有著成片的綠色屋頂,是一個一氣呵成的三環(huán)形狀,營造出內部的三個庭院,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操場。屋頂緩緩降至內院,連接高層的教室和花園,使孩子們可在穿行屋頂的同時,體驗農業(yè)花園的魅力。屋頂綠化和垂直格柵改善了建筑的內部環(huán)境,綠色屋頂還作為隔熱設施,通過自身蓄熱能力和蒸騰效應,給建筑表面降溫,讓教室無需安裝空調,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建筑和機械節(jié)能方法被廣泛應用,包括屋頂綠化、花園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太陽能熱水器等。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農場游樂園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農場游樂園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農場游樂園

  納曼度假村貴賓別墅

項目位于越南峴港海邊,坐落在由八十座小屋,一座酒店,六棟貴賓別墅和20棟別墅組成的三公頃大小的區(qū)域內。整體設計理念是想要利用自然和環(huán)境,為游客提供一處放松和修養(yǎng)身心的空間。項目包含了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水療中心、瑜伽室、沙灘、酒吧和餐館等,所有這些都運用竹子、綠植和石材相互搭配塑造,并呈現出連貫和諧的樣貌。粗竹形成的天篷形成一道道簾幕,將私人區(qū)域和公共區(qū)域分離開來。襯有綠地和修剪過草床的園林小徑,將游客引向度假地最新一處目的地。別墅群以連續(xù)的、波浪起伏的綠植屋頂為特色,并擁有竹子紋理的墻面。建筑與植物共生為生存環(huán)境帶來了和諧,也能積極影響人們的心靈。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納曼度假村貴賓別墅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納曼度假村貴賓別墅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用竹子為城市爭取綠色空間

▲納曼度假村貴賓別墅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