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7月17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成功舉辦的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fā)展學術交流會上,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教授朱建寧以《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為題發(fā)表演講,分享了在園林建設中利用一些空間來展示國土風貌的理念與實踐。以下為演講實錄:
▲朱建寧教授演講
大家都知道“美麗中國建設”這樣一個口號。我想談談在這一國策的指引之下,風景園林界應該做點什么。我想說的一點是,從過去的設計到現在想做的一件事情,都是圍繞國土風貌在做,希望能夠從城市園林的建設逐漸走向國土風貌的建設。
關于美麗中國的背景,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次我們感覺到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對規(guī)劃影響非常大。大家知道,機構改革,成立了自然資源部,我覺得跟國際上也比較相似,開始形成把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土地利用、治理結合在一個部門的設計。這樣可能對于我們下一步的行業(yè)發(fā)展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回到美麗中國建設,我們可能關心的問題是,中國到底什么地方不美?在歷史上來講,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適合農業(yè)發(fā)展的地區(qū),我們大面積的國土都處在亞熱帶地區(qū),這是我們文明古國的一個基礎。同時,也存在一部分沙漠化的問題。中國的國土60%以上都是山地,我們的風景名勝有悠久歷史,中國自然景區(qū)里面不管是風景名勝區(qū)還是自然保護區(qū),和國際上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小的,甚至我們的自然山水可能比很多國家要好一些。
這幾年我們花了大量資金在城市化發(fā)展上,城市風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在城市風貌建設方面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不好的一些方面,像北京、上海這樣一些一線城市,可能跟國際上一些城市去相比,在奢侈、投入方面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在其他方面,尤其城市跟自然方面的關系上可能有比較大的差別,但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小的。
在城市和自然空間之間的大量鄉(xiāng)村或者國土農地方面,我們也有比較好的區(qū)域,像桂林周邊,也有比較好的農業(yè)生產和自然相結合的區(qū)域。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國土風貌會顯得比較單一,或者完全沒有特點,都是非常常見的,沒有特色的一些空間。從歷史上形成的我們中國園林的建設,更多是關注一些特色性的、有特點的空間,跟中國文化一樣,要追求奇特,不是特別奇特的景觀或者風貌特別容易遭到忽視。不單是風貌本身會忽視,我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會給它進行割裂和破壞,像我們看到的高速公路,各種公路、鐵路的建設,基本上不再去關心國土融合的問題。
現在我們看到城市,不管在城市內部和城市外部,包括鄉(xiāng)村,在大部分地區(qū),高速公路對景觀風貌的割裂非常嚴重,甚至形成一種障礙。既使是在一些風貌比較好的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不太重視這些方面,尤其最近幾年建設高鐵,我個人覺得高鐵不是高速鐵路的代名詞,更多是高架鐵路的縮寫,一路高架,使我們國土風貌產生很大的斷裂。
▲高速公路的割裂
總結前面想說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國土風貌,一方面有大量的、典型的自然山水、名山大川,但大部分國土風貌的特征并不明顯,在我們園林文化里面,我們關心更多的是比較突出的,比較典型的自然風貌,我們營造的是一種理想的人居環(huán)境,或者自然風貌。對常見的絕大部分國土風貌是不太關心的。我第一次接觸國外的學生,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們覺得很奇怪的一點是,他們當時坐火車從北京到上海,認為那么長的時間段,看不到國土景觀的變化,而不像歐洲等一些國家。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追求一種奇特的景觀,也對英國園林或者尤其是18世紀后期的法國英中式園林產生很大的影響。另外一種,以西方園林為代表,他們關心司空見慣的、日常的景觀,而不是追求奇特性。追究平常性、常見性、典型性,還是追求奇特性,構成了園林史上發(fā)展不同的風格。中國園林我們知道,特別強調的是追求一些奇山異水,能把奇山異水引入到園林里面。這是常見的園林制造,并不是常見的山水,而是理想中的山水。
▲中國國土風貌
▲中國傳統(tǒng)園林
在法國這樣一個國家,都是以平原為主的,大面積林地和水系構成法國園林的特征。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國土風貌的展示,而不是追求一種理想化的自然山水。這種平原的風貌在中國也有,但我們通常對處理平原方面沒有任何經驗。
▲法國國土風貌
▲法國傳統(tǒng)園林
英國處在丘陵為主的地區(qū),加上圈地運動和牧場的發(fā)展,使英國國土基本以牧場或者常說的樹林草地為主,就形成了典型的常見國土風貌。在英國園林里面,更多把國土風貌進一步典型化或者進一步強化,并不是更多改變它的國土風貌。
▲英國國土風貌
▲英國傳統(tǒng)園林
在歷史上很早的一些時期,歐洲一些園林的發(fā)展,開始強調怎么把造園和國土風貌的特征、典型性結合在一起。到了17世紀的時候,英國人開始強調把自然和野趣引入園林,這是英國自然式園林產生的重要原因。在自然野趣的園林營造里面,特別強調的是兩個很重要的設計師。一個是肯特,肯特是英國自然式園林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對他的評價是,肯特越過了障礙,越過了當時出現的鴻溝。最早的時候英國園林是通過圍墻,把園內和園外聯系在一起,從布里奇曼開始,把圍墻打掉,變成壕溝,通過它把園林和外部聯系在一起,肯特進一步越過圍墻,發(fā)現整個大自然就是一個大莊園。在他的影響之下,另外一位風景式造林之王布朗,強調不像過去那樣用自然要素和裝飾,而是影響自然本身,或者改造自然本身。他提出一個很重要設計的原則:當自然赤身裸體的時候要給它穿上衣服,當自然穿戴過度時要把它脫得只剩短褲和背心,強調根據自然風貌本身應具有的特征來適度改造和利用自然。
肯特和布朗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人把他們評價為對英國的國土人性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造園家。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一些造園家,關心我們的園林和整個自然的關系。我們天天在喊“天人合一”的口號,但是我們的園林和城市、自然通常是割裂的,這就形成了中西方園林很大的差別。我們老是說,包括承德,我們認為是美麗的園林,但并沒有把城市和園林、自然完全聯系在一起。
我們的園林建設,我們的城市園林,更多是用來展示國土風貌片段的一些空間,園林更多是考慮怎么樣把自然和城市聯系在一起的空間設施。我們考慮的是,在我們園林建設里面,怎么樣能利用一些空間來展示一些國土風貌的類型。這種類型可能不一定是過去傳統(tǒng)園林的典型性或者獨特性,也可能是它的常見性的特征。而這種常見性的特征,可能在我們城市建設里面被破壞得更大。
這是我們做的一個公園,我比較喜歡。這是日照的市民公園,鐵路邊上的公園。這個部分是構成狹長空間,想反映日照的山和水之間的關系,本來想把日照的山前平原、圜丘,到平地、到海灘,形成日照國土風貌的一個截面。強調利用空間,把城市的一些設施融合進來之后,中間在這段表現的是圜丘地形的基本風貌特征。換句話說就是以樹林草地為核心,構成整個公園的一個活動和文化的界面。
▲日照市民公園
中間這段,正好在樹林草地這段,往下接著海濱,往上是往丘陵和山地去發(fā)展,融合了之后做了這個。這里面大家知道,這么多年,我們經常會把一些好的東西妖魔化。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批判大草坪,大家一看到大草坪,就認為不好。從鋪磚條件來講,尤其西方人覺得園林最舒適的一種游樂方式,就是光著腳在里面跑來跑去。從光著腳接觸這個鋪裝材料來講,三種材料最合適,第一是草坪,第二是沙地,第三是木材。草坪大家認為是最常見的,先營造一個草坪空間,來反映地段特殊的樹林草地,加上日照的氣候各方面條件,比較適宜,做這么一個空間,以它為主進行空間的塑造。大家一聽到大草坪,就覺得這個不行,不生態(tài),不知道什么時候大草坪和不生態(tài)聯系在一起。換句話說,我們不去研究適合我們氣候的草坪,適合我們氣候的草坪為什么不研究呢?在草坪兩側結合鐵路,做了大量的一些雨水花園,解決排水的一些問題。甚至希望收集一些雨水,解決一部分草坪框架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這幾年我們看到國內國外的一些作品,都是對國土風貌整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大量的整治都集中在一些廢棄的工業(yè)棄地方面。農業(yè)棄地這方面也做了工作,形成很多園林的作品。國外的作品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已經在比較典型的國土風貌基礎之上。做幾個更典型的樣板和片段。可能我們更重要的是大面積的、非典型性國土風貌的整治。
這是很多年以前我在法國學習的導師做的生態(tài)公園,200公頃的郊野公園??紤]怎么在農田基礎之上,營造一個典型的法國的國土風貌的一種類型,就是平原加上大片的林地,加上水系構成的很肥沃的國土風貌景觀。更多強調怎么樣利用時間的生長性,通過幼苗逐漸形成一個類似花塘到森林的空間變化。里面根據城市和自然的一些關系,來形成自然的林地、花地,到類似城市邊緣園林的過渡空間。在這里面大量使用了一些適合造林的適合植物生長的一些手法,尤其是對水的控制。
▲法國蘇塞公園
另外一個,蘭德公園,強調怎么把自然引入城市,怎么把園林看作自然的片段,這是做的冰河空間的設計,把河對岸的山體,把河流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形成一種完整性的風貌。
▲里昂日爾蘭德公園
最后一些案例,我們想從園林走向整個國土所做的一些整治,日照的一些海岸帶的景觀,要求做海岸帶兩條南北向的道路綠化。能不能把這個地方好的自然山水,以山海關系為依托,強調山和海之間的一些交流的通道。我們在現場調查的時候,奇怪為什么這個地方沙灘質量好一些,那個地方沙灘質量差一點?通過研究發(fā)現,沙灘質量是從河的運輸帶過來的,河水把沙帶過來之后,經過海的沖刷,留下顆粒。顆粒的不同和數量導致沙灘質量不同。同樣的環(huán)境下,橫向的山和海的聯系,是設計的一個重點。怎么樣重視山海關系前提下,塑造它的典型特征。在這個基礎上,對當地風貌做了調整,希望在山海之間的平原、農田能夠把山海關系延續(xù)進來,形成整體的網絡。甚至把山還之間鳥類的遷徙通道作為廊道來考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些方法。
問題就是,這樣一些項目,大量的地已經批出去了或者已經賣出去了,再回過頭來做風貌的整治,什么地方適合開發(fā),什么地方不適合開發(fā),什么地方適合整治它的風貌問題,再做下來之后就有點難度,使得我們現在一些研究,在落地方面會帶來比較大的困難。可能自然資源部成立后,會有些變化。
簡單說,對國土風貌的整治,現在也在做一些探討,也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希望引入一個自然度的概念,通過自然用地和其他用地的結合。國土風貌有四類空間組成,包括農業(yè)空間、城市空間、生態(tài)空間和其他空間。即使這四類空間都建設很好,如果各自分裂的話,也不會形成很典型的國土風貌,我們更多是希望以自然空間為統(tǒng)領,為引導,形成網絡,把其他空間有機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網絡,可能在國土風貌整治里面,更多是引入自然度的概念,表明用地的自然化程度,這里面包括自然用地率、自然用地結構和自然用地的量化程度。
再講兩個簡單的案例,一個是天津的,最近幾年,圍繞北京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整治性活動,包括雄安、天津、北京、廊坊。前段時間我們接觸了一個天津的,剛開始叫森林屏障,后來叫生態(tài)屏障,在700平方公里里面,簡單去采用造林的方式來形成大片的林地,可能對國土風貌典型性的再現并不具備這樣的作用。更多要分析天津這個地區(qū)的國土風貌的典型性,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個發(fā)展戰(zhàn)略,而不是簡單的去大片造林。
另外一個是正在做的莆田2049—城鄉(xiāng)特色風貌規(guī)劃,相對自然風貌比較好,大部分是山林地。在山林地和海之間。我們看到城市和鄉(xiāng)村所用的地,這個自然條件比較差。怎么樣把山林和海的影響綜合在一起,形成莆田的特色風貌,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點。這個項目剛剛開始開展,很多成果還沒有完全成熟,以后有機會跟大家做匯報。時間有限就介紹到這兒,謝謝大家。
▲莆田2049—城鄉(xiāng)特色風貌規(guī)劃
朱建寧: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凡爾賽國立高等風景園林學院景觀設計學博士,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組成員 ,《風景園林》編委。2000年成立北京北林地平線景觀規(guī)劃設計院。有《西方園林》等論著,發(fā)表論文數十篇。有法國勒阿佛爾市海濱公園規(guī)劃設計等十多項國外作品,秦皇島海濱國家森林規(guī)劃設計等數十項國內作品。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浙江: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xiāng)村打基礎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2015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舟山考察調研。參觀定海新建社區(qū)期間,總書記對定海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xiāng)村打基礎”的重要論斷。【詳細】
綠色礦山將成為美麗中國最絢麗的風景
黨的十八大確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色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的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方向,引領中國走進了綠色發(fā)展的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礦業(yè)行業(yè)綠色發(fā)展的新篇章。【詳細】
建設美麗中國一路前行
“十三五”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發(fā)布,提出以12項約束性指標保障2020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出臺,公眾環(huán)境獲得感成為評價環(huán)境好壞的重要依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