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啟示:進入國家公園需要注意什么?
黃石峽谷景觀 唐芳林攝
國家公園是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唐芳林攝
國家公園不是普通的公園。確切地說,它和自然保護區(qū)類似,只是更大、更綜合、層級更高、保護更嚴格。國家公園絕大部分區(qū)域屬于嚴格保護區(qū)和生態(tài)保育區(qū)。野生動植物才是這里的主人。保持這里的自然和靜怡是全民的責任和義務,享受大自然提供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也是全民的生態(tài)福祉。
國家公園不是絕對排斥人類進入,但開放的部分只占公園面積的很小比例,一般不超過總面積的5%。人們可以進入國家公園的科普游憩區(qū)和傳統(tǒng)利用區(qū)參觀、游憩,體驗自然之美,感受傳統(tǒng)文化,但不能隨心所欲,在大自然面前需要把自己當作客人。進入國家公園的參觀者一般稱為訪客(visitor),而不是游客(tourist)。當你簽訂同意書后購票進入國家公園,意味著你和管理方簽訂了合同,一切行動都要遵守國家公園的規(guī)則。
那么,要進入國家公園,需要注意什么?2017年,筆者在黃石調研了4天,有一些體會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曾經走過的彎路
世界各國的國家公園各有千秋,但共同的一點是,都把生態(tài)保護放在第一位,這是付出代價后的經驗。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地跨3個州,面積8976平方公里,集火山地質遺跡、地熱溫泉、森林草地、河流湖泊、高山峽谷、野生動物于一體,美不勝收。100多年來,黃石國家公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值得我們借鑒。
黃石國家公園的北大門上寫著這樣一條標語:“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為了人們的利益與快樂)。”說明了個人主義至上的美國,一開始就把滿足人們的游憩需求當成了主要目的。
黃石國家公園的資源稟賦極高,但在國家公園建立的初期,沒有經費,沒有法律,管理松懈,游客肆意妄為,野牛、狼等野生動物被捕殺。到20世紀30年代,狼就在黃石國家公園絕跡了。食物鏈的破壞給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因采礦計劃等原因,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黃石國家公園列為瀕危遺產,黃石國家公園受到黃牌警告,IUCN請求世界遺產委員會干預阻止采礦,并指出公園面臨的其他威脅:公園外圍潛在的地熱開采和其他地下水鉆探正威脅著公園舉世聞名的地熱資源;伐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筑路、采礦、民宅建筑和新的居民聚集點持續(xù)侵犯著公園周圍敏感的荒野和重要的野生動物生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和日益增加的人熊沖突威脅著灰熊;跨越公園邊界的野牛常常遭到屠殺;非法引入湖泊的鮭魚威脅了黃石原有的刺喉鮭魚,而后者正是灰熊、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重要的食物資源;離黃石的東北邊界僅幾英里的上游地區(qū),有一巨大的垃圾堆,不停地向SodaButte溪流中滲溶重金屬和酸污染物;一年四季不斷增加的參觀和考察活動產生了擁擠問題,打擾了野生動物。
1995年,黃石國家公園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清單》。
痛定思痛,管理者開始注重保護。國際組織的警告和環(huán)保組織的壓力,迫使克林頓政府做出史無前例的決定,即用聯邦財產交換金礦公司擁有的財產,來阻止采礦。1996年,克林頓政府以6500萬美元收購了計劃采礦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了金礦對黃石國家公園的威脅。管理者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臨時野牛管理計劃,成立國家/聯邦臨時急救委員會以及“大黃石國家公園普魯氏菌病委員會”等。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黃石國家公園列入《瀕危世界遺產清單》的決定,推動了非政府組織尋求國際支持阻止采礦的斗爭。它將美國的主要聯邦機構也卷入公眾場合,使他們不得不對金礦的提案有所表態(tài)。它第一次提供了一種途徑, 使得科學評估結果可用于管理。所取得的成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關注世界遺產的生存狀態(tài)問題。在2003年7月召開的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黃石國家公園從《瀕危世界遺產清單》上被有條件除名。
國家公園的許多區(qū)域
訪客是不能進入的
許多人問我,既然是公園嘛,為什么不可以隨意進?“美國的國家公園,汽車都可以開進去,燒烤露營都可以。”是的,在黃石國家公園,有五道大門,只要買了門票,可以開車進去,高峰期每天一萬多輛汽車、房車進入,沿著“8”字形的200多公里的公路網,去看溫泉、休閑、步行、露營。但是,不要產生錯覺,這里,允許人為活動的區(qū)域只占國家公園面積的1%,絕大部分區(qū)域是原始和自然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除非發(fā)生重大事件超出園方能力,園內一般的管理事務均由園方負責,包括交通、衛(wèi)生、安全等,不需要地方和有關部門介入。進入公園,就要接受公園管理方的指揮管理,你不能離開規(guī)定區(qū)域,你可以看,但不能摸。規(guī)則要求訪客一定要在指定的路徑上走,待在公園指定的步道和木板棧道上,不能爬野山。黃石地熱區(qū)的地面脆而薄,正下方有滾燙的水。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曾有來黃石旅游的游客跌落并葬身此地。不要游野泳、泡溫泉。黃石的河和湖都是天然的,公園的水冷而湍急,不要輕易下水。在黃石的許多區(qū)域游泳是不安全的,而且是被禁止的。劃船和釣魚必須要買許可證。所有的船只和浮標管都需要獲得許可。
住在園外小鎮(zhèn)
游在園內荒野
住在外、玩在內,這是國家公園的通行做法。在黃石國家公園外圍入口,有多個特色旅游小鎮(zhèn)。西黃石鎮(zhèn)位于黃石公園西門外,這里的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設施齊全,是游客的首選。南部的杰克遜鎮(zhèn)位于大提頓國家公園南部,兩個國家公園緊鄰,只要買了其中一個國家公園的門票,就可以進入另外一個國家公園,一張票25美元,一個星期內可以多次出入。這既保護了自然,又增加了社區(qū)的收入。
開車是主要的游覽方式,為此,公園管理方做了許多規(guī)定。要求給野生動物“讓路”。為了保護動物,必須保持車速。在黃石的最高時速是45英里,即70公里,以防路上突然躥出動物來不及剎車。開車時需留意停車帶,絕對不能在路上隨意停車觀風景、看動物,以免阻塞交通。路上有很多“turn out”停車點,就是路邊專門修建的,用來停車觀光的地方。園內道路多為混合共用道路,自行車應當排成一縱隊行駛。
和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別濫用“愛心”
必須和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要離太近。黃石的野生動物都不怎么怕人,園方規(guī)定離食肉動物必須在91米以上,離食草動物23米以上。如果您的存在改變了公園里野生動物的行為,則說明您離得太近了。
當您享受沿途的樂趣時,請注意熊的出沒。如果您在野外突然遇到一只熊,請勿亂跑。請攜帶防熊噴霧劑,并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所有的食物、垃圾、冷卻器和烹飪工具必須放在防熊容器中,除非是立即要用的。在黃石國家公園集體徒步旅行更安全。在視野受限的地區(qū),請仔細聽周圍的動靜。
人類食用的食物對野生動物來說是不健康的,并且會引發(fā)可能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爭食行為。
國家公園的口號是:讓野生動物保持野生狀態(tài)(keep wildlife wild)。規(guī)定不許給公園內的任何野生動物喂食,包括鳥類。違者罰款5000美元!因為隨意喂食危害很多:如果動物形成依靠人類獲得食物的習慣,就無法把從自然中獲取食物的技巧傳授給后代;會變得肥胖臃腫,行動遲緩,易受到天敵襲擊;營養(yǎng)過剩導致繁殖能力增強,破壞生態(tài)平衡;在食物少的季節(jié)會餓死;不再畏懼汽車,導致交通事故增加;人會把當地不存在的細菌、疾病傳給動物;人類食物中的鹽分、糖分、香料和化學添加劑會讓動物營養(yǎng)不均衡;對人類缺乏畏懼感后,動物可能咬人,把狂犬病等疾病傳給人類;動物可能誤食塑料袋;動物學會向人類搶奪食物,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它們就有被殺死的可能。
荒野危險 請珍愛生命
這是荒野,充滿著危險!國家公園范圍廣闊,管理方無法做到安全控制,只盡到提醒責任,無法對游客安全做出承諾,游客的安全需要自己負責。園方在進園時會發(fā)放資料,提醒訪客自律和注意自身安全。一旦訪客接受了同意條款,就承擔了義務,違反規(guī)定會受罰。發(fā)生事故,訪客如果起訴園方,法院也不予支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經有350人意外死在黃石國家公園。我買了一本名字叫《死在黃石》(DEATH IN YELLOWSTONE)的書,這不是一本“自殺指南”,而是一本安全指南。書里詳細分析了包括燙死、摔死、被野生動物殺死在內的25種死亡事故類型,提醒游客注意。
國家公園管理方在安全方面有詳細的規(guī)定,違者會受到重罰,這些嚴格的管理確實對保持國家公園的原真性和對游客自身非常有利。
保護自然 雁過無痕
中國的旅游景區(qū)設置大量的欄桿等安全設施,黃石國家公園則不同,為了保持自然性,道路上基本不設置欄桿,即使在懸崖等觀景臺上的護欄也只在很小的范圍內設置,以免使自然荒野過于人工化。一些規(guī)定很細致,嚴格保護環(huán)境,不能離開游覽線路;可以帶走照片,但不能留下足跡;不能采摘花草,枯枝、落葉也不可以;可以戶外用餐,但要將所有物品帶走,面包屑也不要留下。吃水果的時候不能把水果的籽掉到地上,因為會產生外來物種,影響國家公園的原真性,這樣的規(guī)定還有很多。
此外,國家公園禁止使用低空無人機。近年來,使用人工智能遙控飛機搭載照相機拍攝比較流行,但這會驚擾野生動物和鳥類,也帶來噪音和事故,因此,2014年,美國所有國家公園境內都全面禁止使用無人機,還國家公園一片寧靜。
注重科研支撐保護管理
國家公園極其重視科學研究。作為科研基地,園方搭建開放式的科研交流平臺,歡迎科學家開展科研和監(jiān)測行動,提供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來支撐保護管理。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對林火的研究和管理。黃石公園的喬木樹種比較單一,以黑松等針葉樹為主,容易發(fā)生森林火情。管理方對雷擊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林火比較寬容,每年都會發(fā)生林火,如果不對人身和財產造成威脅,他們也只是觀察和管理,并不刻意去撲滅。這與美國長期存在的“火是生態(tài)因子,林火是自然現象”的觀念和思維有關。一些人認為,平時小的林火可以消除枯落物,避免多年累積導致毀滅性的森林大火發(fā)生。1988年夏天,黃石國家公園遭遇了50多次山火,其中一場從5月24日一直燒到11月18日,因為下大雪而熄滅,這近半年的山火導致3213平方公里(占黃石總面積的36%)的森林被燒毀。這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由氣候干燥引起、人類不作為的一場災難,但公園管理者辯解說,這是國家公園,人類可以不干預,他們甚至找出30年來植被開始自然恢復的一些證據。但是,他們對人為活動引發(fā)的山火還是很重視的,嚴格控制人為失火,除非是有計劃的控制火燒。
中國的森林資源彌足珍貴,不能盲目模仿,除了一些地區(qū)的計劃燒除,中國還是要嚴防森林火災。
作為國家公園的發(fā)祥地,美國國家公園確立了三大目標:保護和維持原始的自然景觀;經營和管理人人可以平等使用的公有設施;使前來參觀國家公園的旅行者充分了解和認識大自然。美國的國家公園把保護自然、增進訪客數量作為工作目標,“國家公園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構想”。2017年,59座國家公園共接待了3.31億人次到訪,其中大霧山國家公園達到1050萬人次。今天我們看到的黃石國家公園,雖然有一些歷史的滄桑感,但仍然那么美麗,每年有300多萬人進入其中欣賞美景。
中國的國家公園建設還在起步中,有后發(fā)優(yōu)勢。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經驗和教訓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雖然國情不同,但中國要在短時間走完國外百余年走過的道路,可以通過借鑒其經驗少走一些彎路,特別是,一開始就必須樹立國家公園保護第一的理念。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揭秘:黃石公園如何成為世界首個國家公園
雖然有證據顯示黃石的人類居住可追溯到1萬多年以前,但其地理奇觀在19世紀之前是完全不為美國人所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