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漫步|自然之神殿——悠仙美地
處于內華達山脈的悠仙美地(Yosemite),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它生動地展示了花崗巖基巖受冰川侵蝕的影響,有著十分獨特的地質特征。數(shù)百萬年來的重復冰川作用形成了集中的景觀,包括高聳的懸崖,穹隆,和瀑布等,冰蝕地形十分特殊,其中Yosemite山谷,有著深達914米的冰川蝕刻的巨大裂隙,和巨大的花崗巖崖壁。這些地質特征為北美紅杉、高山草甸提供了一個背景,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自然美的多樣景觀。
悠仙美地于198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其符合世界遺產的vii和viii兩條標準[1]。
vii: 悠仙美地具有獨特的自然美,包括5個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包括巨大的穹隆和崖壁,深切的山谷,巨杉林,高山草甸,湖泊,多樣的生物區(qū)和物種等的組合。
viii: 冰川作用與花崗巖基巖的結合,產生了罕見的顯著的地貌特征,包括獨特的拋光穹隆結構,懸谷,冰斗湖,冰磧,U形谷。花崗巖地貌如半穹頂(Half Dome)和船長峰(El Capitan)垂直的崖壁,是地質史典型的獨特的反映。沒有任何其他地區(qū)能像悠仙美地一樣如此清晰反映了冰川作用加之花崗巖圓丘的影響。
悠仙美地國家公園于1890年建立,它距離加州舊金山165英里,約1169sqm2(3027km2)的面積。在中部核心地帶,是有著集中的冰川和河流侵蝕的花崗巖地貌的悠仙美地山谷,長8英里,寬1英里,是最為壯觀優(yōu)美之處。山區(qū)匯水形成兩條東西向河流,Merced River和Tuolumne River,還有諸多的景色奇妙的瀑布如悠仙美地瀑布,新娘的面紗瀑布等,水景豐富迷人。而高山草甸、巨杉林、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等,與花崗巖地貌、冰川遺跡等組成了豐富的絕妙美景。
早在19世紀,一些藝術家驚嘆于悠仙美地的宏大、莊嚴和優(yōu)美,創(chuàng)作了許多藝術作品。其中哈德遜河畫派的代表人物、風景畫家阿爾伯特·貝爾斯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對悠仙美地的描繪,尤其震撼,感人至深。
悠仙美地山谷 Valley of the Yosemite(2008年美國郵政局發(fā)行的“美國的遺產”紀念郵票中包含了這幅畫)(此畫現(xiàn)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Albert Bierstadt,1864年
美國落差最大的瀑布(740m,世界第五高瀑布),悠仙美地瀑布
圖片來源:曹新,攝
半穹頂Half Dome,典型的穹隆結構
圖片來源:曹新,攝
印第安人在這片區(qū)域生活了8000多年,在4000年前開始在此山谷居住[2],有著長久的文化傳統(tǒng)。Yosemite是周邊部落稱呼山谷部落的名字,意為“殺手”,而山谷中的印第安居民稱山谷為Ahwahnee,意為“大嘴”,把自己叫做Ahwahneechee,意為“居住在山谷的人”。到18世紀末,Yosemite的居民主要是南部Miwok人,而北Miwok人占據(jù)了公園北部1/4。18世紀90年代開始,因為非印第安人入侵的影響,又有幾支其他的印第安人部落來到這個區(qū)域。1849年加州淘金熱帶來了成千上萬的淘金者,1851年,一支軍隊開到了悠仙美地。本土印第安人的生活因為外來人口的入侵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20世紀開始,悠仙美地的印第安人開始萎縮,30年代始,印第安人村莊逐漸被放棄。據(jù)統(tǒng)計,1990年,本土的印第安人大約有900人生活在附近區(qū)域[3]。如今,Yosemite許多原有的地名已經被改變,如現(xiàn)在的Half Dome, 原來的名字為Tissaack,意為“女孩帶淚的臉”。
令人嘆為觀止的土著印第安人的草編技藝,Yosemite印第安博物館
圖片來源:曹新,攝
許多人通過20世紀一位偉大的攝影家和環(huán)境保護者的作品認識了悠仙美地,那就是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1902-1984)。他的充滿魅力的黑白照片,不僅是年復一年對悠仙美地的巖石、瀑布、樹林的特殊時刻的記錄,而且更是這些景觀的藝術表達,它們將悠仙美地的美傳達到世界。亞當斯和其他攝影家將攝影藝術確定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而非其他藝術的派生。他的作品和他在自然保護中做出的努力促使許多地方得到保護。如今,亞當斯留下的亞當斯畫廊在悠仙美地山谷每天仍吸引著大量的游客以及攝影愛好者前來悠仙美地朝圣。悠仙美地賦予他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留給悠仙美地豐富的遺產。在他辭世后一年,悠仙美地邊界的一座11760英尺高的山峰被命名為安塞爾·亞當斯峰。
亞當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新娘的面紗瀑布,Bridalveil Fall,1927
亞當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冬日風暴初晴Clearing Winter Storm, Yosemite National Park,1944
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iur, 1838-1914),曾于1868年到1874年工作生活在Yosemite,這幾年的時光對他一生影響巨大。在悠仙美地當牧羊人和鋸木工,在瀑布下枕河而眠,同時,他在這里寫了許多關于自然保護的文章,進行了頗有價值的地質和生態(tài)研究。他的文章和研究影響深遠,正是他推動了國家公園系統(tǒng)的建立。他在《The Yosemite》(1912年出版)中寫道:“沒有人造的廟宇可與Yosemite媲美,崖壁上的每一塊巖石都在發(fā)著生命之光。”繆爾還曾寫道:“That is far easier to feel than to explain.” 這恰如陶淵明的詩句所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悠仙美地管理局(Yosemite Conservancy)自1923年建立,如今以多樣的活動來豐富游客的體驗,除了各條代表性的戶外徒步行程,還有繪畫課程,攝影課程,觀花行程,觀鳥行程等定制行程,有專業(yè)人員指導,甚至還有土著印第安人Miwok的籃編課程[4]。為了讓人們探索國家公園的不同面貌,悠仙美地國家公園共建有超過800英里的步行道系統(tǒng)。旅游活動帶來不可避免的設施的建設,在這樣獨特優(yōu)美的大自然的杰作中,如何使設施融入自然環(huán)境,與之相協(xié)調,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和悠仙美地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悠仙美地國家公園設計導則》[5],許多卓有成效。
Julia Parker , 國寶級手工藝人,米沃克派尤特人(Miwok-Paiute) 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60多年來在悠仙美地展示印第安傳統(tǒng)籃編工藝。
圖片來源:https://www.yosemiteconservancy.org/outdoor-adventures/yosemite-miwok-paiute-basketry-workshop-1
現(xiàn)代景觀設計大師哈普林最后的作品,為悠仙美地瀑布景區(qū)設計的謙遜的設施和小場地。
圖片來源:曹新,攝
由于太受游客歡迎,悠仙美地如今面臨游客日益增多的問題,根據(jù)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shù)據(jù)[6],從1906年的5414名游客,到2016年游客量超過500萬人。根據(jù)國家公園管理局對游客的研究[7],75%是國內游客,其中2/3來自加州,許多人對悠仙美地重復探訪毫不厭倦。而在悠仙美地山谷,旺季在此住宿的游客,包括酒店和營地的,達到1萬多人。盡管山谷中的賓館只有兩個,大量是帳篷營地,但各種設施、大量汽車以及游客住宿產生的大量廢水廢物對悠仙美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不可忽略的負面影響。國家公園的自然環(huán)境保護與旅游的需求之間,仍然有諸多的矛盾。
早在1865年,時任悠仙美地首屆委員會成員的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現(xiàn)代公園之父,1822-1903),提交了一份報告給加州議會——《悠仙美地山谷和馬里波薩巨杉林初步報告》[8]。在這篇美國保護運動的奠基性文件之一的報告里,奧姆斯特德提出了卓有遠見的理念,即那些珍貴的自然景觀區(qū)域應保護起來為最廣大的公眾所享有,而絕不可為私人或私人團體占有。在面臨利益矛盾和難題時,這一理念依然是有效的良方。
參考文獻:
———————————
[1] http://whc.unesco.org/en/list/308/
[2] https://www.nps.gov/yose/learn/historyculture/their-lifeways.htm
[3] https://www.nps.gov/yose/learn/historyculture/their-lifeways.htm
[4] https://www.yosemiteconservancy.org
[5] National Park Service. A Sense Of Place:Design Guidelines Fo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11
[6] https://irma.nps.gov/Stats/SSRSReports/Park%20Specific%20Reports/Annual%20Park%20Recreation%20Visitation%20(1904%20-%20Last%20Calendar%20Year)?Park=YOSE
[7] https://www.nps.gov/yose/learn/management/statistics.htm
[8] Olmsted, Frederick Law. Yosemite and the Mariposa Big Tree Grove: A Preliminary Report. 1865
遺產漫步系列文章:
———————————
編輯:張春榮
相關閱讀
帶你感受大自然的極簡之美,荒蕪卻震撼心靈
作為全美西部最大的國家公園,占地340萬英畝的死亡谷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極簡之美,目之所及一片荒蕪,卻震撼人心。1849年是Sutter在亞美利加河發(fā)現(xiàn)黃金的第二年,改變美國西部面貌的淘金熱剛剛拉開序幕,一批淘金【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多倫多EDIT設計節(jié)新展 將自然帶回城市空間
在由科技推動的當今社會中,是創(chuàng)新讓我們有機會跨越自然與城市生活之間時刻存在的鴻溝。考慮到這種連接性,carlo ratti associati策劃并設計了一場互動式展覽,對城市景觀與自然世界之間不斷演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
各美其美——解讀塞爾維亞國家公園體系
東南歐國家塞爾維亞地處巴爾干半島,多瑙河從境內流過,丘陵、山地、平原地形均有分布,自然資源豐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