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景觀設計的本源:可持續(xù)性的共生環(huán)境
游走在中日之間,作為“橋梁”這一功能,一轉眼就是十多年。自以為我很了解身邊一起工作的日本設計師,可是直到采訪了長谷川浩己先生,我才意識到并非如此。
周邊很多開發(fā)商包括做設計的朋友對我說"中國的市場很大,日本設計師不要放棄這個市場!"??墒?,市場,對于一個寧愿堅持的設計師來說,能算什么呢?所謂的市場,偏頗點來說,也就是在說金錢。世上還真是有不把錢當回事的一幫設計師。他們要的是尊重,對土地的理解、熱愛,他們更多的是在承載社會與地球賦予的責任;設計對他們來說是在探索內心。
日本景觀設計師長谷川浩己
以下為訪談全文
劉佳:我曾經去過您的兩個項目,一個是上海萬科,設計得很細膩,室內外的互動也好,與建筑的呼應很強。還有一個就是輕井澤的星之野了,還在那住了一晚。那里的設計又是別有一番尋味。這兩個項目各有特征,很想知道,您在接了項目后,是怎樣展開設計的?
長谷川:沒什么特別的,和別人差不多,與項目人員有交流地推進工作。
劉佳:您是指和建筑嗎?還是和別的什么人交流呢?
長谷川:與建筑和業(yè)主都會交流。一點點地推進,會做很多模型。模型作好了,會和團隊成員們說'覺得會是這樣的',就這么推演著,漸漸地設計就成型了。所以說,我沒覺得自己做了些什么特殊的事情。
劉佳:這么個做法,那會很花時間吧?
長谷川:是的。我不擅長做要求速度的項目,我們公司,包括三谷先生,大家對這類項目都不擅長。申明一下,我也不是說要很長的時間,但那種一、兩個月就要交設計的項目,不擅長。
劉佳:和建筑的互動很多,從最初的規(guī)劃階段介入會出效果,也就是建筑還可以調整的時候。
長谷川:是的。建筑都基本定好了才介入的項目一般不會做。也可以說,不愿意做。
劉佳:可以理解。
長谷川:所以說,基本都是從最初、什么都可以調整的階段參與。
劉佳:您是希望大家在一起討論,把項目做好。
長谷川:這是一方面。在我看來,建筑的擺放位置應該由景觀來決定。如果少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工作量就被削減很多。
劉佳:不好意思,我有一個很直接的問題想請教。如果是輕井澤那樣的地方,您剛才說的,個人覺得在理;但如果是城市里的建筑,這類項目必須是由建筑主導的,那您會如何進行調整呢?
長谷川:高密度城市里的高層塔樓,確實很難,沒有辦法。這些項目確實是缺少商量余地,也只能接受現(xiàn)實;但這并不代表我喜歡這樣的項目。
劉佳:確實,大家一起討論會做出更適合用地的設計。
長谷川:在什么樣的城市、什么地方做成什么樣的形狀、一層應該放些什么、窗戶應該往哪開等等,這類問題都與景觀設計休戚相關。照此說來,應該是大家在一起討論了才會出好東西。
劉佳:至今為止,你最喜歡的作品是哪個?
長谷川:你是指我設計的嗎?
劉佳:是的。
長谷川:說不出哪個是最喜歡的。對我來說每個項目都不一樣,沒有哪個最好一說。
劉佳:城市型項目,或是度假型項目都算上的話,也沒有嗎?
長谷川:沒有。我不會特別局限在哪個項目上。
長谷川作品欣賞:星之野東京
圖片由On Site 公司提供
以上圖片(除第一幅外)由Nacasa & Partners Inc.提供
編輯:wangjieming
相關閱讀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huán)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成功的景觀設計輕松拯救空間顏值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在不斷的提升,對于自然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詳細】
綠色基礎設施和景觀設計的關系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專家推薦綠色基礎設施作為各種因氣候變化、農業(yè)改革、城市交通等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方法。歐盟提出希望改善歐洲自然環(huán)境,德國風景園林師協(xié)會也宣布,將“綠色基礎設施”作為未來景觀設計的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