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松江唐經幢

2017-04-06 11:27:05         來源:中菏歐式建筑     瀏覽次數:

  松江唐經幢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現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位于松江區(qū)中山東路小學內。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壘砌而成?,F存21級,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全文,并有題記。據幢上題記中有“立于通衢”等語,可見立幢之地,原為通衢大道。

松江唐經幢

  解放前,經幢無人管理,近一半埋在土中,僅有11級露在地面,幢身殘損剝蝕,各級均顯傾斜。1962年,公布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市文管會正式批準修復經幢。1963年5月動工,修復工程由上海博物館修復工場負責。對斷裂巖石雕刻品采用聚丙烯酸酯類、環(huán)氧樹脂類材料粘結應用工藝技術,經過拆卸,清理地下文物,抬高基礎1.6米,并用考古發(fā)現的唐代磚砌池坪散水。內部加架用不銹鋼材料。1963年5月,經幢上部的較小雕刻部件開始進行膠合;逐步取得經驗后,再將大部件進行膠合。接著,幢身通體噴射硅橡膠,以防青石吸水風化。全部工程于1964年11月完成。 

  經幢經過整修,雄偉秀麗,各層配置及雕刻的圖案都煥然一新,更顯出造型的優(yōu)美和諧以及雕刻技術的洗煉圓熟、細膩生動。如海水紋、山龍束腰、四天王像、菩薩石窟、雄獅、蓮座等,都表現得簡潔明快。經幢頂部一級,周身刻著16個佛像,郡主在二女官扶持下前去禮佛,人物動感和面部表情自然生動,顯示了盛唐的藝術風格。

  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現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位于松江鎮(zhèn)中山小學內。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壘砌而成?,F存21級,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全文,并有題記。據幢上題記中有“立于通衢”等語,可見立幢之地,原為通衢大道。 

  松江唐經幢,坐落在上海市松江區(qū)松江城中山小學內,建于唐代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代中葉,松江是江南水鄉(xiāng),地勢低洼,相傳當地有“海眼”,常有水涌出,官府郡人為防止水泛成災,遂立此幢鎮(zhèn)之。其實,立幢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佛教盛行,松江篤信佛教者為超度親友亡靈而建。幢身所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中,對此幢的來歷有說明。并稱,多造經幢,可以消災免罪。相傳繞幢一圈,或誦經一遍,即可得福。 

  此幢飽受了千余年來的風風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幢高9.3米,平面八角形,現存21級。第四級的石窟寺隱于山巒起伏間,建筑門枋,佛龕造像,刻于咫尺之石,極其逼真,系取材于北方敦煌、龍門等石窟寺廟。壺門神為第7級,此神傳為天界守護神,故在壺門神之上,已進入天界。第9級與第10級為幢身,分別刻有捐助造幢姓氏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幢身之上,第11級至第21級依次為:獅首攢尖華蓋、排蓮、云紋、天王、腰檐、盤龍、仰蓮、平座、郡主禮佛圖、聯珠華蓋、寶頂座。其中郡主禮佛圖為第19級,描繪郡主在仆人的服侍下去拜佛。圖中佛像、菩薩、供養(yǎng)人等,造像栩栩如生。 

  經幢是古代佛教建筑。最初的形狀只是一根八角或六角形的石柱,上刻經文,稱幢身,下托基座,上蓋幢頂,造形簡樸。中晚唐時期,造幢風日盛,并由北方影響到南方,雕刻造形日趨華麗,規(guī)制亦頗謹嚴。 

  上海松江經幢建于中唐以后,其造形華美,刻工圓熟,再現了中唐風度,是中國古代經幢中的代表作,也是上海地區(qū)現存最古老的建筑。1988年,由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lianq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