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納,假婆婆納,誰才是真正的婆婆納
怎么樣,是不是真假難辨?看看這身形,不到一尺的個頭,纖細的莖干,卵圓形的葉片,彼此間莖葉互生,看似兄弟,其實,它們可并非至親,而為真假婆婆納!
前者為真,春日里常見在草地上開滿淺粉色的小花便是它,其名婆婆納。
乍聽這個名字,就會想到中國人有個習慣,喜歡給人起俗氣的名字,認為這樣的孩子好養(yǎng),這種習慣同樣延伸到了植物界。
婆婆納這個土氣的名字,其實預示了這類植物超強的適應能力,其最早見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朱橚所著的《救荒本草》,當時作為河南地區(qū)的一種救荒野菜記載,大概那時的古人就這樣稱呼它的,在物質生活不富裕的古代,它可是起到了救荒充饑的重要作用呢!
婆婆納隸屬玄參科婆婆納屬,它的近親阿拉伯婆婆納你可能更加熟悉,藍色的小花生于苞腋,細長的花柄撐起精致的小花。
靠近細看,深藍色的條紋反射狀排列于花瓣之上,雖小而不是精致,伏生于草地之上,莖干叢生而不雜亂,星星點點點綴著綠地,甚是可愛!
與婆婆納之區(qū)別主要即為花型花色,婆婆納大而藍,阿拉伯婆婆納小而粉。
而那位假婆婆納呢!雖僅差一“假”字,可一差千里,其為報春花科假婆婆納屬的“獨生子”,此屬僅此一種,存于亞洲東部1000米以下的林緣及丘陵草坡,可在我國中、東部諸省覓得它的蹤跡,乍一看與婆婆納極為相似,不過要知道花開后可就大不相同啦!
真假婆婆納之分或就差這一朵小花,白色的小花,花冠喉部還具有細細的絨毛,5瓣頂端微微凹陷,如迷你的齒輪在微風中輕旋,生于莖上部的葉腋處,這就是假婆婆納的真容。
這潔白散生于早春的林下,這無瑕的白雖無同科報春的艷美,卻是一種樸素優(yōu)雅的美。
上:婆婆納;下:假婆婆納
除了花這假婆婆納球形的球形果實也異于婆婆納的身形。下次遇見你能知道誰是真正的婆婆納嗎?
其實植物界中被冠以“假”名的植物還有很多,常見的百合也有“假”,其為百合同科異屬的兄弟——假百合,相近的外形主要以地下的鱗莖相區(qū)分,百合鱗莖大而白成球形,而假百合則小而多成卵形,常附有黑褐色的鱗莖皮。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m.bodypridesp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