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禪意插花走俏錫城 中式風引出高溢價爭議

2017-01-10 08:52:25         來源:江南晚報     瀏覽次數:

  左側是一套瓷白茶具和一尊佛手,右側是一盆插花:三株雪柳、五朵雛菊、一剪蒲草,盛放在一個湯碗大小的瓷盤中。在錫城的插花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近來喜得“第二春”的中式風格插花一盆,雖無花團錦簇,貴在風雅清麗。

  最近,傳統的“禪意”風格中式插花悄然“走紅”,在錫城多了一群粉絲。插花粉絲中最年長的已60多歲了,最小的還是00后,他們用一個碗、一根枝條、一朵花,就能打造出一份頗有意境的古典美。

  飯碗居然成了“花瓶”

  “平時吃飯的碗、買菜的籃子、喝湯的盆子、洗東西的缸都能用來做花器”,專門研究中式插花的花間堂堂主文兒介紹,中式插花講究的是神韻,盛放的花器象征著大地,擺放的枝條象征天空,花朵則代表人的內心,講究天地人合一就是好的作品。其介紹,中式風格的插花全名叫東方禪意插花,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了,但上世紀曾在歐式插花的濃烈氛圍中被忽視和淡化了。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發(fā)展,中式插花風格重新受到重視。

  花間堂的地上,擺放著青白色系的容器,大小、款式都和家里的飯碗一模一樣,一旁還放著插花需要用到的材料。文兒介紹,中式插花材料更是隨手可取,學會了技巧,隨時隨地都能插。春用迎春、夏取荷花、秋采菊花、冬選臘梅,三五枝主花,再配上一兩根柳枝就算完工了。“插出來的花就和山水畫一樣,傾斜風格的插花看一眼就能感受仿佛有風拂過,直立式插花則讓觀賞者感受到生命力”,文兒邊說邊展示著自己的作品,一件名為“飄花輕似雪”的作品甚是扎眼,搭配著一杯清茶、一縷古香,頗有味道。

  00后竟也喜歡“古風”

  文兒研究中式插花已有5年了,3個月前她開始教授學生插花技巧,短時間居然就有了上百個學徒。據了解,“中國風”的忠粉是一群70后和80后。他們坦言,正是想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提高氣質、內涵和審美。“想通過學插花,最終提升企業(yè)的環(huán)境布置”,吳女士是個老板娘,如是直言。一些老阿姨也喜歡中式插花,在她們看來,傳統風格更是一種懷舊。

  錫城一些00后也在家長的帶領下走上了“插花之路”。采訪發(fā)現,不少家長希望通過“禪意風”的熏陶,讓孩子學習并傳承傳統文化,更多的家長則是期望孩子能在安靜的創(chuàng)作中學會靜心思考。對于00后的插花天賦,文兒也表示:“禪意插花講究內心的純粹,不同于歐式插花太在乎技巧,單純的孩子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效果意外地好。”

  “中式風”引出“高溢價”爭議

  喜歡中式插花的市民最得意的事就是將愛作發(fā)在朋友圈,圈上幾個贊。而在“中式風”走紅的同時,錫城也出現了相關爭議。

  自己經營花房的牛先生研究插花有三四年了,面對“禪意”插花,他笑了笑,直言自己的審美還不夠,“中式插花早于歐式插花,但這幾年欣賞的人不多,因此市場上曾經乏人問津,如今打上了傳統文化的旗號就又火起來了”。他認為,中式插花就是一股“復古風”,但并不實用,“插花還是為了擺設,現在的家居裝潢普遍工業(yè)氣息重,少有純中式的,所以這類插花能擺放的地方很少,擺得不對反而礙眼、別扭”。

  錫城幾家鮮花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對禪意插花的經營價格提出了質疑:傳統花店賣一束100元-200元的插花需要用十朵左右的鮮花做主花,再配上輔花、配草才算完工。且歐式插花對花朵的品質要求極高,顏色、飽滿度都有標準,因此日常損耗也大,經營成本高。但是,同樣價格的中式插花,其需要的花數只有歐式插花的兩三成,且重內涵、韻味的中式風格對花朵本身的要求不會太高,所以對經營者來說“空間”更大。

編輯:guo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