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植物生理學家殷宏章先生逝世
殷宏章先生是通曉植物身體密碼的魔術師,卻又不止沉迷于那陽光、水、土在流動的葉脈中搭建的魔幻天國;他是熱愛祖國的科學斗士,在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封鎖時,他用刻苦鉆研的精神向世人證明我們自己也能生產(chǎn)抗生素。他是植物的發(fā)言人,他的生命恰如葉子般是鮮綠色。他就是殷宏章。
1908年,殷宏章出生于山東省兗州的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是清朝年間的舉人和進士,父親也為晚清舉人。詩書傳家、國學淵源,殷宏章自幼受到熏陶。
1925-1929年就讀于南開大學,他先是攻讀數(shù)學和化學,后來對植物學產(chǎn)生興趣,改讀生物學。1935年獲得清華大學庚款公費留美機會,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求學期間主要從事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及葉片運動影響的研究。
學成歸國后,殷宏章長期從事植物生物化學、光合作用和生長發(fā)育的研究。1954年他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光合作用研究室;1959年他領導開展了光合作用磷酸化的研究;1961年他和助手們對光合磷酸化量子需要量進行了測定,測得形成一個腺三磷分子需要4-6個紅光量子,證明了光合磷酸化反應是整個光合作用反應的一個組成部分;1962年,他又從量子需要量的研究深入探索,最終首次發(fā)現(xiàn)了光合磷酸化過程中存在高能中間態(tài),這對了解光合磷酸化機理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評價。
殷宏章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另一個突出貢獻,是他在1959年深入農(nóng)村實踐中提出了作物生長的“群體”概念。他分析了大田群體結構與光能利用,群體和個體的矛盾和統(tǒng)一,群體的發(fā)展、調(diào)節(jié)和控制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學術觀點,為農(nóng)作物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此外,殷宏章對植物學的其他學科發(fā)展也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還不能生產(chǎn)抗生素,而一些國家又限制對我國的出口,面對這個困境,殷宏章與沈善炯合作,開始進行微生物代謝研究。他們一干就是四年,最終成功打下了抗生素生產(chǎn)和微生物研究的基礎。
1992年11月30日,殷宏章在上海逝世。他在植物生理學科領域奮斗了半個多世紀,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我國科學事業(yè),是一位永遠值得我們緬懷的科學大師。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中國風景園林學科開拓者孫筱祥先生逝世
中國園林泰斗, 中國風景園林學科開拓者,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孫筱祥先生于2018年5月4日12:40與世長逝。 【詳細】
《中國園林》雜志主編王紹增逝世 享年75歲
著名風景園林學家、《中國園林》雜志主編、原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王紹增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7年01月27日10時在廣州逝世,享年75歲。【詳細】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病理學家戴芳瀾逝世
1973年1月3日,戴芳瀾在北京逝世。他對學生和藹可親,對同事謙和相處,學風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深得晚輩尊敬和學習。【詳細】
建設部原副部長兩院院士周干峙今日凌晨辭世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訊 建設部原副部長、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名譽理事長周干峙先生于今日凌晨六點辭世,享年84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