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奇點”來臨,共尋未來城市之路

2016-08-25 15:24:43    作者:劉淼 王偉     來源: 國匠城     瀏覽次數(shù):

  前言:

  歷來,科學技術一直是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組織變革,不斷重塑城市形態(tài)的底層“原力”。

  根據奇點理論和相關發(fā)展跡象,認為未來20-30年科學技術進展,極可能會重塑社會生活和城市形態(tài)。

  那么規(guī)劃師作為從事城市規(guī)劃和研究的具有前瞻性、責任感,實際參與城市塑造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對于未來城市可能的變化,我們如何看待呢?

  通過對未來空間形態(tài)變革的構思,一定程度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害,提高決策的質量,進而實現(xiàn)各類要素和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類城市功能的合理劃分。

  同時,通過更好的開展產業(yè)用地、公共服務設施、樞紐重大基礎設施等城市空間布局,以選擇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引導路徑,支撐城市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這里我們試圖拋磚引玉,和大家開展探討。

  一、奇點臨近——歷史觀下的技術驅動變革

  美國未來學家?guī)炱濏f爾在他的暢銷書《奇點臨近》(SingularityisNear)中提出摩爾定律的擴展定理,即庫茨維爾定理,認為人類出現(xiàn)以來所有技術發(fā)展都是以指數(shù)增長。

  近年石墨烯、基因測試等領域的代表性推進,以及Alphago戰(zhàn)勝韓國李世石、自動駕駛路試數(shù)萬公里,讓該理論逐漸從科技界向社會逐漸所認知。

  而且基于對當前信息、生物、材料科學的進展正在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判斷,庫茲韋爾聯(lián)合NASA、谷歌、思科、Autodesk等領先硅谷公司創(chuàng)建頂尖的奇點大學,致力于更具前瞻性問題的解決,其入學難度直接堪比哈佛。

  奇點大學

  歷來,科學技術一直是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組織變革,不斷重塑城市形態(tài)的底層“原力”。

  例如,手推車、馬車、到小汽車、軌道、高鐵等交通工具在不斷重新定義城市的尺度和輻射效率;鋼鐵、混凝土等材料技術讓城市建筑更高,人群更密集;通信、互聯(lián)網等技術不斷影響人們工作和生活,乃至社會組織形態(tài)。

  多種跡象已經表明,未來20-30年極可能是科學技術發(fā)生變革,進而影響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技術變革和社會組織變革。

  二、趨勢判斷——技術之“變”與人性之“錨”

  1、技術之“變”

  能源、材料、信息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形成的發(fā)展趨勢是工程建造、工業(yè)制造的單位成本極大降低;交通物流、社會設施的組織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能源技術突破;

 ?。?)材料技術突破(如3D打?。?;

 ?。?)信息化突破(物聯(lián)網、大型運算技術);

  (4)人工智能、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等技術突破等。

編輯:lianq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tài)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對環(huán)境破壞和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fā)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并且持續(xù)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fā)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fā)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yōu)槌鞘芯G洲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yōu)槌鞘芯G洲

從蜿蜒的小路到鄉(xiāng)村樸素的大門設計,這里介紹營造城市中寧靜的綠洲的10個方法。當你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城市廣場,如果不是特別的小,也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塊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