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澇亟待綠色“海綿”

2016-08-22 10:01:34         來源:騰訊網     瀏覽次數:

  2016年入夏以來,持續(xù)的強降雨令中國多個省市遭遇內澇,城區(qū)“看海”現象多發(fā),道路積水中斷,市民淌水過街,大量車輛拋錨、泡損等新聞屢見不鮮。而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社會關注。

  每當汛期來臨,總有不少城市在風雨中“凌亂”,局地甚至出現嚴重內澇。“海景城市”打亂了城市運轉秩序,也對市民的生產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主汛期已過,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需要痛定思痛,多方面下大力氣提升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措施、補足短板、消除隱患,盡快提升城市防汛能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當下一個汛期到來之際,讓市民少些看海的“驚喜”。

  武漢:何日走出“積水潭”

  經過49天高水位運行,8月16日10時,長江武漢關水位降至24.98米,退至25米設防水位以下。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于當日終止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武漢市今夏經歷的多輪強降雨令人印象深刻,據統(tǒng)計,今年6月1日至7月6日,武漢降水量達932.6毫米,比1998年6至8月的總降水量還多出了64.6毫米。武漢城市160余處大面積內澇,公共交通、電力中斷,變成了“東方威尼斯”。而城市內澇嚴重,豈能全怪天氣?

  客觀地講,近些年武漢市治水攻堅計劃還是有成效的。1998年7月,在雨停24小時后,全城有近20%的建成區(qū)仍然漬水,且漬水持續(xù)多日才逐步退去。而除武昌南湖部分地區(qū)外,今年武漢絕大多數漬水點的漬水在當天基本退完。武漢市水務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分析,這是因為這些年武漢市排水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

  其實,近些年來武漢市的治水步伐從未停歇。2013年武漢市啟動了“排水三年決戰(zhàn)計劃”。但是3年過去了,武漢主城區(qū)內為何還是出現了嚴重的漬水?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三年決戰(zhàn)計劃”雖然改善了一些排水泵站和地下管網的排澇能力,但處于大建設時期的武漢出現了許多大工地,有些或者將排水管道掩埋,或者破壞了管網。

  此外,由于“重地上、輕地下”,導致排水系統(tǒng)建設遠遠落后城市建設。有專家說這是一筆經濟賬在作怪: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投資巨大,要花地方財政的錢,且無法像住房、水電、通訊等系統(tǒng)建設那樣可以快速收回投資。因而很多官員對不被計入政績的“地下世界”輕視敷衍,也就不足為奇。

  這樣一種發(fā)展思路無疑是在透支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光鮮亮麗的地上世界,往往經不起一場大雨的檢驗,在狼狽不堪中現出“原形”,招致民意的普遍不滿和詬病。

  不過,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洪亮平認為,“原有的城市管網建設的確存在著一定問題,但把板子都打在城市排水系統(tǒng)上并不恰當”。他說:“管網只是一個輸送的過程,更關鍵的是城市對雨水的存蓄空間沒了,這才是第一位的原因!”

  近些年,城市硬化面積日趨加大,在建設過程中還把原有的坑塘、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tài)資源都侵占、填埋和破壞了,下雨后水就面臨著“無處可去”的尷尬,這無形中加大了城市內澇的風險。

  填埋湖泊阻礙排洪功能

  洪亮平分析,“武漢發(fā)生嚴重的城市內澇,一方面是由于填湖建樓造成城市內部承載空間飽和,另一方面,外江水位高導致的水無處可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據統(tǒng)計,目前武漢城區(qū)湖泊有38個,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多達127個。為了發(fā)展,人們向湖泊爭奪空間、爭奪資源,圍湖造田、填湖建城、攔湖養(yǎng)殖,如今終于嘗到了苦果。

  武昌城區(qū)的沙湖,曾是武漢市僅次于東湖的第二大“城中湖”,被稱為武漢市的“城市之肺”。而如今,沙湖的面積僅有50年前的一半。不間斷的填湖開發(fā),把沙湖從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擠壓,綠色的湖水被黃褐色的土地掩埋。如今,在沙湖沿岸盤踞著水岸星城、夢湖水岸、水云居等樓盤,名字和“水”沾親帶故,雖然均價達到1.1萬元每平方米,但仍舊十分搶手。

  被無止境的開發(fā)浪潮吞噬的,何止是沙湖。更多的無名湖泊,在默默無聞中消失。許多有著以湖為名的地方,如楊汊湖、范湖等,只空留地名,不見湖影。這些能夠對雨水徑流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河湖、坑塘、濕地、溝渠、低洼地已經變成了城市建設用地,對雨水徑流的調節(jié)、蓄滯作用喪失。

  洪亮平說:“要科學解決城市內澇,從源頭上要減量,中間加大管網的輸送能力,末端還得有地方承載。理想狀態(tài)下,應當有梯級的蓄滯排水系統(tǒng),有先有后有錯峰,這樣才不會把水一下都排到受納水體中。”

編輯:wanglongzha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中規(guī)院總規(guī)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guī)劃、風景園林、生態(tài)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fā)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guī)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fā)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