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在園林中看到由單塊山石豎向布置成獨立峰石的景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置石中特置山石的一種常見形式。單塊特置的峰石正如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對承德避暑山莊東側(cè)“磬錘峰”所描寫的那樣:“挺在層巒之上,孤石云峰,臨崖危峻,可高百余仞。”它是以自然界中孤峙無倚的山石作藍本(如大家所熟知的安徽黃山飛來峰),采用特置的形式,以“一峰則太華千尋”的濃縮洗練手法,顯現(xiàn)峰石獨特的個體美,它好比是單字書法或特寫鏡頭,突出其自身的完整性和自然美。
峰石的特置在我國的園林發(fā)展史上是運用得比較早的一種山體意匠表現(xiàn)形式,古代的園主們也常以奇峰異石而爭相夸耀,宋徽宗趙佶甚至還給峰石加封爵位,賜以“神運”、“昭功”、“敷慶”、“萬壽”等峰名,“獨‘神運峰’廣百圍,高六仞,錫爵‘盤固侯’。”(祖秀《華陽宮記》)現(xiàn)在蘇州的瑞云峰、冠云峰就是這一時期(北宋花石綱)的遺物;峰石同時也是園主確證自我,張揚個性,展示其精神世界與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xiàn),諸如米芾拜石、寒碧莊(留園前身)主人劉恕自號“一十二峰嘯客”等等。正是這種體量極大、姿態(tài)多變的峰石具有獨特的觀賞性,所以如果把它們和一般山石相混用,則無異于投瓊于甓,埋沒了它應有的價值。因此它常被特置于主要的觀賞位置,作為觀賞主景而加以應用,如蘇州留園的冠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
傳統(tǒng)的特置峰石常安置在整形的基座上,或整塊的自然山石基座上,這種自然的山石基座稱之為“磐”。其在工程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是穩(wěn)定和耐久,而其穩(wěn)定、耐久的關(guān)健則是要掌握峰石的重心線,使其重心垂直向下而不偏離重心線,使峰石保持平衡。我國傳統(tǒng)的做法是在峰石的基座上鑿“筍眼”(即榫眼),將峰石的底部置于筍眼之中?!秷@冶》云:“峰石一塊者,相形何狀,選合峰紋石,令匠鑿筍眼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觀。”意思是說:對于單塊特置的峰石,先要仔細察看它是什么形狀,再選擇和峰石的紋理、色澤等相類似的山石,讓工匠把它鑿成帶筍眼的基座,然而將峰石按上大下小的形體安裝其上,豎立起來,這樣才會好看。對峰石的底部也可略作加工,形成石筍頭,筍眼的大小和深度應根據(jù)峰石的體量和底部石筍頭的形狀而定,一般筍眼直徑和深度應比峰石下部的石筍頭略大、略深一些,吊裝前先在筍眼中澆灌少量的黏合材料,吊裝時應將峰石懸空垂直,仔細審視它的重心線,并隨時矯正,然后徐徐落下,投入基座筍眼之中,空隙處可用小石片剎實,再灌漿穩(wěn)固:冠云峰安裝示意圖)。至于現(xiàn)代立峰,由于膠結(jié)黏合材料強度增大和工藝水平的提高,其做法相對簡單,一般基座上不再鑿以筍眼,而直接在基座上進行安置,方法和傳統(tǒng)立峰相同,其要點也是重心線垂直向下,用剎片墊實、固定,再用水泥砂漿進行勾縫,連成整體。峰石的材料也從以前單一的太湖峰石擴大到了黃石等石種,進行立峰特置,尤其在現(xiàn)代綠化景觀中常有應用。
除了單塊特置的峰石外,由于好的峰石難以尋覓,或囿于經(jīng)濟等條件,也有用二、三塊或數(shù)塊形態(tài)、紋理、色澤、皴皺等近似的造型山石進行拼疊而形成石峰的,這種布石形式稱之為拼峰,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置石形式?!秷@冶》云:“或峰石兩塊、三塊拼疊,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驍?shù)塊掇成,亦如前式,須得兩、三大石封頂。須知平衡法,理之無失。稍有欹側(cè),久之逾欹,其峰必頹,理當慎之。”因此在堆疊拼峰時,必須要按等分平衡法的原理,先確定重心,然而再由下向上,進行層層堆疊,其既要注意壓力集中于一點,使重量能左右平衡,又要講究造型,與獨塊峰石一樣,保持上大下小,并且要使左右有飛舞之勢,蘇州古典園林中比較著名的如獅子林的“九獅峰”、“三元及第峰”等。九獅峰是一組由太湖石進行拼疊而成的大型石峰,峰體俯仰多變,玲瓏多孔,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九只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蹲伏其中,其堪稱為金華幫假山的扛鼎之作,這種用太湖石模擬動物造型的疊峰有人稱之為“堆塑”,意為猶如一種用太湖石進行抽象雕塑一樣。
在江南園林中,除了太湖石峰外,我們還經(jīng)常會看到用石筍石、斧劈石等劍立來點綴或組合成假山小景的作品,其布置形式,或一峰單置劍立,或二、三組合成景。其要領(lǐng):一是要選擇形體筆直似劍的石材;其次在組合上應講究主次分明、疏密恰當、聚而不靠、分而不孤、錯落有致,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中的春山石筍石配置。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m.bodypridesp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