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綠化“矮化”問題不容忽視

2016-04-01 09:09:07    作者:朱法飛     來源:光明日報     瀏覽次數(shù):

  在城市綠化建設中,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片面追求“矮化”的不良傾向,從廣場、街道到機關單位庭院幾乎都在推行“矮化”模式,令人擔憂。其表現(xiàn)主要為:一是重草輕樹。許多城市綠化美化的重頭戲就是搞幾個草坪,唯草是綠,樹木受到歧視,似乎造綠就是種草。二是重灌木輕喬木。許多城市道路旁和機關單位庭院內幾乎是一個模式——瘦黃的草坪上點綴著幾株塔松或黃楊球,樹冠高大的喬木在新崛起的建筑樓群中則失去了立足之地;更有甚者,干脆砍去“礙手礙腳礙眼”的大樹、古樹和老樹,取而代之栽上矮小的新樹種。有道是“樓越蓋越高,樹越栽越矮”。

  不可否認,有些場所綠化工程實行“矮化”是必要的,但是把“矮化”作為一種基本模式則弊端明顯。首先,從環(huán)境效應考慮,盡管高大的喬木有所謂“落毛、落花、落葉”的缺陷,但對局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遠勝于草坪。其次,從市容的美化綠化效果看,人們更希望看到花木蔥蘢、錯落有致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而不是夾雜在鋼筋水泥建筑群中的一塊塊綠色“補丁”。再次,從綠化成本上看,一些草坪特別是名貴草種,從下種、施肥到修剪、養(yǎng)護,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綠化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片面追求鋪建大面積的地毯式草坪,實在是費而不惠。最后,大樹、古樹、老樹是一個城市歷史變遷的承載與見證,其存在短則十幾年、幾十年,長達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在城市建設、改造時一定要保護好,不要輕易損毀,因為“沒有古樹的城市就沒有歷史”。

  應該肯定,現(xiàn)代化的城市要與現(xiàn)代化的綠化相匹配,決不能重復“梧桐、白楊、馬尾松”的單調模式。發(fā)達國家有令人羨慕的大草坪,更有令人贊嘆的古老樹林和傳統(tǒng)花圃。在推行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在借鑒國外科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走有特色的城市綠化之路。

  我國的城市綠化用地十分有限,應當堅持“以樹為主、花木相隨、優(yōu)化品種、植物多樣、和諧搭配”的原則,盡量實行“保護古樹、樹下有花、花下有草”的立體綠化模式。為此,在城市綠化美化時,要盡可能做到“點線面、高中低、多品種”的科學有機結合,使城市真正成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花木繁茂、四季常青”的大花園。

 

編輯:wangy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城市綠化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來國家對環(huán)境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環(huán)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發(fā)展節(jié)奏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城市的街道上【詳細】

大葉油草——低調的城市綠化“新寵”

大葉油草,這種海南本地人很常見,卻叫不出名字的小草,正在成為省會??诔鞘芯G化的新寵,不得不說這是本土物種頑強生命力的表現(xiàn)——它們耐寒、耐踩,關鍵是還省水,當然,它們也很好看。【詳細】

成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導則(試行)》出爐

 “成都增綠十條”明確,要實施城市道路增綠,繼續(xù)大力推進中心城區(qū)道路綠化增量提質工程,通過增加喬木數(shù)量、科學配置喬灌草,不斷提升綠化總量,彰顯成都道路景觀品質。【詳細】

全域增綠 成都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成都市將按照“景觀化、景區(qū)化、可進入、可參與”的理念,構建生態(tài)區(qū)、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圖為鳥瞰望江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