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圓明新園的文化潔癖和商業(yè)困擾
一路爭議,7年,并未止住橫店人建圓明新園的步伐。5月10日,占地6200多畝、總投資300億元的浙江橫店圓明新園(一期)在爭議聲中如期開門迎客。
有一期還會有二期。看來,橫店的圓明新園是一定要建成的了——去過橫店的人都知道,這里有復制的故宮、新建的秦王宮以及清明上河園景區(qū),當然也包括廣州街、香港街等。這些跨越歷史時空的現代復制建筑和景區(qū),被稱為橫店影視城。據說,現在超過70%的國產影視劇都是以這里為“背景”制造出來的……
誠然,若人們將橫店影視城里的那些古建景點視為影視道具,一切爭論也就沒有意義了。因為這些復建的景點,主要是為影視劇有償服務的商業(yè)配套項目,不是文化意義上的古建重建復修。
圓明新園,無論多大爭議,都亟須厘清文化要素和商業(yè)目的的糾纏。文化潔癖者認為,無論存在或消失的歷史古建,都不宜復建。因為這種復建并非原汁原味的呈現,而是斬斷歷史時空的新品、贗品。但這只能存在于文化衛(wèi)道者的言辭邏輯里,因為即使如故宮里的一些建筑,明清兩代也由于天災而重建復建過。其他古建如湖南岳陽樓,當年滕子京重修還促成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也是復建品……
消失的著名古建,后人復建之并無不可,犯不著以文化潔癖的思維去怨之諷之,文化寬容是必要的。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復建歷史古建允許商業(yè)放縱,將復建古建純粹商業(yè)化。橫店影視城里的古建復建項目,是影視劇大繁榮時代的產物。作為影視文化產業(yè)的配套項目,有其存在的市場理性。橫店不僅復建了故宮(明清宮苑),也復建了消失于歷史長河中的秦王宮。這為明清和秦代影視劇提供了場景和道具載體——須知,一般影視劇是很難在故宮取景拍攝的。
岳陽樓、黃鶴樓等類型的復建屬于文化盛事和佳話范疇,而一些粗制濫造的商業(yè)復建項目則毫無文化內涵,不僅為輿論場所詬病,也會被市場淘汰。橫店影視城的古建筑復建品,本身并無多少文化含量,但由于有市場需求,就和影視劇一起構成了利益攸關的關系,因而屬于文化產業(yè)的范疇。
由此再評價圓明新園復建項目,可能會清晰理性許多。既然市場和輿論能夠默認橫店影視城復制故宮的存在,又何以詰難圓明新園的復建?
這其中恐怕不僅有文化潔癖,還有國人潛意識里的歷史傷痛。眾所周知,圓明園毀于1860年英法聯軍的縱火焚燒,北京圓明園存留的斷壁殘垣,正是那段歷史凝固的寫照??蓤A明園遺址是遺址,不會因為殘缺而損耗絲毫的歷史內涵和文化意義;圓明新園與橫店影視城的那些復建古建一樣,無非是影視劇的配套項目而已。
圓明新園沒有耗費一分一厘的公帑,純屬民間資本和社會集資。其存在的意義,不是褫奪圓明園遺址的歷史文化,也非政府主導下的商業(yè)莽撞行為,它看中的是橫店影視城的招牌效應,是為影視劇制作者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
文化衛(wèi)道者不要將圓明新園視為異端,它本身就非純文化的象征。
既然因市而生,圓明新園的未來就由市場決定。其他紛擾,毫無意義。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qū)在開發(fā)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qū)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fā),只有這樣才能自發(fā)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fā)揚【詳細】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fā)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建設探討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是指以重要文化遺產及其背景環(huán)境為主體,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突出公益性,開放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