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園林記憶的“耄耋老宅”
曾見證華僑資本家“威水史”
如果沒有看錯被劃花的文字,這座百年老屋始建于1926年。它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故?它的主人是誰?花園又為何變成了幼兒園?帶著這些問題,南方日報記者一行來到了新水坑村的祠堂。村中一位年過九旬的白發(fā)長者,將家塾背后的歷史疑團一一解開。
家塾的主人叫做陳朗存。朗存家塾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據(jù)老人回憶,陳朗存是村里的華僑,家塾和后花園都是他從海外發(fā)跡后回來建成的。至于他曾經(jīng)去過哪個國家,有的說是秘魯,有的說是菲律賓,眾說紛紜。除了陳朗存,從新水坑出去的華僑還有不少,村里不少年近百歲的老房子就是物證。
陳朗存的孫子則告訴記者,整個花園并不是一次性建成的。陳朗存回村以后,還到肇慶做過生意。而朗存家塾的部分建筑物料,則來自番禺沙墟的另一座房子。工人們將舊屋的磚頭挑回新水坑,再按照原址的設計仿建。側門門梁上依稀可辨的“沙墟接龍造”五字,就是當年留下的。
據(jù)老人回憶,身為鄉(xiāng)紳的陳朗存在村中頗有威望。他不僅有生意頭腦,還很有文化。陳朗存曾創(chuàng)辦番禺地區(qū)有名的“時利和醬園”,為村民組織自衛(wèi)隊,出錢請教書先生辦學,村里的紅白喜事也都有他的補助。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朗存家塾雖名為“家塾”,卻不是給村民讀書的地方。這里只是他的私人住宅。“但村民有大小事情都會來這里聚集開會,找陳朗存商量。”老人補充道。
1956年,時利和醬園和市橋的和珍、大昌醬園合并為公私合營的“和昌醬園”。與醬園的命運相似,在特殊的年代里,朗存家塾也未能躲過被“改造”的命運。它被收歸集體所有,做過托兒所,也曾分給大隊做倉庫,存放農(nóng)具和谷物。家塾墻上“花園五隊”的字跡,就說明這里曾歸屬第五生產(chǎn)隊。
文革期間,花園里的池塘、假山被蠶食、毀壞。1983年,村民們在花園修了一座兩層的幼兒園,2012年重修為“新水坑幼兒學校”。盡管陳朗存尚有后人在村內(nèi)居住,但朗存家塾早已樓去人空,淪為一座“廢園”。
老房子躲不過歲月的磨蝕,卻凝固了時代的信息,背后的歷史與情懷值得人們記憶與珍藏。如今,新水坑村村民正考慮將朗存家塾改造成博物館,并為此制作了設計效果圖。不過,家塾的修復工程仍舊考驗著后人的智慧。
“我們從村委給出的修復規(guī)劃發(fā)現(xiàn),一些具有藝術價值的細節(jié),例如精美的灰雕都被涂抹,不是真正的修舊如舊。”劉偉倫擔心,不具備專業(yè)資質(zhì)的修復,反而會使老房子的歷史信息被破壞。到目前為止,朗存家塾仍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或歷史建筑名錄。他希望,朗存家塾能盡快獲保并在專業(yè)單位的指導下進行修復,讓老房子“重煥生機”而不致“面目全非”。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xiàn)富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mào)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nèi)宄扇旱靥で?、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diào)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nèi)、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