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縣城的文化與尷尬

2015-01-13 09:09:22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福布斯》中文版發(fā)布2014年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榜,江蘇昆山連續(xù)第六年名列第一,與江陰、常熟、張家港、義烏一起名列“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排行榜前五名。

  這些城市都是中國縣域經濟的領跑者。福布斯的最佳縣城也沒說他們評選的指標主要是啥,但毋容置疑的就是經濟,否則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qū)縣市為啥一個都不在其中。

  其實老外并不懂得中國的縣城,像排名前五位的中國最佳縣級城市已經沒了“縣”的味道,而是縮小版的中等的城市了。比如這五個縣級市經濟總量都遠遠高出中西部的地級市,你說它是縣級城市只不過是行政區(qū)劃的標志而已。這些城市早就沒了縣城的文化,也沒了縣城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

  中國的縣城有著獨特的縣域文化,縣城里稍有頭有臉的人,就會被大眾認知。為官的弄個科級就算仕途成功;為文者一輩子在《詩刊》發(fā)幾首詩就算著名詩人了;豆腐坊上了生產線就算大老板;年輕時一次“劈腿”,半輩子都背著“風流”的名。要想出名不用趁早,在縣城里賣五年燒雞不換地方,全城人都知道你的名號。

  也別說縣城不好、掙大錢難,成為“大款”卻很容易。開一臺“四個圈”的奧迪在縣城轉四個來回就有了仰慕者。當大官難,但要找到權威的感覺不難,無論你是派出所、稅務所、農科所……只要是所長在縣城都算“高干”。一官半職在都市是職業(yè),在縣城就是領導。有職位的人在縣城被滋潤得神清氣爽??h城的同城效應讓人人都有了個體存在的感覺,你不會被人群湮滅。縣城人打開窗戶就是左鄰右舍,它是集鎮(zhèn)的延伸和拔節(jié),它是放棄了土地的農民村莊。即便你也學都市人那樣一道鐵窗兩扇鐵門,也實現不了“大隱于市”的目的。

  縣城人講的是關系、靠的是朋友,認識的人多在遇到事時比錢多更管用,人脈決定著成敗??h城里的人,重于為人,輕于干事。不會做事不怕,不會處事難于立足??h城里做事講的是既要實實在在,又得環(huán)顧左右,太虛了有人罵你滑頭。

  再小的縣城也不是鄉(xiāng)村,即便縣城里沒有一座樓房,可是那一間間小小的房間卻布局著人民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h城除了沒有外國大使館外,其他的國家機構都能找到相應對口的部委辦局,省會城市的各個部門,縣城里也一應俱全(就差一個領事館)。

  縣城人的文化積累薄,但縣城人的臉皮更薄,他們把面子看得和自尊一樣重要,不給面子,就是傷了自尊。朋友聚會明明兜里沒錢,也得沖上去買單。這頓喝了你的酒,下次找機會得補償,不能占著別人的便宜??h城人到了省城、到了大都市,遇到曾經在縣城里自己接待過的“朋友”,對其搖身一變,只會噓寒問暖、不舍分文的“假客氣”極為惱火?;爻呛笠姷脚笥训牡谝痪湓挶适鞘〕侨?ldquo;真他媽的虛頭巴腦”。是啊,人家不是縣城,高處不勝寒嘛。可是沒過兩月,省城的人又下來了,縣城人即便心中已不再悅乎,仍是笑臉相迎,杯盞接風。沒辦法,縣城人天生就是臉皮薄、好面子。

  中國的縣城規(guī)模一天天在擴大,可縣城的數量卻一天天在減少??h城發(fā)展了,變成了市,可是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了,卻變不成縣城。10年間在中國的版圖上已經有近300個縣消失,變成了市,可是卻沒有鄉(xiāng)鎮(zhèn)變?yōu)榭h城。如按此速度和模式不出200年,中國怕就沒有縣城了。我真怕中國沒有縣城,我也真怕縣城里的有些習俗和觀念會永遠消失。說不清、道不明的縣城,卻最能體現出國人的人情和風俗。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案例賞析:與城市文化融合的成都鐘書閣

一直把重視文化做為標簽的鐘書閣,也來到了獨具文化魅力的成都。項目位于成都天府大道上的銀泰中心,從商場扶梯步入4F,引入眼簾的便是最熟悉的鐘書閣標志的文字幕墻。為了更好的與這個充滿魅力的城市融合,文字幕墻也加入蜀地文化。【詳細】

云南:新增13個省級園林城市和縣城

經評審,云南省政府決定命名楚雄市為第八批省級園林城市,水富縣、雙柏縣、永仁縣、祿豐縣、建水縣、寧洱縣、祥云縣、洱源縣、劍川縣、華坪縣、滄源縣、雙江縣為第八批省級園林縣城。昨日,云南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命名第八批省級園林城市園林縣城和第一批省級園林城鎮(zhèn)的通知,其中,師宗縣五龍鄉(xiāng)、羅平縣板橋鎮(zhèn)成為第一批省級園林城鎮(zhèn)。【詳細】

國內外建筑設計大師齊聚津城 共探城市文化建筑內涵

  日前,由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文化中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天津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天津華匯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