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春霖景觀設計工作室:攀枝花大學"校友桌"設計方案
對話歷史 集體記憶 校友情深 ——
攀枝花大學“校友桌”方案
關鍵詞: 極簡低碳主義 紀念性景觀 校友桌
我們每個人都是整體意識的一部分,通過我們的作品、形象、思想、寫作等等而彼此關聯(lián)。藝術(shù)應該是一種活躍的載體,永遠向世人展示著新穎的、不為人熟知的主題。正是由于那些跨越時代的,充滿了個性與奇想的想象付諸實際使今天的我們清楚的認識著自己,他們不僅是同時代人之間的一種對話,更將成為不同時代人們之間的一種對話。我們將在這些溝通中告訴未來一代,我們是誰、曾經(jīng)做過什么,可能的話,還包括我們將對他們產(chǎn)生什么樣的正面影響。
方案經(jīng)甲方(攀枝花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委托到初步完成,歷時約一年。期間數(shù)次測繪、踏勘與基地研討,整理30年來攀枝花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yè)生的統(tǒng)計資料:畢業(yè)時間、專業(yè)及畢業(yè)人數(shù)。以時間為線索,按螺旋線進行排列,順時針的螺旋線上標定出一個時間起點(自1983年土木學院招收了首批45名學生),和一個開放的未來,也象征著土木學院蒸蒸日上,桃李滿天下。基地的平面構(gòu)成也采用斐波那契螺旋線(又稱“黃金螺旋”)再次強調(diào)主題,并以霧噴進行氣氛營造。
上善至水。黑色花崗巖底座,上方懸挑出一個綠色花崗巖橢圓形噴泉桌,大小軸直徑為3M*4.5M。卵圓形的水桌,薄薄的水線傾瀉至底。靜靜的水流看起來是在推動圓盤旋轉(zhuǎn)。人們可以一邊閱讀這些歷史,一邊觸摸并隨意改變水流的方向。從心理上說,設計者由衷希望人們認識到自己是使這件作品復活的一部分。人們幾乎感覺不到水在經(jīng)過圓桌表面時的流動,當輕觸水面的過程中與紀念碑進行著交流,或是當流水遇到阻絕時,看似靜止的水流會奇妙地顯現(xiàn)出回流狀,直至流至紀念碑的底座。
方案一 記憶
方案二 龍骨
運用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矗立起一座紅色的門框,高、寬約18米,寓意成功之門。借景攀枝花大學圖書館濱水景觀。
設計成果以無償方式捐贈予攀枝花大學,以支持攀西部地區(qū)的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感謝攀枝花大學校友的熱情幫助與無私捐贈!
方案一 記憶動畫效果
方案二 龍骨動畫效果
邊春霖景觀設計工作室
2014年10月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