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習近平提議建張伯玉雕塑 傳承榕樹精神

2014-11-28 09:52:44         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上世紀90年代之前,福州街頭大型城市雕塑只有三四座。“上世紀90年代初,習書記到福州任職后,提出要建一批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形象,讓市園林局牽頭實施。”時任市建委副主任、市園林局局長的張家友昨天回憶道,“當時習書記提議,要給對福州有貢獻的歷史人物建雕塑。他說,福州是榕城,榕城怎么來的,宋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發(fā)動全城百姓遍植榕樹,對福州抗旱防洪有功績,要給他建一座城市雕塑。”

  后來,市園林局請來沈陽魯藝、四川大學、廈大雕塑系教授在榕城街頭踩點,看哪里適合建城市雕塑,又請各地的雕塑家設計出一批雕塑小樣,然后請專家評議,最后向習近平匯報。“那段時間,習書記經(jīng)常來白馬河公園管理處看雕塑小樣,有時自己先來看,再帶市五套班子領導來看。”張家友說。

  “那天,我們在白馬河公園管理處擺出很多泥巴捏的雕塑小樣,等市領導來審定。”時任市園林局副局長林應樞說,“開完市委常委擴大會,習書記帶著其他市領導來看小樣。他們在小樣前仔細查看并討論哪個設計好、哪個要修改。最后習書記拍板建設王審知、張伯玉、林則徐、嚴復、侯德榜等一批雕塑。”

  雕塑小樣定稿后,雕塑地點選在哪,習近平也一一去看現(xiàn)場,張伯玉雕塑建在白馬路楊橋路口的西門兜環(huán)島就是他看后敲定的。后來,“四位老人”分別建在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再后來,福州街頭、公園的雕塑多了起來。

  1993年12月,為紀念福州太守張伯玉而建的張伯玉植榕雕塑立在西門兜兩棵大榕樹下。雕塑為花崗巖材質(zhì),站立式,高3.8米,左手向上彎曲,掌心托著希望的種子,右手扶鋤,頭部高昂,雙眼滿含希冀。雕塑作者為市群藝館的程俊華,由市園林局承建。

  后來,西門兜環(huán)島因做暢通工程而擴建,張伯玉的雕塑被移到西湖湖頭的擷秀園內(nèi)。2000年后的一天,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路過西門兜環(huán)島時,發(fā)現(xiàn)張伯玉雕塑不見了,就問:“張伯玉雕塑怎么沒了?”“于是,市園林局又將雕塑移到楊橋路江濱西大道口的閩江公園北園創(chuàng)業(yè)園內(nèi)的榕樹下,相當于為張伯玉建了個紀念園。”當年主持雕塑移建項目的原市園林設計院院長林焰表示,當時創(chuàng)業(yè)園內(nèi)榕樹生長不旺,市綠化工程處將榕樹補齊了,形成了今天雕塑后面郁郁蔥蔥的榕樹背景。

  “習總書記提議建張伯玉雕塑,就是肯定、贊賞、倡導張伯玉的植榕精神及張伯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搞好生態(tài)文明的執(zhí)政理念。”資深園林專家邱泰斌昨天說,習總書記這次回來調(diào)研,還是倡導福州多植榕樹,這是他持續(xù)關注榕城及榕樹文化和精神的體現(xiàn)。

  在福建、福州任職期間,習近平非常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議興建一批城市雕塑;新建、擴建、續(xù)建左海、茶亭、金牛山等6個公園,創(chuàng)新中國成立后我市年度建公園綠地數(shù)量和財政投入的紀錄,其中,發(fā)動農(nóng)民建公園的做法還得到全國綠化辦的肯定;為全民健身,解決鼓山登山難問題。

  相關鏈接

  張伯玉“編戶植榕”

  宋治平二年(1065年),62歲的張伯玉剛擔任福州太守就遭受旱情的考驗。他聽老農(nóng)說榕樹可遮陰、防洪、抗旱,便發(fā)動19.7萬戶百姓,在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編戶植榕”,他還在衙門前種兩棵榕樹作為表率。1076年后,福州夏季就形成“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

  1068年,福州知府程師孟寫詩贊美張伯玉在仕途末站的福州大力植榕綠化的成果:“三樓相望枕城隅,臨去猶栽木萬株。試問郡人來往處,不知曾憶使君無。”

編輯:zhao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簡直違反常理的不可思議雕塑

  藝術有的時候總是超越人們的想象的,他們的作品不僅僅代表著美,還有創(chuàng)意。【詳細】

城市雕塑要有個性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城市雕塑在許多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一件優(yōu)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往往是一座城市、一個時代文化的標志。比如廣州的【詳細】

重慶這些城市雕塑濃縮了歷史和文化

  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藝術名片,每座雕塑都被賦予該城市的文化寓意。在重慶,也有大量城市雕塑濃縮了重慶歷史和文化,透過它們可以感受到重慶的藝術氣息和城市的脈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