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的親水空間(圖)

2014-09-04 08:50:00         來源:東方早報     瀏覽次數(shù):

親水空間 城市水體 蘇州博物館 黃金水岸

  圖為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親水的設計頗得好評

  空思間想

  “親水空間”是一個時髦的話題,在今日中國諸多城市的大興土木都與此有關。振興“水岸”的呼吁聯(lián)系著兩種常見的圖畫:一種是干凈,形象鮮明的開放空間,城市“靚了”(黃浦江畔的外灘?),還有一種是隱形的“黃金水岸”,大量的投資提高了水濱的價值,環(huán)繞城市水體的土地“貴了”,從此憑水而居成了奢侈的事情(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的“江景”“湖景”樓盤)。水岸不再是汽笛聲回蕩的港口,它變成了一個使人眼界大開的露天影院,一個迪士尼式的游戲場。

  我從小在長江邊長大,對于河流是絕不陌生的,童年記憶中也不乏晚飯后漫步到江邊船塢上的經(jīng)歷??墒?,自小他們就教育我,這樣的水濱可以遠觀,但并不能隨便“親近”。事實上,“江邊”是父母禁止我獨自靠近的地方,因為風浪中不知有多少無知的兒童失足送了性命……

  對于那些做實際事情的城市建設者而言,“親水”意味著與使用者安全性的顯著不同:首先不說水中溺亡的可能性—在北京的街頭噴泉中,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孩子淹死在僅僅10厘米深的水池里的悲劇,就算人們可以真的和水“親近”,對于水的衛(wèi)生程度如今有了不一樣的要求,對于不適合直接接觸的水質,設計師需要想方設法讓這種“親近”適可而止,小型的水景則需要一系列的機械裝置保證它的循環(huán)凈化—越是看上去“親近”的水景往往對安全性的依賴越大,以至于有的建筑師將建筑附屬的自然水體改造成貌似純天然,實則全機械的人工水池,然后又要煞費苦心控制它的外表,有時候需要它風起浪涌,有時候又要想辦法造成波平如鏡的假象—以便可以得到建筑清晰的倒影。

  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使得整體位于地面以下的劇院免遭不虞之災,劇院前面,看上去簡單的水池其實是個類似造船設計那樣的工程學杰作,水面下藏有暗格的水池冬天不至于結冰,萬一漏水的時候,也不會發(fā)生“一瀉如注”的情況。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蘇州博物館 隱于園林中的現(xiàn)代山水

蘇州博物館 隱于園林中的現(xiàn)代山水

蘇州“拙政園”與“太平天國忠王府”之間,夾著一座非?,F(xiàn)代的建筑;但是這座建筑卻能夠完美的與周圍兩座古典園林融為一體,沒有一丁點突兀。這座建筑物就是設計臺中東海大學教堂的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詳細】

Atelier Dreiseitl設計的Zollhallen廣場

Atelier Dreiseitl設計的Zollhallen廣場

Zollhallen廣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海關大廳,在2009年被修復。該廣場是城市水敏感設計的一個典范,因為它不與下水道系統(tǒng)連接。美麗的種植園提供滲透點,地下的砂石壕溝和改革的內置過濾介質減少了下...【詳細】

古城蘇州將建百余座博物館

蘇州市文廣新局負責人尹占群在日前舉辦的蘇州市建設博物館城研討會上說:“在70余座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的基礎上,蘇州地區(qū)將建成百余座博物館。以蘇州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為龍頭主體,各類專題博物館為特色,行業(yè)博物館、公助民辦博物館、私立【詳細】

蘇州博物館:為中國而設計(組圖)

  古典與現(xiàn)代,不僅可以碰撞,而且可以天衣無縫地過渡。這座“為中國而設計”的古代博物館,正是因設計的力量,將傳統(tǒng)中國風的美好和絢爛,表達得淋漓盡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