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20世紀建筑遺產遭遇"保護難"
一是提高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護意識。盡管21世紀的到來,促使人們對20世紀的成功與失敗進行重新評價,但是不得不承認,對于20世紀遺產的價值認知還處于較低水平,認識上的不到位,導致不少優(yōu)秀20世紀遺產遭到破壞,從城市的記憶中消失。例如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的“國慶十大工程”,集中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設成就,凝聚著一代建筑師的智慧,浸透著一代建設者的汗水,也標志著我國的建筑技術和創(chuàng)作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然而,在“國慶十大建筑”是否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問題上始終存在爭議。
在國際上,一些國家紛紛將本國的20世紀著名建筑師的作品列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這些建筑大師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一經誕生就開始凝固,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未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典范。格羅皮烏斯、丹下健三等設計大師的建筑作品均已被列入20世紀建筑遺產加以保護。在我國,也有一些曾活躍在20世紀建筑設計領域的著名建筑師。例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南京就曾會聚了呂彥直、劉敦楨、楊廷寶、陳植等一批當時我國最優(yōu)秀的建筑師,他們具有高深的專業(yè)造詣。他們在南京進行了廣泛類型的建筑設計活動,形成了一批用現代建筑技術建造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開展了創(chuàng)造新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從而打破了外國建筑師對建筑設計市場的壟斷,同時,也使千百年來依靠經驗的建造方法,逐漸走上了科學設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應作為重要的20世紀建筑遺產加以保護。
二是開展20世紀建筑遺產的科學評估。面對數量龐大的20世紀建筑遺產,正確加以選擇,進行價值判別,確定保護對象,建立保護和修復體系,既是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的重要前提,也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一方面,不同于那些碩果僅存的古代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20世紀建筑遍布人們的視野,需要嚴格加以選擇,從中辨識真正值得傳承于后代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應對20世紀建筑遺產中的所有類型都給予恰當的關懷,尤其是范例極少的建筑遺產類型。因此,在對20世紀遺產進行科學評估時,應當客觀而寬容,應當為后人保留延續(xù)的空間。
健全的科學評估原則是構成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的有效基礎。雖然我們伴隨著20世紀建筑遺產一路走來,但是,對于它們的認識往往基于以往的體驗,很少能以科學的態(tài)度、長遠的眼光,來討論它們對于歷史傳承和文化發(fā)展的價值與作用。對于20世紀建筑遺產的選擇和判別,需要改進傳統的調查方法和評估標準,建立科學的價值評估理論、篩選辦法和甄選過程,在全面調查,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為各類20世紀建筑遺產登記造冊,根據保存狀況劃分風險等級。
三是探索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護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建筑技術的進展日新月異,與各類科學技術的關系更加密切,新型結構理論的產生、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用,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發(fā)展,均體現出科學技術的威力。這些無疑都對今天選擇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護方法產生深刻影響。面對數量龐大的、列入保護范圍的新型建筑物或建筑群,如何建立和運行保護與修復體系,對于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來說,是艱巨而不能回避的新課題。
今天在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的諸多領域,未能掌握實現保護目標的修復理念、方法與技術,已經成為越來越不容回避的嚴重問題。在保護實踐中,如果保護理念方面出現偏差,必然造成實施方法和技術的千差萬別,甚至導致“建設性破壞”或“保護性破壞”。因此,應就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理念以及與保護方法和技術有關的特定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同時也應根據20世紀建筑遺產的不同保護狀況,充分尊重其在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特點,關注保護和修復工作對可持續(xù)利用方面的影響。
四是實施20世紀建筑遺產的合理利用。如何在文化價值與使用價值之間決定取舍,如何尋找保護歷史記憶與挖掘使用功能的平衡點,是不能忽視的現實問題。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護,應與城市環(huán)境整治和地區(qū)功能提升相結合,與市民公共活動和培養(yǎng)健康情趣相結合、與城市文化建設和特色風貌保護相結合,以提升20世紀建筑遺產對城市文化的貢獻度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力。2014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題“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其意義在于20世紀建筑遺產絕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寶貝”,更不是遠離百姓、沒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關乎民生幸福指數的文化資源。
20世紀建筑遺產,與其它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相同,都是一座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也是代表不同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坐標,當代人們以此為參照,辨認不斷變化的生存環(huán)境。保護文化遺產的最大動力是保存文化,而保存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傳承文化。只要人們在合理利用,文化遺產就會被關心,就會得到及時維護。同樣,對20世紀建筑的合理利用,也會避免因為閑置而加速損毀,讓舊載體“孵生”新功能,既有利于節(jié)省能源,又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