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抗旱,生態(tài)戰(zhàn)略的鄉(xiāng)土回歸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時段,中國的生態(tài)修復,面臨著繁重而艱巨的任務。以草原為例,中國天然草原面積僅次于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受氣候惡化及人為破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退化現狀令人擔憂。
自上個世紀60年代之后,隨著氣候惡化和大面積的墾草種糧,加之超載放牧和不合理開采利用水資源,中國多個草原的綠草逐漸稀疏,沙漠開始蔓延,草原生態(tài)日益惡化。例如,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曾是草原肥美的地方,隨著科爾沁草原的退化,扎魯特旗已成為“科爾沁最后一塊完整的草原”。就在這里,曾經有70%以上草場被開墾,土壤被風吹走,然后逐漸沙化,人們正在飽嘗向草原過度索取的惡果。根據我國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及沙化監(jiān)測結果,截至2009年底,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占國土總面積的27.33%和18.03%,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每年,中國用于生態(tài)修復的投資已超過1500億元;每年,中國市政園林綠化投資已超過2000億元;如果再考慮超過800億元的地產園林投資,每年用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投資已超4300億元。如此龐大的生態(tài)市場總量之下,選取一條什么樣的生態(tài)發(fā)展路徑?已經十分迫切。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畜牧業(yè)協會草業(yè)分會會長,王召明的期望是:改變以往生態(tài)建設與產業(yè)發(fā)展對立的格局,實現生物鏈條的生態(tài)系統恢復,順應自然,引入生態(tài)產業(yè),以此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馴化那棵草
王召明的自信,或許來自于數十年來的科研成果。目前,在蒙草抗旱的實驗室里,已有160多種蒙草植物通過在荒漠、鹽堿地、礦區(qū)復墾、草原修復等特定環(huán)境的檢驗走向市場。
2013年,蒙草節(jié)水抗旱綠化植物被列為首批國家“生態(tài)原產地保護產品”。在江蘇常州召開的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期間,蒙草抗旱布展的各類蒙草還經受住了國內罕見的極度干旱,40度以上高溫連續(xù)幾個月的烘烤,始終花繁葉茂、生長旺盛,展現了蒙草植物極強的耐高溫和抗旱能力。
而這些草,都來自于內蒙古草原。以馬蓮花為例,這個非常普遍的植物,一叢一叢的分布在廣袤的草原上,曾經被視為是草原退化的標志。這種草,牛和羊都不吃,讓牧民們很頭疼。
但是,讓人厭惡的馬蓮花,卻有著其它草不具備的特性:耐寒、耐踐踏、耐鹽堿。即使不開花的時節(jié),它也永遠是綠油油的。最關鍵是:只要給他土壤,這個植物就能頑強的扎根并生長,經過馴化和改良后,這些開著藍色花瓣的植物被大規(guī)模種植時,它的花期很早,而且花期很長,也能成為賞心悅目的植物景觀。
經過馴化和改良,這種對土壤和水分絲毫不挑剔、生命力極強的植物,正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北方的高速公路兩側、各種礦山修復中,馬蓮花成為了主要草種。作為多年生的植物,它只要種上,就不需要怎么打理。
與此類似的,還有蒙古蕕,一種開著紫色花瓣兒的花,有淡淡的香味兒,在年降雨量低于200毫米的干旱地區(qū),也能夠旺盛生長;還有紫羊茅,一種極耐寒的草,在零下30度,依然保持綠色……如今,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稱——蒙草。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