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看古羅馬道路交通規(guī)劃

2014-06-09 09:18:15         來源:《淺析羅馬道路建設及其歷史作用》     瀏覽次數(shù):

  古羅馬四通八達的道路是其舉世聞名的成就之一,“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流傳至今雖然轉變了意思卻仍然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其曾經的輝煌。 雖然古時一些國家的道路規(guī)模也曾超越羅馬,但在工程質量、規(guī)劃設計和使用年限等方面,羅馬都更勝一籌。


道路規(guī)劃 羅馬 工程設計 規(guī)劃設計

  古羅馬的道路設計考慮周全,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也兼顧地形等客觀條件,在道路勘察中會使用各種儀器進行測量,并根據(jù)需要運用高超的技術造橋或開鑿隧道。

  古羅馬在進行道路建設前會進行周全的設計。為了運輸方便,軍事大道和重要干線一般盡量采用直線鋪設,但也會在具體操作中會根據(jù)當?shù)氐匦蔚瓤陀^條件而有所調整,如遇到大山,往往繞道鋪設,但在修筑軍事要時也會開鑿隧道;在有些山區(qū),則會采用“之”字形筑路,以減緩上下坡度;遇到河流時,大多選擇架橋鋪路,而不是繞道而行。即使在當時,羅馬在勘察道路時也會借助各種儀器,如使用“便攜式日晷”確定方位;使用量角儀(一根木桿上裝有水平交叉橫木,四端各有線垂一重物)來測量直線和直角等。這些前期的仔細測量為之后的道路鋪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古羅馬在造橋和開鑿隧道上展現(xiàn)出高超的技術能力,如公元前 3 世紀,羅馬人就掌握了拱券技術并迅速運用于橋梁建設中,此后橋梁的建造基本上采用石制結構,石拱橋被大量建造;在開鑿隧道方面,古羅馬有成套的鉆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風、打樁、運送和測量的新方法,有研究者認為直到中世紀晚期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國家能與之比肩。

  古羅馬根據(jù)道路的具體用途對道路寬度等進行不同的安排,同時還十分關注細節(jié),如在道路轉彎處刻下車轍以便于車輛前行。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體育評論員姬宇陽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作為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是能夠滿足FIFA國際A級比賽要求的專業(yè)足球場,球場固定坐席數(shù)為33765個。(圖片來自姬宇陽微博)【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guī)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fā)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農貿市場需不需要導視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

  傳統(tǒng)的農貿市場并沒有明確的導視系統(tǒng),初來乍到,進了農貿市場往往一頭霧水,走哪算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如果大型農貿市場,沒有一套全備的導視系統(tǒng),買菜的顧客,會向走迷宮一樣,浪費寶貴的時間。那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