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家筆下的成都花木綠化

2014-02-13 09:57:28         來源:成都晚報     瀏覽次數(shù):

  當一個成都人是很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植物資源,因為這些花木,我們愛上這座城。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阿來

  植物負載的成都記憶

  成都的花木,其實與這座城市的歷史緊密相關(guān)。

  一個城市是有記憶的。凡記憶必有載體作依憑。然而,當一個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來負載這個城市的記憶時,那么,還有什么始終與一代代人相伴,卻又比人的生存更為長久?那就是植物,是樹。對成都來說,就是那些樹:海棠、芙蓉、柳、梅、槐……這座城市出現(xiàn)的時候,它們就在這座城里,與曾經(jīng)的皇城、曾經(jīng)的勾欄瓦舍、曾經(jīng)的草屋竹籬一起,構(gòu)成了這個城市的基本面貌,更帶給了幾代人共同的蔭庇與深長的記憶。

  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聽人說熱愛成都的話。但理由似乎都比較一致地集中于生活享受的層面。我也愛這座城市,但我會想,還有沒有別的稍離開一下物質(zhì)層面的理由。即便是就人的身體而言,似乎眼睛也該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而且,眼睛這個器官有個好處,看見美好的時候,讓我們反省生活中何以還會有那么多的粗陋??梢砸龑覀兩陨韵蛑咭稽c的層面。帕慕克說過:我們一生當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領(lǐng)我們檢視自己置身其中的環(huán)境。

  我覺得,自己寫成都花木記,多少也有點這樣的意義在。

  因為,這不是純粹科普意義上的觀察與書寫—雖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學最基本的知識,但稍一深入,就進入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歷史。杜甫、薛濤、楊升庵……幾乎所有與這個城市歷史相關(guān)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對這個城市花木的贊頌,所以,這些花木,其實與這座城市的歷史緊密相關(guān)。馴化,培育這些美麗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環(huán)境的歷史。用文字記錄這些草木,發(fā)掘每種花卉的美感,同時也是人在豐富自己的審美,并深化這些美感的一個歷程。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們反倒缺乏美的教育。文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在于這種美的教育。我想寫下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響別人,至少也是寫作者自己的一種自我教育。

  我努力想把一些常見的文章的區(qū)隔打通,具體而言,就是把科普的,游歷的,城市人文這幾者原本互不交集的書寫融為一爐。用這樣一種方式,切入一個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與性格。

  著名作家潔塵

  被植物掩蓋的成都

  在成都這個降雨豐沛水潤潤的地方,植物似乎是被精靈所庇護著的。

  要說家居特點,現(xiàn)在的成都應該和全國各大城市一樣,周游在各種風格之間,中式的、和式的、西歐復古式的、極簡主義的,等等;不同的人家因為各自的趣味而選擇不同的風格。僅從室內(nèi)裝修來說,走進任何一個普通的成都人家,并沒有特別的地域特色。這是這個時代資源共享趣味趨向的結(jié)果。

  但是,有一個特點是延續(xù)了川西居家傳統(tǒng)的,那就是對樹木花草的親近。人、建筑和植物,彼此依存彼此滋養(yǎng)。成都的家庭園藝之普及,相比于很多城市來說,是很突出的。從戶型來說,幾乎所有的戶型都給園藝留出了空間,當然別墅就不說了,那種帶戶外花園的一樓和帶屋頂花園的躍層一直是非常熱銷的;其他戶型,也在很大程度上配置空中小花園或者比較大的陽臺??梢哉f,在成都,如果沒有栽花種樹的地方,那么房子就很難賣出去。

  成都的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常綠,特別適宜園藝。它不像好些北方城市,冬季酷寒,植物放在室外難以過冬;也不像好些更南方的城市,日照過于強烈,只適合栽種一些生命力特別強悍的品種;它也不像西部那么缺水。在成都,伺弄植物不是一件艱巨的任務,在這個降雨豐沛水潤潤的地方,植物似乎是被精靈所庇護著的。

  專事成都民居建筑研究的學者季富政先生曾經(jīng)描述過他見到的成都后河邊街的一所民居,完全被金銀花藤蔓給“掩埋”了,當時正值開花時節(jié),香氣純美濃郁。“……待仔細觀察,復見木構(gòu)精湛的窗欞、花罩亦被藤蔓纏繞遮閉,門首似成“洞穴”入口,室內(nèi)略有些幽暗。……這個為了追求和自然親近,為了躺在自然懷抱里生息的宅主,為了爭寵自然,看來居然已經(jīng)到了置光線采風等家居其它條件于不顧的境地。”其實,這樣的場景在我看來都不奇怪,在我生長的成都北城,那些紅磚老房的很多窗戶都是被爬山虎、牽牛、紫藤、油麻藤給遮擋著的,沒有人覺得需要去摘掉它們;如果室內(nèi)光線幽暗,開燈就行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成都人實踐著“陰翳禮贊”這樣的美學追求。

  著名作家葉圣陶

  成都的樹木

  各種的花顯出各種的光彩,成片成片深綠和淺綠的樹葉子組合成錦繡。

  前年春間,曾經(jīng)在新西門附近登城,向東眺望。少城一帶的樹木真繁茂,說得過分些,幾乎是房子藏在樹叢里,不是樹木栽在各家的院子里。山茶,玉蘭,碧桃,海棠,各種的花顯出各種的光彩,成片成片深綠和淺綠的樹葉子組合成錦繡。少陵詩道:“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少陵當時所見與現(xiàn)在差不多吧,我想。

  登高眺望,固然是大觀,站在院子里看,卻往往覺得樹木太繁密了,很有些人家的院子里接葉交柯,不留一點兒空隙,叫人想起嚴譯《天演論》開頭一篇里所說的“是離離者亦各盡天能,以自存種族而已,數(shù)畝之內(nèi),戰(zhàn)爭熾然,強者后亡,弱者先絕”,簡直不像布置什么庭園。為花木的發(fā)榮滋長打算,似乎可以栽得疏散些。如就觀賞的觀點看,這樣的繁密也大煞風景,應該改從疏散。大概種樹栽花離不開繪畫的觀點。繪畫不貴乎全幅填滿了花花葉葉。畫面花木的姿態(tài)的美,加上留出的空隙的形象的美,才成一幅純美的作品。滿院子密密滿滿盡是花木,每一株的姿致都給它的朋友攪混了,顯不出來,雖然滿樹的花光彩可愛,或者還有香氣,可是就形象而言,那就毫無足觀了。栽得疏散些,讓粉墻或者回廊作為背景,在晴朗的陽光中,在澄澈的月光中,在朦朧的朝曦暮靄中,觀賞那形和影的美,趣味必然更多。

  根據(jù)繪畫的觀點看,庭園的花木不如野間的老樹。老樹經(jīng)受了悠久的歲月,所受自然的剪裁往往為專門園藝家所不及,有的竟可以說全無敗筆。當春新綠蘢蔥,生意盎然,入秋枯葉半脫,意致蕭爽,觀玩之下,不但領(lǐng)略它的形象之美,更可以了悟若干人生境界。我在新西門外住過兩年,又常常住茶店子,從田野間來回,幾株中意的老樹已成熟朋友,看著吟味著,消解了我獨行的寂寞和疲勞。

  節(jié)選自《葉圣陶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編輯:zhufe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者,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相關(guān)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xiāng)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xiāng)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nóng)村建設(shè)的目標。【詳細】

海南欲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700畝

海南省持續(xù)大力推廣熱帶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2016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2.8萬畝,實現(xiàn)年銷售收入20億元。預計今年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700畝,花卉苗木年總產(chǎn)值可達到23.1億元。【詳細】

成都二環(huán)橋下不再只有草坪 擬增灌木、花卉

二環(huán)路綠化景觀主題為“五彩綴景、濃綠環(huán)城”,以綠色為主基調(diào),提煉東南西北各段區(qū)域特色和文化,分別點綴凸顯紅色、紫紅色、金色和綠色。【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guī)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tài)建設(shè)規(guī)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jīng)過審閱、質(zhì)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guī)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