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征:生命共同體認知下的景觀設(shè)計
二期19棟是樣板房,建筑面積550平方,花園面積600多平方米,花園面積比較大。三年前的市場價格是2300萬,當時在做項目的時候,對這個項目本身,包括如何讓我們原先說的建筑與樹共生的景觀表現(xiàn)出來,甲方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tài)度。我們將它原有大木墻的功能進行詳細分析,重新推導(dǎo)出了一個方案。原來這是室外爬梯,我們在做的過程當中把樓梯放開,將主要的功能墻,變成結(jié)構(gòu)的景墻,同時對前面來講,也營造一些背景。讓花園和別墅的空間整體來考慮。因為按照原先常規(guī)的思維,應(yīng)該是一個一個的來做,但是我們給他們做的樣板是一片一片來做,可能兩戶之間的分割墻和樹要考慮在兩戶之間不同的作用。為了使背后的擋墻能夠融到空間里面,我們做了一次手術(shù)。
原來側(cè)面是裸露的擋墻,因為建筑是直接分開的。從景觀整體的環(huán)境和花園打造的角度來講,我們有一種融合到每層空間里面的文化訴求,就是希望能夠融合當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個主題的一種意境在里面。當時是想通過殘留化的手法,塑造景觀思考的點,也是一個關(guān)注點。在畫面展開的過程當中,將我們的動線自然往兩邊進行引導(dǎo),這就形成了自然化的景觀。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