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恩:植被生態(tài)恢復需要前瞻性思考

2013-12-20 09:03:51    作者:田樂 涂先明     來源:景觀中國     瀏覽次數:

趙惠恩: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

趙惠恩: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

覆土后矸石山上生長的灌木鐵線蓮等植物

覆土后矸石山上生長的灌木鐵線蓮等植物

  就您目前對于工業(yè)尾礦地區(qū)的研究來看,在植物修復手段方面主要面臨著哪些問題?

  趙惠恩(以下簡稱趙):以前我國對于工業(yè)尾礦的處理方法大多是在礦渣上進行復墾,在50~200cm的覆土上耕種莊稼、樹木和蔬菜。這樣做不僅涉及到食品重金屬含量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如果礦渣下面不設防滲處理的話,還將威脅到地下水的安全。有一次我到山西大同某煤礦考察,盡管礦渣上覆了土,但還是可以感覺到覆土層下面的溫度偏高。爬到礦渣堆頂部,發(fā)現周圍都在冒煙,還有一股刺鼻的硫磺味。盡管如此,這樣的土壤環(huán)境依然有植物生長。

  其次,還有重金屬尾礦區(qū)的改造。舉例來說,江西德興地區(qū)主要為銅礦,當地政府希望將那里的尾礦改造為國家礦山公園。根據之前礦坑植被修復方面的研究,銅礦草(又名中華山蓼,Oxyriasinensis)可能是其中一個優(yōu)秀的品種,在鉛鋅礦上的長勢也都很好。對重金屬元素的富集能力較強的還有海州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等等。從某種角度來講,富集能力強、生長量大的植物品種在礦區(qū)肯定是首選的植物種類。但對礦山公園來講,能夠在尾礦上生長,具有較強的地表覆蓋能力,并能表現出良好景觀效果的種類也依然可以入選。多家相關單位合作,通過雜交等育種途徑,培育出一些更適宜礦區(qū)綠化的植物品種應該是上上策略。

編輯:zhim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新疆植被覆蓋面積84萬余平方千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11日向社會發(fā)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省區(qū),新疆植被覆蓋面積達843208.44平方千米(12.65億畝)。【詳細】

吉林: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金秋時節(jié),景色怡人。在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漫步于山林之間,樟子松青翠欲滴,紅松林壯美非凡,白樺亭亭玉立,完美的森林生態(tài)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呼吸著城市中難得的清新空氣,感受著大森林的原始景致,和大自然充分地交融在一起。【詳細】

成都:熊貓大道綠道年底竣工

記者昨日從成華區(qū)獲悉,該區(qū)已正式啟動全長12公里的熊貓大道綠道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據悉,3年內,成華區(qū)將完成620公里綠道建設,其中一級綠道共計15公里、二級綠道共計229公里、三級綠道共計376公里,初步規(guī)劃為“兩軸、兩帶、四河、四道”,設置出入口56個、驛站106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