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臺:廣州清末民國建筑公示保護期間被拆
《海珠生態(tài)城(首期)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10月1日至10月10日在市規(guī)劃局“規(guī)劃在線”公示,記者現場走訪發(fā)現有兩處已列入文化遺產線索的房子已在拆除或已拆除重建。
拆除前
西華四巷3號是清末青磚屋,正被拆除
根據公示,初步評估提出推薦的文化遺產線索共60處,其中大塘村的13處線索均為宅第民居,主要分布在大塘元龍大街、西華大街上,本報去年曾對大塘村清末民國建筑進行文化遺產普查報道并提名給市規(guī)劃局。拆除重建的兩處文化遺產線索在西華大街上。
西華大街上煙塵滾滾,操著外地口音、張大嗓門吆喝路人的建筑工人急匆匆地推著裝著泥沙、鋼條的斗車走過。200多米的西華大街上,正在拆除或重建的房子已有6處,加上元龍大街兩處,足有8處之多。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qū)萬頃沙鎮(zhèn)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
第二屆“設計城市”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11月24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