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濕地重生 一座城市的清肺樣本
2013-03-29 09:43:52 來源:西部商報 瀏覽次數:
“以前我每周至少來一次,陪客戶、陪朋友、陪家人。走在濕地公園的棧道上,吹著涼爽的河風,聽著青蛙的叫聲,就像回到小時候的農村,那種感覺確實好!”在眾邦電纜廠工作的張穎自濕地公園開放后,便成了這里的???。除了自己日常散步,甚至于一些公務接待,也選在了濕地公園。“帶客人來這里,既參觀城市美景,又呼吸清新空氣,一舉幾得。”
張穎的印象里,進入公園,沿著蜿蜒曲折的親水棧道,人便進入了水草的世界,如同在水上飛一般,一只只飛臨的鳥兒,一群群潛游的魚兒,更為這片河中灘涂增添了靈性和靈秀。
去年,黃河水暴漲將公園淹沒,整個濕地公園20%的木質棧道和30%的樹木被損壞,噴灌系統(tǒng)等設施難以恢復,經濟損失較大。這讓張穎有些失望,不過她依然相信,經過修復后的濕地慢慢會恢復原來的樣子,那個時候她仍會帶著家人、客戶、朋友來這里盡情地玩。
看管公園的于榮寧看著被河水沖刷過的棧道心疼不已。在黃河邊過了一輩子的于榮寧對這塊濕地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指著公園內的水面說,“以前這兒都是挖過沙子的大沙坑,一片荒灘,七零八落的,別說鳥了,草都沒長幾棵,看著都難受。”
事實上,在幾年前這里還曾是荒涼裸露的河灘,干涸的河床、灘涂上,布滿了挖沙后的大大小小的坑洼,堆滿了高高低低的砂石。陽光下,盡是黃土裸露出來的褐色,偶爾有幾棵孤零的楊樹站在灘地上,放眼一望,滿目瘡痍。而現在,昔日荒涼的河灘已經成了集人工濕地打造、自然濕地恢復、濕地展示游賞、野生動物棲息、生態(tài)科技體驗、休閑體驗觀光于一體的濕地公園。
格局大生態(tài)環(huán)境圈
作為蘭州首座生態(tài)濕地公園,蘭州黃河銀灘濕地公園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態(tài)行為和生態(tài)意識。“野鴨算啥,現在各種鳥都有,連鱉都有人見過,十幾斤重的黃河鯉魚多的是……”于榮寧興奮地比劃著,久違的自然景象讓老人感慨不已:“這段黃河,多少年都沒出現過這么多動物了!”
水和綠是城市的靈魂,蘭州本來就缺綠,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河道濕地資源是提高蘭州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的一條有效途徑。這個城市的管理者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經過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多次研究規(guī)劃,未來2年里,蘭州將建成5座濕地公園,也就是說從城關區(qū)到西固區(qū),沿黃河邊將直接建成完整的人工生態(tài)鏈。”蘭州市規(guī)劃局規(guī)劃處處長王炯自豪地說。
而在這條生態(tài)鏈上,即將上馬的蘭州馬拉松濕地公園更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蘭州市舉辦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時,就暢想在黃河風情線建設一座以馬拉松為主題的公園,有專家提出保護濕地,在中心灘恢復一片原生態(tài)的生態(tài)景觀。經過多次規(guī)劃和論證,由蘭州市體育局建設的蘭州市中心灘馬拉松文化景觀休閑運動帶及濕地修復項目位于黃河北岸中心灘,西至城關黃河大橋,東至雁灘黃河大橋,北至北濱河綠地,南臨黃河,為不規(guī)則狹長帶狀河灘和綠化帶。項目建設用地性質為河灘地,占地面積約為255畝。項目東西長約3000米,南北最寬約150米,總占地面積約17公頃,整體布局形成“一軸兩翼,一場,一廊,一環(huán)”的景觀結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廣場、水系景觀、綠化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等工程。項目總投資1988.71萬元,預計今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
提起這個項目,該局產業(yè)處處長楊寶文說,“中心灘馬拉松文化景觀休閑運動帶及濕地修復項目,主要是在修復中心灘黃河濕地,改變這一區(qū)域河灘裸露、外貌臟亂差的基礎上,通過建設一些硬件設施,向市民展示馬拉松文化和蘭州馬拉松賽的故事,展示蘭州新面貌,為市民提供游覽、休憩、健身、運動空間。”
思考
蘭州濕地的重生
顯然,濕地公園是要在繁華的城市中保留大自然的原生態(tài)美,建設并非一帆風順。
“濕地是地球之肺,具有調節(jié)氣候、提供動物棲息、分解凈化水質、調節(jié)水分等作用?,F在人們對濕地的保護越來越重視。銀灘公園這種濕地,屬于城市濕地類型。它是在原有的河灘地帶上進行的天然濕地與人工濕地的結合,具有保護濕地、再造濕地的性質。將起到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候、減少噪音、防洪排水、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作用,從而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蘭州市安寧區(qū)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局長魏興玉如是說。
王炯稱,之前,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黃河蘭州段(新城大橋—桑園峽)濕地保護專項規(guī)劃》。這意味著,蘭州市將啟動中心灘、銀灘二期、馬灘、灘尖子、黃灘和雁兒灣濕地公園項目建設,建設方式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風格、統(tǒng)一主題”的原則進行。該規(guī)劃的主題為“濕地的重生”,將通過對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有效維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特征和基本功能,使?jié)竦啬軌蛴行Оl(fā)揮各種功能和效益,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但作為城市副中心的蘭州中心灘一帶,土地可謂寸土寸金。如今卻要投入約近2000萬,保留一個面積達200余畝的濕地公園,這將意味著中心灘乃至整個城市要舍棄多少誘人的“真金白銀”。
王炯說,2013年,可以說是蘭州中心灘、灘尖子一帶將迎來的又一個發(fā)展高潮,項目紛至沓來,在談、待建、在建、投資項目眾多。那么,在誘人投資利益面前,政府舍棄引資進而打造一個純公益的濕地公園,是基于何種考量?
放棄近在眼前的可觀收益。在一時的財政收入與城市的未來發(fā)展之間,蘭州做出明確選擇,落實“生態(tài)打底”的城市經營思維,與市委書記虞海燕上任之時的想法一致:一切生態(tài)打底。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