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師論壇:張文英《場所與定居——當代居住區(qū)景觀營建的類型學方法研究》
2013-01-16 08:53:06 作者:董靜 整理/攝影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案例二:杭州的東海閑湖城的礦坑改造項目
改造前實景
杭州的東海閑湖城是礦坑改造項目,該小區(qū)總面積80萬平方米,其中13萬平方米是礦坑,最深的地方有108米。該項目是要把礦坑改造為人工湖。這就是礦坑的原狀,它面積13萬平方米,東西長490米,南部寬260米,最深處108米,四周非常的陡峭。因為它要建在居住區(qū),我們認為它的劣勢是其地勢非常陡峭,坑深,巨大尺度易給人造成冰冷而恐怖的景觀感受,附近居民會對其敬而遠之。而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個居住區(qū),要讓它從不宜居變成宜居。這個水面對營造大的湖面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后的設計是做了這樣的設計——填坑成湖。
昨天遇到朱育帆老師,我跟他說,我們也做了一個礦坑,但是我們把它填了,朱老師說太可惜了,我也知道可惜,但是它在居住區(qū),情況有一些不同。
這是朱老師植物園的礦坑,我們案例對比分析,包括辰山植物園,都是變廢為寶,不同點是辰山植物園是一個植物園,但是我們這是居住小區(qū),我們還要考慮到居民的心理的感受或者說日常的運用。
編輯:dong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