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講堂預告:遺產保護,談頤和園的滄桑變遷
論壇主題:園林遺產保護,談頤和園的滄桑變遷(遺產保護論壇系列之二)
主辦單位:中國圓明園學會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
承辦單位: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研究生委員會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學生會
時間:2012年12月21日晚7點
地點:東配樓大報告廳
內容:頤和園是中國封建皇朝建造的最后一座皇家園林,200多年歷經劫難完整保存至今。1998年,以“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的高度評價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本講座以珍貴的歷史照片為依據(jù),可直觀的看到頤和園的歷史傳承過程,親身感受頤和園遺產保護與發(fā)展的經歷,體驗皇家文化的獨有魅力。
主講人:翟小菊
主講人介紹:翟小菊:女,58歲,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yè),文博系列研究館員職稱,退休前為頤和園管理處業(yè)務主管、研究室主任,現(xiàn)為北京頤和園學會秘書長。從事頤和園文物、歷史、科研等專業(yè)技術工作近40年,主要參加了頤和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頤和園總體規(guī)劃》、《頤和園文物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及《昆明湖3500年沉積物研究》、《頤和園露天陳設空間藝術分析》等科研項目并獲得獎項。主要論著有《北京志·文化遺產卷·頤和園志》、《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清代皇帝詠萬壽山清漪園風景詩》、《中國園林之旅·北京郊區(qū)園林卷》、《頤和園導覽》等。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頤和園:一座以“福壽”名建造的皇家園林
歷史上曾出現(xiàn)【詳細】
關于頤和園的造園藝術
頤和園具有皇家園林特色;園中的古典建筑,不僅將整個園林在空間上分割成3個景區(qū),而且發(fā)揮了主體建筑的統(tǒng)馭作用,體現(xiàn)了實用性和藝術性并存的建筑之美;園中的山和水,各自獨立成景,又相互依托,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園。【詳細】
北京園林頤和園的花草樹木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