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景觀設計 大眾理解“誤區(qū)”多

2012-08-01 09:18:45         來源:羊城晚報     瀏覽次數(shù):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景觀”似乎是個無處不在的東西:住在城里,可以看到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觀;走出城外,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有或者,與歷史有點淵源的,是文化景觀;可聞鳥語花香的,是生態(tài)景觀。

  景觀似乎很重要,因為處處都在“造景”;景觀似乎又很不重要,因為即使到如今,景觀設計也仍常被稱為“配景”設計,一個“配”字,道出了它在建筑設計中的附庸地位。而在很多普通市民的眼里,所謂景觀,可能僅是與綠化同義。“景觀設計在傳統(tǒng)建筑學上被認為是配角的一個角色。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景觀是從屬的、點綴的,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廣州土人景觀顧問公司總經(jīng)理龐偉說。

  “景觀”被普羅大眾誤解了。

  大眾理解有“誤區(qū)”

  什么是“景觀”?記者隨機訪問了幾個不同年齡和背景的普通市民。有人說是假山水池,有人說是大廣場,甚至還有人說景觀就是綠化……可以說,大眾對景觀的理解有較大的誤區(qū)。對于景觀,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義:反映統(tǒng)一的自然空間、社會經(jīng)濟空間組成要素總體特征的集合體和空間體系,包括自然景觀、經(jīng)濟景觀、文化景觀。

  而專業(yè)人士有著更為細致的解讀。

  來自英國的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景觀所設計總監(jiān)斯蒂芬·巴克爾認為,“景觀和空間是生活演進的舞臺。”是“一個社區(qū)乃至一座城市成功的核心因素”。提供場所予人們聚集、互動、聯(lián)結及參與塑造此社會群體的實質。

  如果說斯蒂芬對景觀的解讀帶著空間的元素的話,那龐偉對景觀的解讀更多地帶著時間和人文的色彩。“景觀是人類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龐偉認為,“真正改變景觀的,不是我們的設計技巧,不是我們所謂的想象力,還是文化本身。人類的景觀史實際上是一個權力史。古代留下來的稱為文明遺跡的東西,比如西方的教堂、宮殿,都是統(tǒng)治者們留在大地上的投影。”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的解讀則帶有歷史的因素:“千百年以來,我們的先民不斷地和自然界作較量與調和,以獲得生存的權利,這便是景觀設計學的核心,它是一種‘生存的藝術’。但這門‘生存的藝術’,在中國和世界上,長期以來卻被上層文化中的所謂造園術掩蓋了、閹割了。景觀設計被理解為造園藝術,雖然造園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關系,但那是片面的,甚至是虛假的。”

  人的因素被“誤傷”

  為什么景觀設計這么容易被誤導?其實,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人”的因素沒有被得到足夠的重視。斯蒂芬認為,在影響景觀設計的眾多因素中,用戶、功能性和設計對社會的影響是常常受忽視的三個因素,特別是用戶這一“人”的因素。“由于更多地關注經(jīng)濟效益而非設計本身,我們這一代的景觀設計師常常忽略了與設計目標人群有關的根本性思考。景觀設計絕非只是把一套套圖案和形式套用到硬質和軟質景觀區(qū)域上的過程。”

  斯蒂芬認為,景觀設計應被理解為“互動的生活藝術”。如同任何一種形式的藝術,景觀設計應當激發(fā)人類情感,并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印記。而記憶的產(chǎn)生源于體驗,“我們鼓勵設計師設身處地地考慮終端用戶及其體驗。‘如果連續(xù)10年每天兩次在你設計出來的這個空間行走,你會看到什么?感受如何?行走路線如何?這樣設計是否切實可行?’在這種背景之下做設計,設計師的考慮方式會截然不同。”

  “作為設計師,我們不只對客戶而且對社會整體都負有責任。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環(huán)境對日常使用者都可能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設計可以不只以開盤日的排場為目標,還應當考慮到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記者 梁棟賢 實習生 梁詩雅)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令人驚嘆的大自然奇特景觀

  大自然用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無時不刻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慢慢地走進大自然,試著去感受它的魔力。【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huán)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chǎn)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