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防城市”為何十年不設防
燕農(nóng)
計劃從2002年起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鎮(zhèn)城市防洪大堤,總長20多公里,總投資3.58億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2.6億元,只建成9.8公里堤防。已建的這段防洪堤成了景德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shù)馗刹空f:“修堤的錢被花到亭臺樓閣、景觀臺、綠化亮化等景觀工程中,造成后期資金缺乏,拖延工期。”(7月19日《新京報》)
這座在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中成一片澤國、被稱為“不設防城市”的中國瓷都,防洪大堤建了10年,花完了70%以上的資金,工程量卻還沒完成一半,由于未形成封閉的防護圈,至今仍屬于“未設防城市”,洪水幾乎每年從缺口處涌入部分城區(qū)。顯然,防洪大堤已經(jīng)沒有民生工程的印記,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景觀工程、形象工程。
任憑風吹浪打,不管洪水滔天,我自“精雕細鏤”,閑庭信步,如此強烈的落差對比,沒有任何豪邁可言,而是形象工程魔力的深重敘事。那高高樹枝上懸掛的洪水退后的漂浮物,那大水退去一個月依然發(fā)霉難聞而不敢居住的房屋,那被洪水沖蕩得傾斜了近45度角的居民樓,那每年夏季都在心驚膽戰(zhàn)中過夜的蕓蕓眾生……這些,無不敘述著長達十年“被淹之苦”的滄桑隱痛,更在敘述著形象工程的穿越魔力。
鑒于居民“被淹之苦”和損失嚴重,將這個“半拉子工程”列入江西省防洪應急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但是再投資,尤其是“擬爭取中央投資”需慎重。一者應該有人為此負責,二者需要檢點“不設防的制度”。如果圍繞防洪大堤的制度體系也成了“一片澤國”,那么其也就成為了一個無底洞項目,再多的資金恐也難滿足“吸金之口”。況且,納稅人沒有義務為這種形象工程重復買單。
景德鎮(zhèn)城市防洪大堤系2002年立項建設。也就是說,早在立項之時,即應該有規(guī)劃設計方案、預算方案等等,這些文本方案隨著立項審批,對防洪大堤的建設已具有制度約束性。江西省一位水利專家介紹,水利防洪大堤建設主要是圍繞防洪堤、擋水墻等主體展開,附屬建設不包括綠化亮化、觀景臺等形象化內(nèi)容。那么需要追問的是,誰大肆更改了立項審批的規(guī)劃設計方案?
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資項目,想必立項層次不會太低,所對應的是更強的行政約束力。在立項審批之后隨意更改報批的設計方案,已然涉及到行政違規(guī)。那么,相關監(jiān)管部門在哪里?一個歷時十年工程浩大的城市防洪大堤,附屬建設了亭臺樓閣,如此招搖,已經(jīng)不用舉報,只能說立項審批后的監(jiān)管嚴重缺席。
此外,單從巨額資金被挪用建景觀一事上,有關部門就應該積極介入。按已建成堤段測算,平均每公里投入超過2600萬元。江西一位水利專家指出,“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已投入的2.6億巨資,到底安全不安全,挪用之外,有沒有貪污腐敗,也需要審計、紀檢、監(jiān)察部門予以回應。只有這些問題搞清楚,讓制度在景德鎮(zhèn)防洪大堤項目上形成合圍,才能討論整治和續(xù)建問題。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