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是否亂花錢?
大運腳步臨近,深南大道、濱河路、皇崗口岸、機場等路段和節(jié)點,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同時鋪開。不少熱愛深圳環(huán)境的市民,紛紛通過在網站發(fā)帖等形式,質疑有些提升做法。昨天,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市城管局等單位有關負責人。
綠化景觀以經濟生態(tài)好看為原則
有不少市民采取微博等形式,討論說深南大道是深圳“第一迎賓路”,中間綠化帶和兩側景觀本來就優(yōu)美,現(xiàn)在實施提升行動沒有必要。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南大道是深圳城市形象,整體效果確實不錯。但用建設現(xiàn)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標準來要求,用國際一流標準來審視,我們只注重了“綠”,“美”上面下功夫不夠,能讓人眼前一亮、留連忘返的景觀屈指可數(shù),以草地、綠籬為主的綠化風格和規(guī)則式花壇綠化模式經年不變,單調、呆板,自然生態(tài)的景象不足,人工雕飾的痕跡過濃,遠遠沒有發(fā)揮最佳生態(tài)效益。
為了慎重起見,市城管局在組織多次設計方案評審會后,今年1月曾選擇兩個路段做不同風格的示范試驗。之后,專家們結合試驗效果再次對方案進行修改、優(yōu)化。市政府就方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研究哪種方式既能提升景觀水平,又能省錢,達到最佳生態(tài)效果。最終選定的方案就是兩側綠化不動,采取措施提升景觀,只對中間綠化帶進行提升,現(xiàn)有花壇不動,更換草皮,增加綠量,增植觀花、觀葉、季相變化豐富的植物,提高綠化觀賞效果,沿途選擇重要節(jié)點增種樹形較好的小喬木,并結合開花、色葉灌木及地被等形成自然植物群落。
深南大道改種馬尼拉草可長綠
還有市民發(fā)帖和照片稱,深南大道中間的草種,原來都是進口的,現(xiàn)在鏟后換成其他種,是不是若干年后又要重新再換呢?還有,這些草皮為什么不能遷到其他地方綠化呢?這樣真浪費納稅人的錢。
市綠化管理處負責人解釋說,近年因路面翻新、地鐵施工等市政建設工程影響,中央綠化帶土層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沉降,草坪平面高低不平、坑洼積水,現(xiàn)有草坪種植10多年后草種不一、植被老化、局部草坪枯萎泛黃等較常見。此外,花壇里美人蕉長年單一種植,病蟲害較嚴重,景觀效果越來越差,養(yǎng)護成本越來越高,生態(tài)效益也越來越差。
這位負責人稱,深南大道中央綠化帶現(xiàn)有的草種并不是進口的,主要有馬尼拉草、假劍草、臺灣草、蜈蚣草等5種,這些草10年來從來沒有換過。夏天景觀尚可,到冬天雨水少、氣溫低時,有些草發(fā)黃枯死,影響美觀。
按照改造方案,中央綠化帶花壇主要花卉除原來的美人蕉外,還將新增龍船花為主要品種。這種花花期為3-12月,花有紅、橙、黃、白、雙色等,非常易管養(yǎng)。屆時,深南大道將成為節(jié)奏明快的陽光大道和鮮花盛開的鮮花大道。
深南大道改種哪種草,也是經過反復考慮,最終才相中馬尼拉草。這種草常綠、多年生,生命力強,性能穩(wěn)定,市場上常見易買,價格合理,也比較好管養(yǎng)。馬尼拉草在我市皇崗路原來賽格日立門口綠地多年前就有大片種植,目前長勢依然良好。由于原草皮本身不好,施工時采取挖鉤機將草皮起后,泥土太多、太厚,再移植到別處也無法使用。
濱河路花崗巖花盆是永久性的
濱河路中間隔離帶綠化改造也引起質疑。有市民認為,采用花崗巖花盆,既浪費錢,又不能遮擋兩側車流燈光,也不美觀。這種改造,純屬亂花錢。
福田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濱河路景觀改造工程是在濱河路原有植被及市政設施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因原有中間隔離墩上直接種植簕杜鵑,不能有效對植物生長及花期進行控制,需經常性修剪,此次改造采用放置花崗巖花盆進行簕杜鵑的盆植。這位負責人稱,花崗巖花盆是永久性花盆,是市場價位中低檔品種中美觀程度最高的材質,性價比相對較高。對花崗巖花盆的設計安裝,采用了底座水泥固定和內側防水處理,以保證花盆的牢固,雨天泥土不外泄,避免對市政道路的污染。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主道隔離帶這一特殊位置,花盆間距1米,等簕杜鵑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后,冠幅將達到40厘米,這樣花盆的間距將小于20厘米,完全能避免雙向行駛車輛的燈光相互干擾。植物生長需要一定周期,經過一段時間,整個濱河路的景觀將會有新的轉變,這點還請市民耐心等待改造后的效果。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xiāng)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xiāng)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城市設計優(yōu)化國際工作坊深圳成功召開
2018年5月3日至4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優(yōu)化國際工作坊在深超總基地城市展廳召開,標志著深超總基地的開發(fā)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詳細】